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露
(江苏省邳州市实验小学,江苏徐州 221300)
品德与社会课让学生品德与生活携手并进
田 露
(江苏省邳州市实验小学,江苏徐州 221300)
学习要遵循“知行统一”原则,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正是品德与实践最真实的结合和体验。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是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来完成的,但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只有通过行为实践和社会课程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通过在课外和校外教育活动中接触的实际的事情,学生能得到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上的感染,教育效果也更加有效。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不同的个性发展;也可以通过品德课程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品德;实践;智力发展;社会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课程设置的一门关于引导学生去认识社会和观察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使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一门基础性综合学科,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必备的重要课程。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通过把握教育与生活的内在逻辑走进学生的生活。
在品德和社会的课程学习中,爱心的培养也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有以爱心为主题编排的《小手拉大手》《关心老人》等主题活动。其旨在指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要学会互帮互助,互相友爱,在爱与关怀中开心快乐地成长。创设学生“忘带画笔”的情境,编排的任务是让学生去画画,而在活动中一定会遇到相应的问题和困惑,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呢?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明白,“求”人要注意方法,但“帮”人也要尽自己所能。在活动之后,让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帮助他人感受道德由理论变成实际行动的内化,同时让道理变成行为的理论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道德行使的主人。
在教育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游戏方式和教学方式参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编排舞台剧或者让学生演唱《小手拉大手》,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表达助人为乐的快乐;通过吟唱儿歌,可以把教学课程达到效果最大化;通过对学生道德感情的激发,更大程度上感受品德和生活的相互融合。最后老师还可以通过向帮助别人的学生颁发“爱心花”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学生可以通过积攒花束,来累计在生活中所做的好人好事,真正使互帮互助之风成为孩子自觉的行为,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育标准,知识是载体,但教师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把教学内容融入课堂当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忘带画笔”的生活情境,让“爱心”回归到生活中,回归到每个学生的身边,增强课程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会到生活中爱的奉献和幸福,充分提高学生体验的主动性。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一新课标理念一直贯穿着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所有认知和体验,都源自于身边所接触的社会环境,是对社会环境的真实体验和感悟。由于现实生活是真正形成道德品质的现实途径,对品德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任何离开生活的教育教学都不具有现实性。我们要以学生为观察的起点,教育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生活的真谛。正如教育学家杜威所言: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接班人。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生活背景,促使他们努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认知结构,做到积极调动学生的体验,发挥他们的想象。
比如在学习《朋友之间》这一课时,讨论“真正朋友”这一话题,学生的发言可以是多元化的、自发的。由于他们的经验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不同,因此得出来的看法也是不同的,选择朋友的标准自然也就不同。在讨论中,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和朋友相处时,好的行为不仅能带来快乐,还能带来更多的朋友,有助于建立朋友之间的友谊;而伤害朋友不仅给自己增添烦恼,还会给朋友带来麻烦,使别人孤立自己。类似于这样的活动体验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道德,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引进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同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生活角色,能够使其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也是培养思想品德观念的重要形式之一。把生活中常发生的事件进行人物角色的扮演,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上情境分析,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在当时的情境中感悟品德。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的行为转变为现实的可能,从真正的模拟生活中判断自身的价值观。
如教学《关心老人》一课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不同的分组形式和不同的角色扮演,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自己来设计一场学习情景,然后全班展示。这些事件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对于学生的表演要求不会太高,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关心老人的方式有很多,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帮老人捡东西、帮老人浇花等,这些都是身边很小的事情,学会观察、倾听、评价、体会老人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自己力所能及之力帮助老人克服困难,进一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中有困难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尽力地去帮助他们的热心。
在教学生活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将课堂内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相结合,从课堂生活扩展到家庭和社会,更大限度地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让家长也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带给孩子们的改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事件,体验家庭生活并且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课上对品德和社会的学习,给学生留一门家庭作业:回家帮助妈妈洗碗和洗一次脚。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照顾,并体会妈妈家务劳动的不易。在这个环节中,还要让学生做到节约用水,感受父母对自己日常照顾和养育之恩的不易。回到课上,每位同学可以分享做家务的感受,同时分享一下父母看到自己长大后的赞美,让每位学生在爱与教育中成长。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而家长和孩子是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孩子的细微变化和一点一滴的成长,都能让父母心领神会,在感动之余还应结合家庭教育,通过对孩子言行举止的支持赞美或者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质。
《品德与社会》的主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内容真正转化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道德规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教导学生哪些是可行的行为,哪些是不可行的行为,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不断地增长知识和品德,带着知识去体验生活的美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吕莉.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8).
田露,1971年出生,女,江苏邳州人,现任江苏省邳州市实验小学教务处副主任,中小学一级职称,曾获江苏省优质课二等奖,邳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