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刘黎明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研究
⦿江西/刘黎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时政热点。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接触与认识,加上小学语言的运用体现了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必须重视语文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满堂灌、枯燥、死板等缺陷。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界也迎来了改革的热潮。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出现的弊端做出分析,结合语文科目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研究
文字传承与记载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近年来,各大中小院校都推行了朗诵国学经典的活动。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在于:利用优美的文字、段落、语言等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不断提升使用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语言教学修养所决定。”这就要求老师在教授课程时,必须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自己做起,使用艺术性较高的语言,感染每一个学生。
众所周知,小学是学生对知识的初步基础与认识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处于一个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但是,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的意识薄弱,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于语言的学习仅仅是靠模仿完成的。这时,典范性的教学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为以后的规范语言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提供一个规范、正规的学习环境,确保每一个字都能做到字正腔圆。为了保证老师整体语言素质提高,我国要求,所有老师都必须参加“全国通用普通话”的测试,其中,语文老师的普通话必须保证在甲等A级,其他老师必须确保在甲等B级。由此可见,语文老师规范语言的重要性。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综合能力高的实用性人才。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意味着传播科学。小学语文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扩充学生语言的知识面。所以,老师在教授课程时,必须掌握词语的正确含义、感情色彩,并准确无误地表达出语言知识。例如,在讲授小学文课本中《落花生》文章时,教师就要注意到“落花生”是花生的别名,不要未经调查与查证,就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种花生”,造成了理论性错误。除此之外,在讲解时,老师也要善于抓住重点,学会取舍。帮助学生树立重点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不受约束的特性。这就要求老师与学校在安排课程时,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安排更容易使学生接纳的课程。以口语教学这一课时为例,老师安排的练习应该更加贴近生活,如:你好,再见等常用的词汇、对话等。在形式的安排上,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朗诵会、辩论会等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根据低年级的小学生乐于想象的思维特征,教师教学的口语表达除了要注意语法的简单浅显、词语易于理解、表达有趣活泼外,还应有意识地拓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自身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前引导方案时,必须在基础上进行深化,加工,使用更加规范的词汇、语句等进行表达。如:在教授《瀑布》这一课时时,我设计的课前引导方案如下:“我的故乡有一条小河,小河里的水缓缓流淌着,哺育了一方人口;我们的祖国有黄河,黄河里的水奔涌向前,永不停歇;相比之下大海里的水更加汹涌澎湃。”这种教学引导方法,是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知识—小何、黄河等流动的水;以此来引出另一种流动的水—瀑布。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其探索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
生动性,指的是为了迎合小学生普遍好动、活泼的天性进行课程设计。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生活形象、耐人寻味的好作品比比皆是。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体验课本中设立的情节,掌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以及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老师就必须学会利用课本中的经典语言或者人物作为课程的引入材料。我国著名教育家李燕杰曾说过:“讲到最为动人的事例,最为典范的人物,最为吸引人的情节,既要细致刻画,又要有声有色,使听众听之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由此可见,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风趣,化深奥为浅显。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的教学时,讲解“幽静”一词,教师如若仅依照词典呆板的解释为“安静幽雅”,虽然十分准确,但是学生不能理解它的真正意境与内涵。但是,如果老师摒弃传统满堂灌、死板、枯燥的缺陷,改变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设立合适的引入情景,结果就会不言而喻。例如:“在一个秋高气爽,有着朦胧月色的夜晚,小镇的河边小路空无一人,穿越这条幽静的小路。在隐约的月光下,一眼望去,隐隐约约的是一座茅草屋。仔细听来,还能听到其中断断续续的琴声。”这段话中描绘的就是文中的幽静之意,利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出安静幽远的意境。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教学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设计课程时,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的不同情况。设计使学生更容易接纳的、艺术性较高的语言教学。
[1]宁丽荣.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2015(03).
[2]姜淑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03).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