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

2017-02-15 03:53江苏
小学生 2017年9期
关键词:数学模型建模概念

⦿江苏/张 为

浅谈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

⦿江苏/张 为

让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更体现了数学方面的思维与意识。让小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提高他们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是小学数学老师面对的新问题。

小学数学;建模意识;培养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意识与能力,养成数学建模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有了数学建模的意识,提高了建模的能力,可为以后学好数学,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策略例谈

(一)利用实践活动,感悟数学概念 小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基本都是在数学的课堂中学习得来的,但是由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使得他们很难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更别说建立数学模型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利用可利用的机会,尽量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例如,学生学习了“厘米、米”、“东、南、西、北”、“公顷”、“千米”这些概念后,很多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书本的概念上,不知道这些概念到底代表了啥。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厘米、米”,可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的长与宽,或者测量身边的常见物品,比如书桌、凳子等,也可以让学生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或者测量每个学生的身高,并且对每个学生的身高数据进行记录,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增加学生对厘米与米的感知。让学生利用目测的方法估算教室南北的长度和东西的长度,目测后把数据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用步进行测量,最后让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并对得出的三个数据进行对比,了解三种测量的准确性,提高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参加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就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透过事物现象,认识建模本质 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根据数学知识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然后从原型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够真正地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的模型,从而使学生利用数学模型理解和掌握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平行与相交”这节课时,数学老师一般都会以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为例,让学生理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比如,让学生观看火车的轨道、平行的电线等。如果学生把这种现象就认为成了平行,那么学生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并没有理解平行的本质属性。因此,学生就会认为平行线模型就是形态各异的互相平行的具体事物而已,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抽象的数学模型。这种理解偏离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本意,不能使学生进一步的利用模型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应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出发,把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从平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两条直线及直线间距离”。学生对此有了理解后,可问“为什么两条直线可永不相交?”学生思考后,可让学生回答此问题,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在两条平行线之间作多条垂线段,然后让学生测量所画垂线段的长度,并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所画的垂线段都是相等的,对此问题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学生动手操作了,动脑思考了,对平行线的认识就会由具体上升到抽象,这种由表象到抽象,再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逐步培养学生创建数学模型意识的过程。

二、数学建模意识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对建模意识的思想认识 数学方面的公式、定理、概念、法则在教材中都清楚明白地写着,这些都是学生能看到的,都是有“形”的,而数学的建模思想却被包含在数学知识的体系内,因而是无“形”的,不是有体系地在教材中展示,而是散落于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因此,教师对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会因为教学进度快,时间紧张而放弃。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逐渐陪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理解建模思想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数学老师要提高对建模思想的认识,并把建模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能深入研究教材,把数学知识讲解和建模思想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发挥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二)把握数学建模的可行性 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需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而在课堂中进行建模要把握好建模的契机,要让学生明白概念的形成过程,明白结论是怎样被推导出来的,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揭示了那些数学规律等。在教学与建模思想结合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向学生渗透建模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之间的关联性,千万不要生搬硬套,脱离教学实际,那样只会事倍功半,适得其反,更别说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了。

(三)强化建模意识渗透的反复性 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需要长期的对学生进行渗透与灌输,在这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建模思想才能逐渐地形成,才知道有意识地利用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创建了数学模型,具备了一定的建模能力,但是如果让学生在建模后,能够认真地反思建模的过程,总结用到的方法和思想,总结出有益的经验。在这样反复的渗透、反思和训练中,学生的建模意识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

总之,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数学教师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养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能,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就要求数学老师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微课等新的教学方式,把教材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提高学生利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毛丁波.对小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4-5-15.

[2]周燕.小学数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D].上海师范大学,2013.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校)

猜你喜欢
数学模型建模概念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幾樣概念店
基于电力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简述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