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办山西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7-02-15 02:08中共山西省高校工委书记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吴俊清
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

文 中共山西省高校工委书记、山西省教育厅厅长 吴俊清

2016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十三五”教育工作开门红,为加快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做好全省教育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贯彻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一、看清形势,认清问题,厘清思路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提出,“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进一步阐明了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明确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发展仍然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公平优质是工作要求,人民满意是检验标准,教育现代化是发展方向,支撑国家现代化是时代责任。全省教育系统都必须看清这个大形势、贯彻这个总要求,自觉站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认识教育,自觉运用现代化思维谋划教育,自觉应用现代化手段推进教育。

当前,山西正处于小康决胜期、脱贫攻坚期、转型关键期、发展爬坡期、形象改善期“五期叠加”的特殊时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多次研究教育重大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指引方向、顶层设计。省领导对教育工作饱含关心、充满情怀,同时又寄予厚望。骆惠宁书记深入学校调研,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楼阳生省长亲自指导教育改革发展,躬身设计、提出实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王清宪部长亲自指导省教育厅党组务虚会,对教育工作扑下身子、靠前指挥;张复明副省长对重要教育工作亲自把关、倾力推进。领导的支持和关怀,给予我们鼓励和动力。全省教育工作必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面向山西转型综改新需要,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从山西教育工作实际来看,虽然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但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少的总体局面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山西教育的根本问题还是发展不足。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和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义务教育还有34个县没有通过国家基本均衡评估认定,普通高中规模偏大、“同质化”现象突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依然薄弱,高等教育水平不高、贡献不大,教育信息化发展整体落后,等等。慢进则退,山西教育一些领域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年拉大,在中部六省的排名也有下滑趋势,山西教育的比较优势日渐减弱,推进教育现代化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山西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在这个大前提下,进一步改进工作思维、工作方式。

要坚守一份情怀。有情怀者可行远。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有教育情怀。骆惠宁书记指出,孩子说大了是国家的未来,说小了是家庭的希望。楼阳生省长讲武训行乞攒钱办教育的故事,激励各级各部门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两位领导分别从不同角度生动阐述了教育情怀的内涵。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我们不能只是把教育当做一份工作,也不止是履行职责,更要充满情怀、体现担当,要始终饱含深情、满怀热爱地做好工作、推进事业。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改革、出台政策时,要多一点智慧、多一点温情,让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另一方面要引导和激发社会各界的教育情怀。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社会都关心教育发展。我们要加强引导,进一步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情怀,全面形成尊师重教、保障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坚持两个原则,即稳中求进、内涵发展。稳中求进,就是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稳,就是系统局面稳定,改革推进有序,政策衔接连贯;进,就是关键领域改革有新突破,内涵发展有新成效,群众满意有新提升。要稳固并扩大现有发展成果,延续并改进现行政策措施,切实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内涵发展,就是坚持推进质量提升。要把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条件资源从外延转到内涵上来,围绕提高质量开展工作。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优化布局结构、科学配置资源,以质量牵引数量,让发展更有质感。

要把握三个导向。一是规律导向。教育不是增长,也不是生产,而是成长,其典型特点就是过程长、显效慢。要立足厚植教育发展根基,注重打基础、管长远,做好长期投入、持续用力的准备,坚决不做超越阶段、违背规律的事。二是问题导向。要充分认识到,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补齐一块短板,就会促进整体提升。要用好“问题导向”这个方法论,勇于正视问题,勤于研究问题,善于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促进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三是服务导向。有为才能有位。教育工作要以服务争支持、以贡献创环境。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强化服务争取更大支持。特别是高等院校要始终牢记山西高校姓“晋”这个前提,立足山西特色、研究山西问题、服务山西发展、造福山西人民,在服务山西转型综改中建功立业,在深化服务中获取支持、获得发展。

要形成四种思维。一是与国家同频共振。要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部署保持步调一致,山西决不能再徘徊观望、错失良机、落下步子。当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我们要密切关注、及时跟进、尽快部署,确保山西教育改革发展与全国同步。二是以务虚促进务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既要重务实,又要善务虚,把务实与务虚有机结合起来,就实论虚,以虚率实,才能做好各项工作”。要通过务虚,明确方向、厘清思路,促进各项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原则,有所不为是智慧,突出了取舍。要准确定位,不要好高骛远;要做强特色,不要贪大求全;要立足长远,不要急功近利;要夯实根基,不求表面之功。四是要善于以点带面。在各方面资源不完全充足的情况下,必须明确重点、集中精力、全力攻坚。不求四面开花,要搞点状突破。“子弹留给神枪手,好钢用在刀刃上”。以过硬的作风,啃最硬的骨头;以点的突破,带动和促进全面提升。

二、稳步高效,扎实推进2017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2017年省教育厅工作要点即将印发,各地各校要认真推进落实。我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础教育要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为重点,整体提升办学质量

