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提问有效性探究

2017-02-15 16:29:48江苏张兴龙
小学生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探究思维

⦿江苏/张兴龙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北元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提问有效性探究

⦿江苏/张兴龙

众所周知,思维的形成离不开问题的引导,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科学的课堂提问是一种“催化剂”,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求知欲。而无效的课堂提问会让学生索然无味,打压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笔者一直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下面我就对这一课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提问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动力学生才会更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如此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硬件播放圆形轮胎的自行车、三角形轮胎的自行车和正方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的视频,并让学生去猜测哪种自行车骑行的最快。在学生兴趣被激发到最高点时,数学教师可以向他们提问:“为什么如今的自行车的车轱辘都是圆形的?圆形的车轱辘有哪些优点呢”自行车是学生日常最常见的物件,所以他们对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都倍感兴趣,在想要探究“为什么”的心理促使下,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去探究和思考。

再如:数学教师给出几组数字“4、7、10、13、16、19”、“2、4、7、11、16、22、29”、“2、4、8、14、22、32、44”,并向学提问:“这几组数是否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你能指出都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吗?”大部分的学生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第一组和第二组数据的排列规律,而对于第三组数据的排列规律却很难说出来,此时数学教师只需要抓取住学生的渴望得到答案的心理要求,便能自然而然地过渡进新课的讲解。

二、提问的难度要适中

在实践教学中,不难发现大部分的数学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都存在过于简单肤浅或过于复杂高深的问题,提问过于肤浅会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性,从而引起他们的自负心理,这样会让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而过于复杂的题目有进入了学生的学习盲区,这样的题目犹如“花瓶”一样只是一种摆设,长此以往学生总是回答不了教师的问题便极易打压他们的自信心。因此这样的问题都不能取得课堂提问真正的效果。因此难度适中的问题便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基于学生的已学知识和解题经验,并且具体内容具体对待。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找规律”这一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以举一些按照规律排列的数据并向学生提问“你们能找到下列题目中的相关数据吗?”,如“1,2,4,8,16,32,64”、

“△△△△○○○□□△△△△○○

○□□△△△△○○○□□……”。这些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包括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也可以包括简单的图形排列,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但如果教师举出这组数据“-1,1/2,-3,1/4,-5,1/6,-7,1/8……”并问同学第2000个数是什么?那么这个提问的案例就不是一个好例子,因为这道题涉及到了负数、等差数列等较为复杂的内容,也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尚未接触到的内容。

三、提问要给学生留足探究空间

现代教学讲究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除了要设计难度适中的题目外,也应该要给学生留足自主探究和思维发散的空间,从而契合“终身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比如:在“一个数乘一位数”教学结束后,数学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这么一个计算题:○○○○×3=________并问同学圆圈里可以填什么数?有的同学不假思索地回答“所有数!”,但也有的同学经过思考回答“千位数上不能填0,其他都可以。”此时教师继续提问:“如果计算过程中只能进一次位呢?”这道题的难度虽然并不大,也非常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它却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题。这样的提问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从而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片驰骋的天空。

四、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针对性提问要求教师在提问时抓取住提问的中心,避免反复地问“是不是”、“对不对”等,以免让学生感觉到无聊。有一位教师在上《多边形面积》这一章节的公开课时,一共提出了将近40个问题,平均每分钟几乎都要提问一次。这样巨多的提问让课堂看起来热闹非凡,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老师的频繁发问,学生只能机械地回答,这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还有一位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幅“城市一角”的主题图,并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答:“一个大广场。”教师问:“还有什么?”,学生答:“广场中间有一个小雕塑。”教师继续:“还有吗?”学生答:“广场的长是80米,宽是50米。”教师:“还有呢?”,学生:“雕塑四周的围栏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长8米,宽5米。”教师“引导”了半天,学生也不着要领。这就是因为教师自身没有明确想要通过问题获得什么样的效果,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如此使得提问效率低下,甚至大部分的提问都是无效提问。数学教师应该要学会浓缩语言,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又能节省课堂时间。

总而言之,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也是搭建“沟通式”课堂的主要渠道。所谓“教无定法”,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不胜枚举,只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贴教学大纲精巧设计提问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就一定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助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北元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48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