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王彩兰
农村小学科学 如何使探究更有效
⦿江苏/王彩兰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科学课!科学课实验的有趣、刺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理,同时又激发了他们更大的探究热情。但是,农村实验器材的欠缺,教学设施设备的相对落后,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科学实验的质量,也常常留给那些积极探究的孩子一些遗憾。作为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师,我们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四配套材料,同时积极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使我们的学生“玩”得更尽兴,做得更起劲,使我们的科学实验效果更明显,更好地完成一些教学任务。
观察;探究;科学实验;科学材料
观察、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课学习的基本方法。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科学课: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热情!喜欢刨根问底的他们,富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科学课实验的有趣、刺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理,同时又激发了他们更大的探究热情。四配套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得农村小学有了观察实验所需要的器材,积极地推动着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进程。“使用仪器要谨慎、小心;材料的使用要节约、合理”是实验的要求,这使得农村“疯玩”的孩子们有一种缚手缚脚的感觉:想做的不敢动手,想实验的不敢贸然行事!同时,它也可能使部分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师逐渐遗忘那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纵观各个年级的科学教材,大部分的探究内容都是有关自然界的:有的探究土壤;有的探究动、植物;有的探究各种矿物;有的探究自然天气……为了保护学生积极的探究愿望和研究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农村小学环境的特点,有选择地使用四配套材料,同时积极利用身边的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使我们的学生“玩”得更尽兴,做得更起劲,使我们的科学实验效果更明显,涉猎更广泛,也能更好地完成一些教学任务。
大自然是学习科学的天然课堂。农村远离都市的繁华和喧嚣,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农村的孩子目之所及、手之所触、耳之所闻、鼻之所嗅无不天然,无一不吸引着他们,这些都是很好的科学学习资源。因此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并发挥出这些资源的科学教学价值:可以让学生去亲眼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等。如教学《校园里的植物》一课,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然后引领他们到校外的菜地里观察青菜、萝卜等蔬菜,再到田野里观察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边观察边听教师讲解,在轻松的散步闲聊中,让学生了解各种植物的名字,认识到它们的形状、颜色、生长环境等。
在观察、实验、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生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实地感受动植物以及人类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如学生身边的书包、文具、课桌、凳子等,都可以成为观察、实验的材料。如在教学《搭支架》一课时,我们可以借助教室里电视机的支架进行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做成三角形呢?还见过哪些支架是三角形的呢?”这么一问,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进一步加深印象,并且对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兴趣,继而激起强烈的探究欲望。于是,课自然展开。巩固应用阶段,学生回答教者开头提出的问题时,会毫不费力。接着,教者拿出一张事先准备的坏凳子,并提问:“谁能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把它修好?”此时的孩子们,兴趣依旧,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用带来的一些材料、工具,将坏凳子修好,真切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再如,《建桥梁》一课的学习。一开始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能说一说你身边的桥梁吗?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哪种形状的桥?请你把收集到的各种桥梁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导入,交流已有的知识储备,引起学生对桥梁话题的关心,起到“聚焦”作用。在搭“瓜皮桥”的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动手动脑,争相表现,使课堂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在这样的探索中,学生有感受、有收获,也能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加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科学实验需要充分的准备工作,有些化学性或难以查找的,我们教师准备。而对于那些我们身边手之所及的,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部分。身处农村,植物是丰富且物种多样的。在教学《根和茎》一课时,我们可事先布置学生带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的根或茎,并且要求向家长、朋友或从其他途径了解一些有关自己准备的植物的相关信息,比如名称、根、茎的特点等。课堂上,给一定的时间自由交流。由于学生有所了解,他们会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准备的植物的根或茎,津津有味地讲解,变枯燥的文字解说为生动的形象化展示。有的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好多知识可能我们教师也不是很熟悉,甚至是很陌生的。介绍完后再让学生对这些根、茎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总结它们共同的特点。
身处农村,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菜园里、田埂上、小路边等地随处可见,让学生带自己喜欢的观察实验材料,并不会给他们增加多少负担,相反地却增强了他们参与科学课的意识和责任感,也给了他们又一次的自我展示机会,他们也会更喜欢科学课的。
科学实验有些并没有现成的实验器材,偷懒不做虽也能使学生听懂,但那是基于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得到的,被动地接受。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因此,基于“做中学、玩中学”的理念,带着学生一起制一些实验所需,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制作中体验快乐,又渗透了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如教学《变色花》一课,课前教者要做好准备工作:用白纸做一朵花,并用毛笔在“花”上涂上白醋。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和学生玩一个小小的魔术了:让白花带上色彩——绿叶红花,甚是漂亮!见此情景,孩子们心中必会充满了好奇和羡慕。教者随即引导:“这个魔术好玩吗?想知道这个魔术的奥秘吗?”孩子们会通过积极讨论、思考,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测。于是认识酸碱指示剂的教学就这此展开。秘密揭开前,指导学生用熟悉的紫甘蓝自制指示剂:撕紫甘蓝叶、浸泡、取汁、试验检测……将自制的指示剂用于课堂的实验操作,学生会异常兴奋。师生共同参与群众性自制教具活动,可以培养广大师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等。
当然,这一类的自制实验器材活动,要视课堂的结构而定。若所制的只是试验中的辅助一环,可在提示方法简单尝试后,给出教师提前用同样方法制好的,这样可以保证实验活动的实效;若所制是本节课主要内容,并且在后面的实验中有所作用,则可多花些时间,使尽量多的学生制作完成,体验动手的快乐。
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总之,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挖掘农村的地方资源优势,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能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1]《科学课》,2008(2).
[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
[3]《从“自然”走进“科学”》.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