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教作文时在教学生什么?

2017-02-15 00:19上海宗秋月
小学生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生会习作学会

⦿上海/宗秋月

当我们教作文时在教学生什么?

⦿上海/宗秋月*

之所以打出这样的读起来有点拗口的题目,其实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困惑与一些思考。差不多一个月两次的作文培训班带给了我很多思考的机会和想要认认真真教好作文的冲动。

这是我工作的第三年,教学依旧稚嫩,尤其在作文教学上自己仍然有很多的困惑与不解。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对学生来说完成并不难,而进入三年级以来,学生就开始对写作有种厌倦心理。每次当我在布置作文时,下面常常是哀声一片——这也难怪,很多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没有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我常常困惑于上海的教材编写,从一年级教到三年级,教学内容很丰富:不算习作,共四十篇文章。作为奋斗于一线、教学经验又不够丰富的教师来说,常有一种赶进度的感觉:一篇课文,还没有来得及待学生静下心来用心体会语言和结构的美妙之处时,往往因为忙着做练习卷,忙着写写字本A、B本,忙着应付每个单元的测验……似乎错过了什么美好的东西。学生的作文课也往往为了凑字数,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

正巧,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十分有幸参与了谈老师的作文培训班。记得第一次来培训时,谈老师就对我们说:“语文是一条河,每一个孩子都从这里出发。”多么充满诗意的语言!谈老师在说这些话时,外面的樱花开得正艳。下课休息时,谈老师随意一句:“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我们都开始往外看。这就是观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丽之处。可是,现实中,我们孩子的语言本身是诗意的、美丽的,往往却被作为教师的我们无情地打压了下去。一二年级时让他们发挥想象说一段话往往不在话下,到了三年级也会出现想象类的作文:如语文书中《二十年后的我》以及平时作文练习中碰到的《一只猴子从笼子里跑了出来》等,孩子们的语言往往开始回归了现实,想象力开始缺乏,孩子们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语言本身,如用词怎么样,是否用了四次词语,是否用了排比,是否用了比喻……

每当孩子们开始关注语言表达方式,语言越来越成人化的时候,我既欣慰又担忧。或许成人化的语言,很有逻辑性的结构在考试中可以得一个还算可以的分数,作为他们的任课老师似乎也可以说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正是这种标准化的表达方式,却让我有种隐隐的担忧。写《我的烦恼》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写学习压力的烦恼,写《同学之间》的时候,学生会写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写《操场上的笑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写我们一起玩过的“打野鸭”……每当年级测验出现类似的题目,阅卷时老师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抱怨道:“这篇作文,我明明讲过的,写‘打野鸭’好了,有人偏偏要写什么寻宝。”

可是,我们似乎忘了孩子毕竟是孩子。时刻跟着教师的步伐往往会弄丢了孩子本身的可爱之处。叔本华说:“形容词是名词的仇敌。”过分地关注语言的华丽往往会给人一种炫技之感。其实,我们读大家的作品情到深处潸然泪下,往往不是因为技巧,而是作品本身。鲁迅的《一件小事》、朱自清的《背影》以及儿童作家梅子涵的作品,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他们说了自己想说的,说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前面四次的培训,每一次的培训都让我受益匪浅。吴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可以利用“四维训练体系”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7种能力:审题、表现中心思想、收集材料、整理材料、修改文章、用词造句和正确选用文体的能力。吴教授的作文训练方法能够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找到写作的方法,能够有系统地训练写作。上潘老师的课上得扎实有效,通过全体观看小品来写同一个主题的文章,使教师的指导有了针对性,潘老师的讲评课让我学到了如何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作文,而不是泛泛而谈写一些空洞的评语。沈君老师的发言让我懂得了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我最近也正在尝试在班级办班报,但具体如何操作还有待实践……

这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果能够与学生的真实表达结合起来,不再为写作而写作,而是学生真的想写,想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那么,我们的教学实践就成功了一大半。

教会学生写作,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写作,学会表达。我们在谈论教学生写作时,除了写作本身还有很多,“语文是一条河,”从语文出发,在一次又一次的习作中,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关注生命本身。

期待我们的作文教学甚至语文教学能够回归他们本来的样子,能够排除纷繁复杂的干扰,静下心来,回归文学本身,静心品读一篇美文,用心观察生活本身,用真心写出一手好文。

宗秋月,女,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就职于上海市松江区岳阳小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上海市松江区岳阳小学)

猜你喜欢
学生会习作学会
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会的建设与管理
——以榆林学院为例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学会分享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学会分享
习作展示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