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红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江苏张家港 215600)
发展学生体健、增强学生体能、提升学生的体技,是高中体育课程与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纵观当下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一些非本真的、偏离高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做法、行为却屡见不鲜。诸如体育课上对体育知识的过度讲解、体育课堂教学的过度情境化,等等,让高中体育教学逐渐失却了高中的本真、体育的本真、选项的本真。如何去除体育教学中的“非体育元素”,凸显体育教学的本真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一位教师教学高中三年级的《篮球》,由于对学情不甚了解,导致教师教学的重心发生偏离。他首先让学生做准备运动,然后进行安全教育,接着又将学生安排做游戏,认为应当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如此,整堂课已经过去了近20分钟。接着,这位教师才开始篮球教学。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将篮球的某些专项训练融入到游戏活动中。这样,体育教学才不偏离方向,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应有的“体育味”。
在一节高二的体育《足球》课堂上,一位教师展开精准化的小学式教学,规定了这样的机械学习程式:先做球性练习,再学习运球、传接球,然后学习射门等。整个活动中,学生没有一点自主权,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都由教师说了算。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应付状态。其实,高中生的接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水平,教师的教学毋需过分谨慎,采用小步子的方式,如此,只会泯灭学生的学习激情,戕害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一位教师在教学高三年级的《原地侧向推铅球》时,首先让学生做准备运动,活动学生关节。在学生展开颈部运动、体转运动、膝关节运动以及踝腕关节运动的时候,教师在一旁观看,还与同操场的教师“闲聊”。就是到了正式的“原地侧向推铅球”教学时,教师也只是偶然瞥一下学生。显然,教师没有细致地关注学生的动作,总是认为学生已经在小学、初中学习这些动作了,他们能够驾轻就熟。殊不知,学生的准备动作、原地侧向推铅球动作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漠视,导致了学生的错误动作“一错再错”。
上述种种教学现象,都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非本真”现象。如现象1中的教师太过重视对学生运动前的安全教育,准备活动太过独立和强调,尤其后面的游戏激趣更是适得其反,本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结果却消耗了学生大量的体力和兴趣,课堂宝贵的前20分钟,学生一无所练。现象2则是我们一些高中体育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重要。透过现象3,我们可以发现,自从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一些教师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理念。
学生不是木偶,教学也不是牵线,教师更不是幕后主宰。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展开自主的体育学习。为此,我们高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廓清对体育教学理念的认识,不再误读、误解体育新课程理念,进而走出体育教学实践的误区。只有立足于体育学科的视角,站在高中生的学习立场上,正视学生体育学习的规律,才能有效地纠正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回归体育教学的本真。
本着为了学生健康的身体、心理、生活、运动方式的形成和发展的本真教学理念,我们体育课堂的流程设计,要开展好科学的技能训练,进行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体能练习,让学生在不断挑战中突破,超越,并形成良好的个人意志品质。
曾有一段时间,有专家提出淡化技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由运动中重拾信心,乐于参与。事实证明,学生喜欢有挑战性、技巧性的运动,那些不懂脑筋、全凭力气的蛮干,很少受到他们的青睐。老师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或者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失去了体育课本身的严肃性和本质,学生也将会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体育课。如教学人教版高中教材《体育与健康》中的《篮球》一课,我们可以采用赛一赛的方式,让学生挨个儿来表达自己对篮球的了解。因为话题具有开放性,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如有人提及篮球的起源;有人提及篮球竞技的普遍性和竞争激烈、形式灵活的特点;有人介绍单手握球和双手持球的优劣,提出可以控制出球方向、飞行力度的持球方法;有人则围绕进攻和躲避来谈球场的长传快攻和短传快攻……小学、初中的学习给了他们丰富的基础,现在再加以总结再认识,他们兴致盎然。我们借助他们急于展示的心理,边说便比画,这时,老师的适时点拨和实践指导以及现场示范,就能够让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了。
课堂组织要注意随讲随练,讲个不停,练个不停。因为运动能力方法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形成记忆,熟能生巧。让学生流一身汗,并不代表就苦了他们。对运动难度、强度的挑战,往往就是顽强意志力和不服输精神的无声弘扬和坚守。课堂上,我们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率变化,体能消耗,随时调整,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如教学第六章第二节《跑》,我们本着“了解跑对身心发展、增强体能的作用、掌握跑的技术、形成坚毅的意志品质”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实践,从而从实际运动中得出短跑和长跑对步频、步幅的要求。这样的练习,需要不断重复、比较、感悟,次数多了,运动的密度就上来了,学生的运动负荷量也就达标了,而且,抛开了纸上谈兵式的经验“告诉”、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老师的引领,在多次对比式练习中,对自己跑时的步频、步幅的掌握也更真切和深刻。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我们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牢靠的领导权、决策权、评判权和话语权。做学生学习途中的激励者和喝彩人,对于学生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正确、合理的评价,既是对学生努力、收获的肯定,又是对今后学习莫大的启迪。如教学第七章第三节《足球》时,学生多年的运动经验会让他们自我组织、自我形成一支足球队伍,并玩得不亦乐乎。此时,我们教师就可以当堂选择队员、组队比赛,然后,一边和其余学生一起做喝彩的观众,一边充当裁判和解说员的角色,将各种关于足球比赛的规则、方法融于学生踢球、传球、射门的过程中,甚至还可以临时叫停,让其他同学对某一现象进行评判、解说,让当事人解释自己这么做的缘由,这样,正确的方式得到弘扬,错误的方式得到纠正,学生在成功中再次挑战下一次成功。
回归本真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我们体育老师静下心来,本着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激励度,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思、练中提高体能和技能,提升道德认知和意志力,从而凸显体育学科的育人魅力。
[1] 王占一,薛明慧.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实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