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屠超霞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芦墟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有效参与的探究
⦿江苏/屠超霞*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学行为也在逐渐改变。但在实际课堂中,往往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文章从当前语文课堂学生参与现象入手,阐述语文课堂学生有效参与的意义,探究语文课堂学生有效参与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打造充满生机的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有效参与
在小学语文课堂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几个“尖子生”积极举手发言,多数同学在那里消极旁听;激烈的小组讨论,却有几个学生在充当“倾听者”;学生站起来发言,要么一言不发,要么支支吾吾。
教师主导角色要恰到好处的运用,学生的主体角色应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才是高效课堂的主旨。但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生参与现象值得深思。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参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灵感,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的过程,进而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说,即表达,是口语交际训练的核心,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学生的有效参与程度直接体现其表达能力的高低,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其表达能力。
(一)创设和谐民主氛围,让参与焕发生机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要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必须在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比如,在执教《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多媒体音频播放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之时,深情说道:“一叶知秋,秋姑娘来到了北大荒,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跟着秋姑娘去北大荒看看,好吗?”这样轻松的氛围、生动的导入,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大家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大声朗读、圈画,以一种自由的状态投入学习。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深情朗读、自主圈画、踊跃交流。“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北大荒的小河清澈见底。”“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还有大豆在笑呢。”……个个充满稚气的声音,个个带着甜甜的笑容,如此甚美。这样的参与焕发着生机,这样的课堂充满着魅力。
(二)组织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参与彰显生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的参与彰显生命。
1.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著名的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强调的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比如,在执教《航天飞机》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画相关词句,之后请学生交流:你了解的航天飞机是怎样的?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朗读的基础上,学生踊跃发言,“航天飞机是个庞然大物”、“航天飞机飞行速度很快”、“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飞得更快更高”……藏在文本语言背后的秘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都能揭开。
2.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需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因为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由最初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在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独特见解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合作探究学习。
比如,在执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我让学生自主思考“小骆驼是一直感到自豪吗?它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小骆驼不是一直感到自豪的,它的情感历经“委屈——担心——自豪”这样一个变化过程。进而我提出“你有没有像小骆驼一样因为拥有什么或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到自豪?”这样一个问题,四人小组先进行探究,之后请同学分享。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体会小骆驼的自豪来源于对自身的正确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充分肯定自身价值。
(三)注重激励性评价,让参与凸显生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尽可能多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的参与凸显生成。
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激励评价。像对于学困生,在评价他们时,我不多关注于他答对了没有,而更侧重于对他学习态度方面进行评价,注重激励性,让他们也能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答对,但你动脑筋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错。”
“今天你读课文没有错字,还读得很通顺,一定是认真预习了。”“能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说明你认真思考了,继续保持哦。”
总之,语文课堂学生的有效参与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打造充满生机的高效课堂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为学生的有效参与创造条件,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光彩!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屠超霞(1988-),女,江苏苏州人,小学二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芦墟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