省政府即将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市、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开展试点工作的3市、18县(市、区)要积极探索创新,为全省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工作中要坚持“县级突出统筹,城乡各有侧重”。各县(市、区)要统筹学校布局、资金安排、资源配置、师资力量,促进城乡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个统一”,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尤其要着重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保证城乡学校师资均衡。乡村着重解决“弱”的问题。各市县要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办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若干意见》,实施“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扶持计划”和“乡村教师发展计划”,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切实让乡村学校“强”起来。城镇着力解决“挤”的问题。要按照《山西省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2016—2020年)》,以县为单位有序消除大班额。列入2017年规划的县(市、区),要增强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落实经费投入,确保如期完成。按照教育部和省政府签署的备忘录要求,到2018年全省所有县区都必须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今年,要确保全部县区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争取再有20个左右的县通过国家基本均衡验收。下一步,各地要将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与县域优质均衡、市域均衡统筹研究,提前谋划基本均衡完成后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整体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切实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各市要按照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不低于85%的目标测算落实年度任务。一是抓配套建设。切实做好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保证配建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二是抓普惠认定。认定扶持500所左右普惠性幼儿园的工作已纳入省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市要确保完成。三是探索创新。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公益普惠要求相适应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体系,推进解决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启动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在“优布局、强保障、提质量”上下功夫。一是优化结构布局。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确保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大体相当。二是强化条件保障。今年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要基本达标,这是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各地要确保完成,为明年启动高考改革做好条件准备。三是深化对口帮扶。各市要细化扶贫工作帮扶措施,督促示范高中压实帮扶责任、兑现承诺,切实提升贫困地区高中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全省高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二)职业教育要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提升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

楼阳生省长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努力建设“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省职业教育战线要迅速行动起来,按照新要求,坚持“外整资源、内强管理、构建体系”的工作思路,着力扭转我省职业教育“规模小、资源散、实力弱”的现状,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

一是推进资源整合,形成集群优势。可以园区化整合,集聚资源。这是统筹解决院校布局和条件达标的有效途径,太原、长治、晋中、阳泉等市正在筹建职教园区,要切实加快推进。可以集团化整合,融汇资源。9大行业职业教育集团以及晋中市、运城市的区域职业教育集团,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深化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把集团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可以重组整合,盘活资源。按照“三个一批”的原则,即“发展、壮大一批有条件、有潜力、有特色的,撤并、整合一批空壳校、无特色、无前景的,改制、转型一批条件不利、发展不力的高、中职院校”,积极稳妥地推进条件成熟的职业院校撤并、整合,通过资源重组,产生倍增效应,扩大优质资源。特别强调,要把资源整合与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等工作结合起来,综合施策、协调推进;要彻底消除“合并升格”的想法,切实通过整合增强办学实力。

二是促进管理提升,服务技能社会。各职业院校要围绕“强专业、重实践、精管理”的思路,下功夫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每个职业院校都要集中办好几个有前景的“看家”专业,没市场、办不好的专业要坚决停办。要突出“实践、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实用技能,能够安身立命、成为能工巧匠。要建设充满自信的校风,建立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形成规范高效、积极健康、文化浓厚的职教育人氛围,让家长愿意送孩子来受教育、学技能。要主动服务社会、积极承接各类社会培训,年内要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次、完成全省职工继续教育1万人次。

三是提升基础能力,加快体系建设。畅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的渠道,2020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确保今年再达标6个。要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来设置专业,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推进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体系建设,实施好中职对口升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制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加快推进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培育工匠精神。社会进步需要爱因斯坦,也需要鲁班。在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在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局中,培养能工巧匠、培育工匠精神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育系统要广泛宣传、积极践行“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还要鼓励引导广大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实践,涵养工匠精神之脉,更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教育、重视技术技能的良好氛围。

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落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切实规范高等继续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加强各级各类社区教育机构建设,创建3000个学习型组织,完成600万人次的社区教育。高度关注老年教育,贯彻落实国务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研究制订符合山西特点的老年教育发展措施,加快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高等教育要以实施“1331工程”为统领,全面推进内涵发展

在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之际,省委、省政府站在创新驱动、科教兴晋、人才强省的战略高度,提出实施“1331工程”,确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创新团队三项建设,全面加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平台建设,努力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3月1日,省政府召开动员部署大会,楼阳生省长亲自部署,各市市长、省直有关厅局、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主要负责人参加,这是一件值得载入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史册的大事。“1331工程”是未来一段时期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方针,各高校要以其为统领,全面推进内涵发展。

(四)思政教育要以增强实效为目标,全面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握好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主旋律四个关键因素,促进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增强实效。

要筑牢主阵地。坚持守住课堂教育主阵地,严格管理论坛讲座,绝不让错误思想、不当言论误导青少年学生。加强高校协同育人中心建设,遴选若干基础好的高校,整合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优势,开展协同育人,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要特别注重网络思政阵地的建设,加强“一网两微”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促进新媒体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要畅通主渠道。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完善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未来三年,将重点建设5个省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其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省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制度,倡导集体备课和名师引领,开展教学攻关。

要打造主力军。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和院系党组织书记、院长(系主任)要带头履行思政工作职责,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政理论课或做一次形势报告。加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要按照比例配备专职思政工作人员、专职辅导员和专职思政理论课教师。推动高校思政工作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探索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实现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思政教育队伍水平。

