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芳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江苏张家港 215600)
新课程改革倡导、呼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学科,就是以知识的习得为辅,重在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开掘适切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学会学习。笔者就以《秋天的树叶》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正所谓“一叶知秋”,树叶是秋天的代表和象征,更是引领学生关注秋天、走进秋天的一块基石。选择以“秋天的树叶”为主题,就是要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的关注力聚焦在秋天的细节层面,确定活动的主题,制订出适切的方案。
教学则利用导入环节,引领学生以回忆的方式激活自己对秋天的认知概念,让学生搜寻“秋天中国,哪些景物吸引了你的目光”,从而将学生关注的视角聚焦到秋天的树叶上,然后让学生进行拓展性思维,通过板书的方式呈现出作者对树叶最感兴趣的范畴:形态、变化、作用、文人眼中的秋叶……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将“秋天的树叶”细分为缤纷的秋叶,旨在研究树叶的形状和色彩;诗意的秋叶,旨在研读关于秋叶的诗词;会变魔术的秋叶,旨在研究秋叶在形态和色彩上的变化;最后,开展一个以“秋天的树叶”为作品的实践活动。
鉴于此,教师则引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根据所设置的版块内容,制订出适合本小组的活动方案。这一版块的教学中,教师就充分尊重学生主动性地位,明确了本次综合实践的内容,并研制出适切可行的方案,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合作”作为学生“自主”和“探究”的媒介,是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更是促进深化探究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就应该顺势紧扣所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深入实践中,强化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我洞察的基础上,吸收他人的认知经验。
如在教学“缤纷的秋叶”时,教师就充分利用观察记录表,引领学生自主参与到研究的过程中,并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在自己的表格上。但教学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还要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方式向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介绍自己的认知成果,形成全新的认知。在四人都介绍完毕的基础上,教师则向四人小组提出全新的要求:发挥团队力量,制作本小组幻灯片或者微视频,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全班中将本小组的研读成果以及制作的内容展示出来。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过于依赖自己的教学,也没有只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某些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身上,而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促进了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学生对于新事物的认知,总是依循着从浅入深、从表象向内在迈进的过程。如果说在第一板块中,教师旨在让学生明确内容、制订方案的话,那第二板块的教学就是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对秋天的树叶形成自己的理解。而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调动学生的思维动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综合能力的高效发展。
如在教学《秋天的树叶》第三课时中,教师在学生对树叶形成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将思维的关注力向更细节、更深入的层面迈进。如教师就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原始经验和新得的成果进行大胆质疑:我们在采集秋天的树叶时,应该采集怎样的树叶,为什么?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纷纷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并利用节假日走进自然,将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实际整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学生的自主性思维放置于课堂教学的重要层面之中,既尊重了学生的原始经验,也契合了前面的教学成果,为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与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核心能力的综合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随后进行的“诗意的秋叶”活动中,教师也正是运用了这种尊重认知、激活思维的教学原则,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深入地辨析,而辨析的基础就在于对比性思维的发展。但由于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对比性思维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生长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学生只能针对现有的事物展开观察与认知,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认知兴趣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综合实践教学,必须要紧扣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轨迹,引领学生以联系的视角进行感知,并将思维向核心之处迈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如在教学《会变魔术的秋叶》时,教师就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到了秋天,有些树叶为什么会变色?树叶为什么会枯萎,会掉落?为什么有些树叶常绿不变?在引领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教师就应该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实践操作中,引领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秋天之后,树叶的变化情况。这一内容,教师不必给予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认知时间去进行观察与体悟,形成自己的认知;而第二个、第三个问题,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向事物的本质规律中深入,让学生深入洞察秋天的树叶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认知,其主要根源在哪里?在学生进行调查采访、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教师搭建了知识问答的平台,通过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将思维的关注力聚焦在问题的本质上,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高效发展。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借助声音、形态和色彩进行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学生思维是从他们的双手中流淌出来的。”因此,学生的动手实践是促进学生思维认知的重要维度,综合实践的教学绝不应该局限在知识与信息的认知层面,而是要让学生在积极的动手实践中学会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
如在教学《秋叶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用秋天的树叶制作出来的各种工艺品,唤醒学生内在沉睡的对美的渴望。随后,教师就将教学的中心在方法和技巧的传授上,并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实践。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必过于拘泥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提升学生的认知实践。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教师始终都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落实上,将学生的认知能力都得到充分的落实,尤其是教师淡化了对技巧和方法的传授,腾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制作,不仅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同时也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
综合实践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独特的课程,更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探究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学生思维的发展上,为深入洞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奠定基础。
[1] 孝芬.挖掘综合实践活动潜力 让学生更灵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2] 葛丽霞.“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J].吉林教育,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