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毅萍
(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中心幼儿园,江苏常州213012)
乡土农味游戏乐
——幼儿园公共环境的创设实践研究
陆毅萍
(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中心幼儿园,江苏常州213012)
自“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新闸幼儿园以“让每个孩子尽情享受游戏时光”为理念,以“民俗荷文化”为积淀,全园师生、家长在围绕如何打造以“乡土农味”为特色的公共区域游戏环境,在传承和发展浓郁的本土园所文化方面做了实践和思考。
游戏场;公共环境创设;游戏实践
教育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创设环境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如幼儿园创设什么样的环境,幼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我们以问题入手,通过盘、查、研,确定我园公共环境的思路、框架。园本环境资源有哪些:新闸幼儿园建于2008年,建筑面积4929平方米,始建之初的共享大厅112平方米,四条走廊空旷,令人艳羡。
周边环境资源有哪些:新闸幼儿园地处乡镇,有着丰富的本土教育资源,如新闸萝卜干科普教育基地、新闸农贸集市等。
孩子喜爱什么:幼儿所喜爱的环境是——熟悉的、富有新意的、引发活动欲望的、具有自然色彩的环境。新闸幼儿园的孩子80%多为外来流动儿童,他们随父母来到新闸,他们活泼欢快的身影穿梭在新闸的大街小巷中,接触、了解第二故乡的风土人情。
教师擅长什么:75%的新闸幼教师为新闸本土居民,了解本地资源,比如会腌萝卜、爱逛集场……
家长关注什么:新市民家长想尽快让自己的孩子和本地的孩子通过一个媒介融合,让这些小时候远离父母成长的孩子变得自信、开朗、爱探索……
根据自身的地域特色,挖掘周围的资源,新闸幼围绕“乡土农味游戏乐”的核心理念创设生成自主、可变、好玩儿的公共环境,这既是对“乡土游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能在传承研究的过程中让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都能浸润在乡土文化中,让游戏伴随我们的共同成长。现在的新闸幼儿园呈现出一厅、二角、三室、四廊的公共区域格局。
游戏材料自主多样:我园大厅高起层、宽空间,走进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摆放着的游戏材料,打陀螺、揪尾巴、滚铁环、骑竹马、跳皮筋等趣味游戏材料。这些游戏材料由新闸地区简单易取的材料制作而成:竹竿绑上用旧袜子做成的马头变成了小班幼儿喜爱的游戏道具竹马,废旧报纸做成纸球、纸棒玩赶小猪的游戏,废旧蓝布头做成的蹦蹦乐、飞镖、跳圈是中班幼儿所喜爱的游戏材料,易拉罐绑在一起做成的梅花桩……幼儿、家长、老师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创新了大、中、小班百余种乡土游戏材料。
游戏玩法星级挑战:这些游戏材料到了孩子们的手里就会变出各种有趣的玩法,孩子们商量出难易程度不同进行挑战,使得游戏百玩不厌。如“打陀螺”可以单人打、圈内打、双人打,一个陀螺玩出了很多花样。孩子们还把自己想到的新玩法画下来,分享好玩的游戏玩法。大厅里都是幼儿、家长一起快乐游戏的身影!
我园的共享游戏空间将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家庭,家长从中受到启发后将家庭中好玩儿的游戏反馈到幼儿园进行分享。老师在这其中也发现好的游戏素材充实到幼儿园的游戏资源库,形成了幼儿园—幼儿—家庭—幼儿—幼儿园的良性循环。
立足于本土,根据我园情况,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表等了解教师和幼儿的需求、意见等,仔细分析、比较、筛选出幼儿喜爱的游戏。构建出农家染艺、农家织艺、农家食艺三个专用室环境。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明确各专用室的基本流程,弥补了班级活动空间、材料数量、材料品种等方面的不足。
整合式运用:审视省编统一教材,我们发现本土文化的资源利用几乎为零,忽视了本土知识的获得对幼儿的教育功效,造成孩子对本土领域的空白和情感、意识的缺失。教师结合综合主题活动,利用专用室资源环境,支持主题活动的开展,如:大班年级预设“家乡的特产”主题活动时发现,专用室《江南食艺》里的萝卜干能为活动提供支持,幼儿在专用室自主尝试创设《常州萝卜干》游戏环境,开展了系列活动。
混班式运用:三个专用室可面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同时开放,孩子们可以根据兴趣、需要,进入专用室活动。混班式活动形式拓展了幼儿的交往空间,锻炼了幼儿的协调能力,增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自主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特长、兴趣自行选择管理相应的专用室,促进游戏活动质量的提升。
在新闸幼儿园有四条宽敞、明亮的走廊,走廊宽2.85米,长52 米,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了全封闭走廊的改造,创设了以“荷香小集市”为主题的《荷之味》《荷之韵》《荷之美》《荷之趣》的集市游戏廊,四条游戏廊分别以艺术类、美食类、买卖类、游戏类进行框架,让孩子们在游戏场景中体验20个乡土游戏系列:喜庆糕团、老常州风味、田园烧烤、老街茶坊、古韵青花、“梳”香门第、荷香小社戏、小集市……
幼儿园楼梯的拐角,也被充分利用。孩子们模拟“新闸农贸集市”场景,农家铺子应运而生,我们将集市上的种子店“搬”到幼儿园,幼儿在看看、做做、玩玩、记记的过程中互动,发现种子的秘密。一厅、二角、三室、四廊的利用为乡土游戏的开展创造了最大空间,做到让每个角落都有荷香花开的游戏情境。
创设的环境中,怎样才能保持新鲜感,吸引孩子?每天进行的游戏怎样好玩儿,怎样能渗透课程意识?老师和幼儿在不断反思、提升、推进游戏进程。
结实牢固的柜子不利于幼儿自主摆放,孩子们给老师出主意,装上轮子,有了轮子的柜子可以让摆摊游戏活动起来,不受局限。于是80多个随时搭建、灵活滚动的柜子“自主、灵活、多变”起来了,任意拼搭,丰富有趣。平时“集市”游戏场布置在走廊中,可以各班为点、形成规模、游戏节操场摆放,更具规模。今后还可以走进社区,让我们的荷香小集市成为新闸的一道亮丽风景。不断变换的游戏环境引发幼儿新的游戏智慧和创新,游戏中培养了孩子自我服务、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主题背景下,有效利用乡土游戏资源,我们把收集到的乡土体育类游戏、益智类游戏、语言娱乐类游戏的材料投放在各区角,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材料,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展活动,逐步渗透课程意识。
幼儿从各班为点到可以自主流动,实施最初四条游戏廊,各班各自游戏,没有横向流动,幼儿游戏不够自主,过于高控。经过调查我们对游戏进行了重新组合,各廊游戏从零散到统整,将四条游戏廊统整为一个游戏场,重点将荷之韵游戏长廊全部调整,将常州吆喝、打地鼠、套圈圈等充实到集市游戏中,使之趣味性、参与性更强。打破班级承包制,调整为大带小混龄游戏,同年龄同伴结对游戏,调整后的游戏更关注幼儿成长。在游戏中孩子们对集市游戏活动越来越喜爱,孩子们的童心在集市文化中不断地浸润。
游戏场、游戏劲、游戏链让我们明白,游戏精神是学前教育的灵魂,利用本土资源创设了乡土风貌、农家玩意儿的游戏环境,让每个孩子尽情享受游戏的快乐时光!
[1]殷静.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1):126-12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乡土集市”模拟环境下幼儿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论文。
陆毅萍,1979年出生,女,常州市骨干教师,幼儿园高级职称,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曾参加省、市重点课题研究,现主持十三五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立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