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 生成高效课堂

2017-02-15 19:44陆永岗
名师在线 2017年23期
关键词:铁环梯形周长

陆永岗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丁店小学,江苏南通 226412)

引言

情境教学法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能够推动学生深入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农村小学中,情境教学也应用广泛。但是限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等因素,我们对于情境的运用尚不够深入,不够完善,为此我们要立足于农村教学现实,努力创设适切的教学情境,以便带动学生真正投入到数学探究中去,从而生成高效课堂。

一、迎合环境,造就熟悉的情境

教学情境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二是将问题融入情境中,给学生一个观察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1]。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创设的情境可以结合农村的特点,给学生一个熟悉的情境,将学生迅速带入到情境中去。

例如,在《梯形的面积》教学中,我给学生带来了几块梯形田地的俯拍图,告诉学生为了防止虫害,我们需要给这些田喷洒药水,而为了准确配制浓度合适的药水,需要知道田地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迅速直面问题,他们结合图形来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独立尝试和合作交流,学生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最终将计算公式统一起来。在学生顺利找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我出示灌溉渠的截面图,堆水管(梯形)的截面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计算水渠的横截面积以及水管的根数,通过这些问题的练习,学生熟练掌握了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且认识到像求水管根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梯形的面积来做。

在此案例中,学生对问题情境比较熟悉,增加了他们对问题的亲近感,同时激发起他们的责任感,让学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问题研究中去,从实际教学的过程来看,这个情境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学生,打造适切的情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学习中,要关注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经历来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这样的情境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农村学生是比较淳朴的,也善于观察周边的事物,在创设数学情境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灵动[2]。

例如,在《周长是多少》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从学生推铁环的游戏中找到灵感,创设了一个求铁环的周长的情境。在多媒体展示情境时,学生的热情就很高涨,面对“铁环的周长是多少”的问题,学生很快结合滚铁环的经验,想到了办法:在铁环上的一点做一个记号,然后将铁环在地上沿着直线滚动一圈,直到记号再次与地面接触,这样可以用尺测量出线段的长度,也就是铁环的周长。此后,我又让学生想办法测量树叶的周长,有的学生沿用刚才的思路,提出将树叶滚一圈,有的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树叶不像铁环那样的规则,在滚动时有些地方接触不到地面,所以他们又想其他的办法,最后想到了用线沿着树叶的周边绕一圈,然后拉直来测量树叶的周长的方法。在小结时,学生发现这两种测量方法有一个共同之处:化曲为直。

在此案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起到了作用,因为滚铁环是他们熟悉的活动,了解铁环的滚动轨迹,所以学生很快想到了滚动一圈来测量铁环周长的方法。遇到测量树叶的周长的问题时,学生想将原来的经验迁移过去,但是发现了新的问题,这就促使他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并在之前方法的启发下找到了更佳的方案。

三、推动探究,创设延伸的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创设出生动有趣,并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情境”,为了推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我们的数学情境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延伸性,这样可以推动学生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思考,从而发现本质的数学规律[3]。

例如,在《间隔排列的规律》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植树的情境,在一段长度已知的路边,每隔几米种植一棵树(路的两端都种),学生很快意识到需要计算出这条路一共要分成多少段,然后去找一找树的棵数跟这些段数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思路出发,学生通过画图发现树的棵数比树之间的间隔多1。如果路的一端不种树呢?如果两端都不种树呢?此后我又变换了情境,让学生继续展开探究,通过努力,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规律,还能从根本出发,解释每种情形下的规律。在他们顺利探究出直线上的规律之后,我继续变换情境,让学生探索在一个圆形的周边上种树时,树的数量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推动学生的又一段探索旅程,在画图得出结论之后,学生将这个规律与刚才直线上一端种树一端不种树的情况联系起来,不但增强了印象,而且促进了知识的整合,完善了相关的知识体系。

这是一个延续性很强的情境,学生不断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处于不断地探索中,并深刻认识到不同的数学规律。通过对比,学生对几种规律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异常清晰,这对于他们的数学建模有巨大的帮助。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经常创设出这样的情境,学生的知识体系将更加完善、丰厚,并且在学习中也能积累必要的探究经验,学会从多元角度去思考问题。

四、激发兴趣,呈现新颖的情境

随着社会变迁,农村的生活日新月异,城乡差异逐步淡化,有些以往农村孩子接触不到的生活现象也逐步走入了他们的视野,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用新的眼光审视农村的教学现状,审视学生的认知实际,并将一些新元素、新面貌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例如,在《认识克》的教学中,我创设的情境是自制蛋糕,利用制作蛋糕中经常要称重的现象来引导学生认识“克”这个单位。首先是面粉和白糖的称重情境,在称面粉时,我在课件中呈现的是台秤,学生准确读出面粉的用量为1千克,而在称糖时,需要的量较小,我引导学生认识了电子秤,并在实际称重时,让学生认识到“克”是一个比较小的质量单位,将汤匙中的糖抖一抖都能引起读数的变化,这给学生认识“克”做好了铺垫。之后利用称鸡蛋、葡萄干的重量等情境,带领学生反复称重,建立了“克”的概念,并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重量有了相对清晰的概念。除此之外,学生还猜测和验证了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将质量单位的体系建立了起来。

在此案例的教学中,因为情境比较新颖,又不超出学生的生活范畴,所以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称重、掂量等丰富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达成了准确的认知。

结语

创设情境来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是有益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并力图将情境用足、用实、用好,从而提升课堂及教学的效率,达成深度课堂、高效课堂。

[1] 甄晓慧.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2017.

[2] 宋运明.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 陈美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铁环梯形周长
梯形填数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奔跑的铁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梯形达人
梯形填数
滚铁环 等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