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近年来,阳曲县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地位,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着力普惠“教育民生”工程。通过“高起点保障、高标准建设、高素质提升、高水平办学、高质量推进”等措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得到基本均衡,教育水平实现整体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强化领导,行政推进。一是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政府议事日程两个重点,把均衡发展作为全县发展的优先战略,摆上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专项研究,精准发力,强力保障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成立县政府和县教育局两级领导组,统筹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编办、综治等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合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出台《阳曲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阳曲县教育局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力引领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开展人大和政协两项专题视察和调研,及时反映、分析、解决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全力助推教育均衡发展。五是建立均衡发展常态监督管理和目标任务考核保障两类制度,聚力跟进教育均衡发展。
强化均衡,标准推进。我县建立信息库,对辖区内学校校际差异进行逐校监测和分析,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综合优化八项指标,确保达到国家规定底线标准。
强化督查,循序推进。一是提前谋划,早做准备。按时间节点,通过全面摸排清底数、外出参观学做法、总体安排搞创建等路径做好全盘谋划。二是专业引领,扎实推进。按指标内容,通过召开动员会、培训会、推进会、部署会,明确标准要求,掌握操作规程。三是加强督查,不断完善。按分工职责,通过责任督学具体查、分包领导交叉查、主要领导随机查等手段,对所有学校进行多轮次督导检查和整改推进。四是强化整改,提质提效。按整改要求,对省市督导评估提出的整改内容,高度重视,立说立改,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优先布局规划。一是大力实施“百校兴学”工程。2008年至2012年,全县实施“百校兴学”工程项目校58所,建设总面积14万平米,建设资金投入约2.78亿元,中小学校C、D级危房校舍全部消除。先后获得山西省校舍建设先进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覆盖先进县、百校兴学先进县、“新旧”两个全覆盖先进县等荣誉。召开了国家校舍安全工程现场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领导对全县校安工程给予充分肯定。二是扎实推进全县“五个一批”和“改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2013年以来,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校舍新改扩建工程项目校10所,总建筑面积13.1万平米,投入资金4400万元。同时,不断加快城镇幼儿园和小学建设步伐。在县城东将原北郑小学改建成一所公办幼儿园,在县城西新建成阳兴小学和阳兴幼儿园。
优先经费投入。阳曲县将义务教育经费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按照“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要求,依法建立经费投入机制,调整经费支出结构,使财政拨款首先保证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支出的需要。
优先资源配置。坚持“兜底线、保基本、补短板、强管理”原则,不断加大投入,全面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3—2014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通过太原市标准化学校验收。2016年,利用“改薄”资金3100余万元全面改善教育装备,中小学教学仪器、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做到了一生一桌一椅,寄宿生一生一床,一师一桌一椅一柜一电脑;实现了“校校通”和“班班通”。教育装备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不断向教育信息现代化迈进。
多方位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最美阳曲人”“‘百校千师进万家’家访活动”“师德标兵汇报”等系列活动,营造以主题活动强化师德、以先锋示范引领师德、以深层交流促进师德、以搭建平台践行师德的良好氛围。
多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认真组织“国培计划”、学科专业化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三大主题”(继续教育、教育技术能力、专题学习),“四类人员”(校长、班主任、专任教师、教研员),“六大类型”(国家省市培训、师德师风全员培训、校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培训,不断推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
多层面优化师资资源配置。一是深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实现全覆盖。二是切实关爱乡村教师。201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实施为全县教师免费体检、为山区教师补贴交通费用、为寄宿制学校增建浴室、对全县校舍进行安全排查鉴定“四件实事”。连续三年为全县2348名教师免费体检、为135名山区教师补贴交通费用。同时,县政府按照实际情况为农村教师每月发放不同程度的津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关心、维护广大教师利益。三是合理补充教师。按照师生比和师班比相结合的方式对村小学、教学点编制进行调整,从2015年起,每年招聘30名特岗教师分配到乡村学校,既有效解决了乡村学校结构性缺编问题,又使各校优质教师分布更加趋于合理。
立足生本,立德树人促发展。一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主抓手,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教育系列活动。二是依托德育“六化”载体,把学生养成教育作为主任务,开展德育“六化”创建系列活动。三是丰富体艺活动内涵,把社团活动作为主阵地,开展校园“艺术节”展演等系列活动。
立足课堂,减负增效提质量。一是落实“减负高效”责任,建立学业评价机制,形成“减负高效”的教学生态。二是本着“全员搞教研,人人抓质量”的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以赛促训,德能双升”为主题的各类课堂教学大赛以及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等系列活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三是采取“教育联盟、学区管理、对口帮扶”等多种模式,在县域联盟的基础上,与省市名校对接进行教学研究深度融合,形成“县域联动、城乡一体、共享发展”的教学协作共同体,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
立足校本,内涵发展创特色。一是建立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出台了《阳曲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综合考核办法》,进行定性与定量、过程和终结考核,推进学校常规管理的常态化,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优质化。二是开展学校特色创建。围绕“小学抓特色,初中提质量,高中创品牌”的奋斗目标,按照“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品牌建设活动,彰显办学特色。
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一是实行阳光招生。县政府出台了《阳曲县小学升初中工作实施办法》,对新生入学工作进行入学登记、分片报名、随机摇号,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人员、家长代表全程参与监督,确保招生入学工作的严格规范,公平公正。二是打击教育“四乱”。制定了《关于严厉打击教育“四乱”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方案》,开设举报电话,开展查处行动,消除了乱收费、乱补课、乱发资料、乱招生等现象。
严格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一是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纳入本地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二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教育、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协同工作,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三是积极推进特殊班建设,不断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方案,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四是认真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全县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政策覆盖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政策覆盖率达100%。有效杜绝因贫辍学现象,使困难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得到有力保障。
严格落实安全稳定责任。严格落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能力建设的意见》,健全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网络,加强“三防建设”,不断强化校园安保、食品卫生、集体活动以及校园周边治理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措施,积极妥善处理各类信访案件,开展平安创建,实现了教育系统的上下安全稳定。
精准施策抓均衡,共享发展促公平。这样的做法取得了实效,深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