要唱响主旋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起来。充分发挥革命老区优势,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廉洁文化进校园”“高校戏剧季”等活动,促进形成积极向上、人文浸润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在中小学组织开展以“阳光、友爱、向善、正气”为主题的反校园欺凌专项教育,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友爱相处,预防和杜绝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要特别强调一下校园足球工作。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要高度认识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的历史意义,充分发挥校园足球在推动学生体育运动开展中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增强广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优秀的意志品质。要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建成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建设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健全学生参与足球激励机制,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合理流动,促进校园足球活动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蓬勃开展、蔚然成风。

(五)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弘扬高尚师德为首要,凝聚推进发展的强大合力

“为学莫重于尊师”。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必须充分尊重、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建好教师队伍,首要在师德、重点在结构、关键在待遇、根本在素质。

要扬正气。作为知识分子的主要组成,我们的广大教师有觉悟、有操守、有担当,有“行为世范”的自律自觉。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坚持正面为主、正向引导,宣传正形象、树立正标杆、弘扬正能量。教育管理者要关怀教师,引导全社会尊重教师,使广大教师充满职业荣誉感。要充分肯定、积极鼓励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使广大教师在从教生涯中实现自我价值、拥有职业成就感。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发展、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激发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范。鼓励以校为单位建设师德师风先进群体,鼓励教师群体自我管理、自我净化,促进全省师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要调结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重点调整城乡结构。及时总结推广高平市幼儿教师队伍管理改革试点经验。严禁中小学校有编不补、大量使用临时人员代课,继续组织实施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积极探索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对教育供给提出的新需求。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重点调整专业结构。有计划地适度控制公共课、文化课教师数量,大力增加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高等教育教师队伍重点优化学历结构。鼓励高校优先招录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课教师,创造条件、鼓励年轻教师继续深造,同时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促进高校专任教师学历层次稳步提升。

要保待遇。要落实各项待遇保障政策,体现对知识和创造的尊重,使教师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特别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确保落实乡村教师各项待遇政策,切实为乡村学校引来并留住好老师。高等学校要推进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把教学业绩和成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适当提高专职教师基础性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比重,鼓励科研人员通过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报酬,鼓励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

要提素质。要严格培养,着力办好师范类专业教育,严把教师队伍的入口关,努力建设人员充足、素质过硬的教师储备力量。要强化培训,实施好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的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全面深化教师再学习、再教育。要大力引进,对紧缺专业、高水平人才,要创造条件、落实政策,吸引进来、为我所用。

(六)深化改革要与依法治教相支撑,进一步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骆惠宁书记指出,“山西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开放不足”。要解决山西教育发展的问题,出路在改革,根本靠创新,首先要开放。要以开放推动创新,用开放和创新倒逼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一是坚持“三个三”方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当前,我省教育领域共承担中央和省委部署的重大改革事项10项,这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所在。要运用好“三个三”的方法,在搞清楚、分析透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新的改革事项,对原有改革方案修订完善,对既定改革任务督办落实,确保取得成效。要跳出山西看山西,跳出教育看教育。在当前阶段,山西教育改革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可以直接引进,我省国企领域改革的措施也可以参考借鉴。要紧跟国家改革部署,在更多领域争取国家政策在我省试点。要注重基层首创,挖掘“土”经验,鼓励微改革,积小胜为大胜,加快推进山西教育现代化。

二是坚持依法治教,增强法治思维。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健全完善政务服务配套管理制度,制定教育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切实提高教育行政水平。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章程是高校依法办学治校的总则,必须强化执行,决不能束之高阁。各高校要建立章程执行与监督机制,制定完善配套工作制度,切实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促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要积极推进章程制定,尽快实现依法自主管理。要认真贯彻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指导民办学校将新精神、新要求贯彻在办学治校的实际中,依法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要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要认真开展“七五”普法,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大力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各地各校要大力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借助专业力量,服务依法办学。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校长要切实增强法治意识,既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教育改革,更要善于运用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三是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加强教育对外开放顶层设计,推动出台我省《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扩大“来晋留学奖学金”支持范围,力争招收留学生的高校增加到10所以上,来晋留学规模达到千人以上。继续实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地方合作项目”,促进出国留学扩大规模、提高效益。要建立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年度报告制度,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拓展双边多边交流,着力加强与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推动高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争取再新增2-3所港澳姊妹学校。

(七)党的建设要以“三基”建设为抓手,切实提升科学化水平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做好山西教育各项工作,必须加强和改进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大力加强教育系统“三基”建设;三是加强民办学校和中小学党建工作。

(八)教育扶贫工作要向建档立卡人口聚焦,大力推进精准帮扶

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全省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全省教育系统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满腔热情,推进精准施策,坚决防止因学致贫、因学返贫。一要加强政策宣传;二要完善资助体系;三要加强教育引导。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就在前方,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推动山西教育事业跃升发展,用实际行动向省委、省政府和三晋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什么是“好的教育”?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教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