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洁
摘要:随着物联网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设备之间相互连接所需要的通讯载体、智能通讯协议为一个具有突破性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灯无处不在,因此灯成为最佳的通信载体。本文对LED电灯在电子通信中的实际应用及研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电子通信实现快速发展提高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子通信 LED电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92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244-01
目前,LED光源已经被世界公认为下一代照明光源的一种主流照明技术,其具有响应时间短、调制速率高等特性,因此将LED作为主要的信号光源来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加强对电子通信中LED电灯的实际应用与相关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LED电灯概述
LED的优点主要表现为照明亮度高、使用时间长,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LED所具有的响应时间短、调制速率高特性更有利用和研究价值。正是因为其具有这两个特性,才有了基于电子通信的LED电灯相关研究。基于电子通信的ELD电灯研究最先开展实际研究为本世纪初期,随后更多的研究不断开展,进而使得将ELD电灯作为一种通信方式的可能真正变成现实。
二、LED电灯在电子通信中的应用
应用于电子通信中的LED电灯存在其独特性,该种电灯可有效实现光和信号的同时传播。这个共同传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首先,电信号被转变成为电压值,然后将该种电压值反馈到LED电灯的驱动中。在LED电灯的驱动上实现电信号向光载波的相互转变。这些带有信号的光波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在各个空间内自由传播,接收端接收到这些自由传播的光载波之后,通过放大滤波解调器来实现对其进行解读,进而获取相关信息。LED电灯在应用过程中,闪烁的频率越高,表明其具有越好的信号传输效果。
三、电子通信中LED电灯的研究
(一)LED电灯在电子通信应用中的优缺点
将 LED电灯应用于电子通信中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LED电灯所发出的光源不会对人的眼睛造成任何伤害,也不会产生任何电磁辐射,安全又环保。②基于基于电子通信的LED电灯应用LED灯作为主要信号源,其所发出的光为传输信号的主要载体,只有是有光的地方便存在通信信号,光的传播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因此信号传输的空间得到有效拓宽。③传统通信技术通常为一种电磁波,其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在医院、飞机上是被禁止的。但是LED电灯所发出的光所产生的信号不是电磁波,而是一种光波。因此,其传输不会受到太多限制。例如在医院的手术室、飞机上均能进行信号的传输。④LED还存在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其为信号光源发射具有较高的频率。LED电灯实现信号传输的光为一种可见光,该种可见光与普通的自然光极为相似,二者未存在大的差异。因此,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无需对基站的发射频率进行限制,进而可促进信号传递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将LED电灯应用于电子通信中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基于电子通信的LED电灯的相关研究均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经得到应用的ELD电灯因频率响应存在局限性使得可进行传送、接收的调制带宽仅为几兆。而目前计算已经具备较快的运行速度,因此,信息传送、接收的调制带宽远远不能满足要求。②光在传播过程中不具有穿透性,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当存在障碍物时,光的传播便会受到阻碍,传播直接停止,同时,部分死角光线也无法照射得到。因此,在室内使用LED电灯时,布局上具有更高的要求。
(二)基于电子通信 LED电灯的研究方向
①将使用高调制带宽作为LED光源。在保证照明使用能够高输出功率的前提下,尽量将调制带宽调高,研究并开发出更适用于通信的LED电灯,进而促进LED电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②加强光源布局的优化。应用于电子通信的LED电灯具备照明和通信双侧功能,因此,在布局上,须对照明、通信效果进行综合考虑,在提高照明效果的同时还要保证信号覆盖的全面,并最大限度的降低信号干扰。为了保证通信信号,需对室内信噪比的分布情况进行充分考虑,防止存在阴影区、光照盲区,使信号能够实现全面覆盖。通常情况下,通过添加LED电灯的方式便可解决信号覆盖问题。③研发网络的融合接收技术。目前使用的光纤通信所提供频谱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通信需求,因此需将光纤通信和LED电子通信二者相互结合起来。
四、结语
应用于电子通信的LED电灯除了能够满足日常照明之外,同时还具有通信功能。基于电子通信的LED电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数据准确性高等诸多优点,为一种较为理想的信号传输方案。目前,LED电子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各国进行研究的一个焦点课题。从基于电子技术LED电灯所具有的优点可以看出,该种技术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其具有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顾元培,何宁,何志毅.基于LED光通信的移动电子导览系统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15(06):184-185.
[2]梁人杰.智能照明控制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照明工程学报,2014,03(02):607-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