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玉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江苏南通 226300)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地理教学建构
邓国玉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江苏南通 226300)
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和“人地观念”等要素。立足于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发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理解、活动渗透、思想助推等方式,让地理教学“活”起来、“动”起来、“实”起来。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建构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关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所谓“核心素养”,即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解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笔者认为,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地理核心知识、核心观念、关键能力和地理学习必备的思维品质,等等。任何一方面的教学偏颇,都不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成。
地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灵魂在于求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地理的真活动、真探究,让学生获得地理学习的真体验、真感悟。在地理的真学习中,学生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例,学生地理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和地理方法。其中,地理知识涵括了地理分布、位置,地理事物特征、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地理能力主要包括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创新能力和地理表达能力等,地理方法主要包括地理观测法、考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地理信息,引导学生展开地理实践,在地理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地理生存能力,形成学生的地理表达力、创新力。只有学生完整地经历了从提出地理问题到分析地理问题再到解决地理问题的全过程,学生的地理关键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形成。可见,地理关键能力是学生地理智力、地理思维、地理能力等要素的有机整合[1]。
地理必备品格主要包括学生的地理科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动机以及科学理性精神等。其中,地理的科学理性精神应该是地理品格的灵魂。具体而言,学生科学必备品格的塑造主要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生态观、能源观、价值观、意义观等。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自然”与“人文”知识是穿插在一起呈现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是让学生了解、把握地理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其次是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到地理对于生活的功用、价值,从认识“地表”“地貌”再到探究“地质”,从“气候研究”到“环境对人的影响”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形成一种全球眼光和襟怀。学生的地理必备品格在地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灵活融合,强调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等等。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吁求学生展开高中地理的深度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运动的发起者布鲁纳认为,“学习存在着表层和深层两个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探究活动的开展,让高中地理教学走向深度[2]。高中地理深度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在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积累学生的地理活动经验,让学生深度参与、深度体验、深度反思。
情境是地理教学的有效载体,能够将复杂、抽象的地理理论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活动创设情境。笔者2015年执教的市级公开课,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2015年8月12日深夜,天津滨海新区发生危险品仓库特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且向学生出示了北京、张家口和天津滨海新区的位置图。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入手,让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后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在讨论中还提出了新的问题,使得地理的合作交流学习走向深入。如有学生问:“危险化学品仓库的消防措施有哪些?”“这些危险的化学品仓库应该放置在哪里较为妥当?”“仓库的火灾爆炸对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引发了怎样的威胁?”等等。
活动是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石。伴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当前的地理课堂出现了这样一些可喜的局面,教师开始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主动地说、主动地画、主动地议、主动地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地理活动应当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活动版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体说来主要有拓展延伸类型、图文分析型、调查探究型、动手操作型等。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表达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地理探究力、实践力等。
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对矿物的辨别时,笔者将学生身边一些差异较大、容易辨别的矿物实物带到课堂之中。如此,学生在课堂中从不同矿物的形状、颜色、密度、硬度等方面展开观察性活动。通过观察,学生了解了矿物的特点,在看、听、摸等多种感官活动中,辨别矿物,掌握矿物的本质特征。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向学生渗透地理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学讲究“慢速度的精彩”。那种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地理教学,表面上看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其实质是剥夺了学生展开深度的地理思考的时间。地理教学应当慢下来,让学生感悟蕴含其中的丰富思想。高中地理思想主要有和谐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区位分析思想、唯物辩证思想等等。只有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让思想贯穿教学的始终,才能让学生领会其丰富的内涵,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让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价值观等。
教学湘教版高中选修5中的《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笔者向学生渗透质量互变思想。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到,地震的平静期其实就是地震带上的地应力逐渐聚集的量变阶段,而地震的活跃期就是地应力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限度,急剧释放能量引发的质变阶段。当强烈的地震过后,地壳本身又进入了新的平静期,开始新的量变过程。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数量的增加,如从热带到寒带的变化是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另一种是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顺序上的变化,如在生产力布局上,不同组合的生产要素,产生不同的效应等。
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以“核心素养”为路标,从新课传授、实践活动、课堂探究等方面开展相应活动,发展学生的地理特征认知能力、地理知识分析能力、社会活动实践能力,形成学生科学的地理观。
[1]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07):181-182.
[2]戴新美.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整合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6,(10):54.
邓国玉(1979),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地理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