郭成江
(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教育局)
浅谈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
郭成江
(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教育局)
人格是指个人精神面貌在社会的集中反映,并可以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人格的形成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人格教育也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以阿德勒的研究为基础,浅谈儿童的人格教育。
阿德勒 人性 人格教育
教育的基本目标,或者说教育的根基,其实是对人性的理解与引导。因而,历来的教育也总是在或多或少地对人的人性、人格的形成,存在着讨论。在我国,我们有着“人性善”和“人性恶”的争论。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也就是说,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如果不加以向善的引导,就有可能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变成作恶之人。但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只有经过正确的引导,才能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人。西方对于人性与人格的讨论甚至更激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坚持认为人性由感性和理性组成,理性也由此逐渐成为西方讨论人性和教育的道统。到了今天,我们谈到人格教育就不能不提到阿德勒,他对于人格和人的发展的深刻理解为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本方向,是教育学理论的提供者。今天我将浅谈阿德勒的理论和他的儿童人格教育。
虽然今天阿德勒总是被归于弗洛伊德一派,但是他认为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了人的生物性与本能决定论,尽管阿德勒也认为个人的成长主要受童年的影响,但是他强调人格的形成是社会决定的,而非决定性的;人格的中心是意识而不是潜意识。这也印证了人格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阿德勒的教育主张主要体现为一种心理分析和矫正,事实上,他也可以被称为现代精神治疗之父。他注重人格的整体性,重视价值观在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阿德勒看来,“问题儿童”的产生是由于错误的生活风格所导致的,如果一个人缺失了对社会的兴趣,自己的目标又难以达成,心理便会失去平衡,从而产生问题,这时就必须人为加以治疗了。
今天,各种科学研究和理论都已经证实了儿童的人格形成于婴幼儿时期,那么家庭教育在儿童人格形成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家庭特别是父母的人格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就看看以下几种家庭教育风格和其对儿童的影响。
1.民主和鼓励型。这是目前最成功的一种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孩子被赋予了独立的权利、平等的尊重和适度的爱护。家长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成长,同时也能纠正他们成长中的错误,并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会有一种安全感和被认同感,在面对困难时能找到自己的力量,不害怕尝试与失败,这样的孩子往往更阳光、善良,也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就。
2.完美主义型。这是目前很多家庭存在的普遍情况,这些家庭只认可孩子的成绩,设立高标准,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会感到满意。家长们设定的目标也不断地提高,驱使孩子取得更多的成就。孩子被迫前行,没有认同的价值感,长大后往往会产生悲观情绪,容易放弃甚至是崩溃。
3.忽视与拒绝型。父母总是因为忙碌或是富有、生病等理由无法正常陪伴孩子成长,习惯性地拒绝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这时孩子便会感到孤立无助,缺乏爱的感觉,即使长大后也缺乏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常常会感觉孤独和焦虑,甚至是自我贬损、自我隔离。
4.过分宠溺与顺从型。这种类型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家庭类型。家长无限地给予孩子各种特权与服务,甚至不需要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一味顺从孩子的要求,自己则像仆人一样。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会变得被动、冷漠、爱发脾气、专横跋扈,将一切获得视为理所应当。
5.惩罚与强迫型。这类家庭中,家长不断地监督和强迫孩子,过于严格,倾向于训练,而不是教育他们,甚至将体罚作为训练的手段,常常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这样孩子要么顺从于别人的指令,形成温顺窝囊的性格;要么脾气暴躁,常感到无助和受到不公对待,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
以上这些就是阿德勒对于家庭教育风格及其对孩子人格形成影响的分类,阿德勒也给出了正确的儿童教育方式。
1.发展积极的自我观:教育者要给予孩子持续的信任,发展他们的自信,不会过多的批评,也不过分宠溺,给予充分的自由和机会,鼓励他们自我要求,自我创造。
2.发展积极的困难观:鼓励孩子努力克服困难,提供给他们适当的挑战,以塑造其勇气和自信,不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随意降低标准,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允许和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新。教育者也应展现出耐心和恒心。
3.发展积极的他人观:为其营造一种关爱的氛围,不要向孩子们灌输任何偏见和冷漠的情绪,鼓励合作并与他人分享愿望,从小培养孩子理解和体察他人,不助长孩子自私和自我主义的形成,充分展现教育者的乐于奉献。
4.发展积极的异性观:从小便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异性观,全面理解异性和与异性的亲近感,充分信任和友善,不传播敌意和不信任。
阿德勒指出,任何一个不能精通人性科学理论和实践的人,要把人教育好都一定会遇到极大的困难,他很可能仅仅是错误地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孩子。惩戒是没有用的,因为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个体行为只有在整体人格中才能得到理解,我们不可能脱离人格来谈论教育,所以关键是要分析和认知受教育者的生活风格和人格形成,然后才有可能加以矫治。
阿德勒认为,惩罚只能加剧孩子厌恶学习甚至是讨厌社会(孩子们所能接触到的社会其实就是学校),如果他被学校开除,他甚至会感到解脱。他的错误追求和错误人格的形成才是问题的根源,在矫治儿童人格方面,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阿德勒看来,学校教育介于家庭和社会之间,是孩子成长和纠正家庭教育失误的关键场所,为此阿德勒甚至还在学校设立儿童心理治疗诊所。
阿德勒心理治疗程序和步骤可以归为以下六个方面。
1.关系建立:给予学生热情与认可,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没有相互信赖的关系,教育者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他的需求的。
2.收集信息:收集相关信息,探索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早期记忆,这些有利于教育者深刻地了解其人格的形成并且帮助他。
3.鼓励与认可:帮助问题学生转移生活目标,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远离旧的生活风格,认同正确的目标,并适当地加以引导和鼓励。
4.认知:在相互了解的情况下,使问题学生完全认识到自己的生活风格,使其了解并认可需要改变,这是矫治的前提。
5.社会情感:运用问题学生重新树立的自我观来促进更多的合作,让他更好地融入周围社会。扩展平等、合作和周围对他的认同感,全面地信任他。
6.目标重建:逐渐消解旧的生活风格,使其发现新的方向,鼓励他热爱奋斗,了解不熟悉的东西,开启新的心理视野,鼓励他按照新的价值观来生活,强化他与世界关联的感觉,促成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形成。
可见,阿德勒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学说的根本观点在于把儿童的生活风格和个人人格引导到对社会有意的方向上来。虽然在今天看来,阿德勒过分强调了社会兴趣和适应社会,可能也有问题。但是不可否认,其理论与方法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和参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儿童人格形成的巨大影响,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应以塑造人格为首要任务,并在教育中注重了解孩子,分析其性格的形成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与每个教育者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阿德勒的儿童性格教育[M]. 马丽,编译.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5.
[2][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彭正梅,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丁道勇.和优秀教师一起读杜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王紫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