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陆云雨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江苏/陆云雨
传统小学体育教育偏向于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有效提高体育技能、加强身体锻炼。在教育改革的当下,体育教学必须寻求新的突破,结合更丰富的理论基础进行课堂教育改革,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收获更多。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学改革,提出的诸多见解对体育教学来说颇有助益,还有很多思想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认为健康是发展教育的基础。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深入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选择合适的理论方法渗透到日常小学体育教学当中,为体育教学指引一条新的道路。本文将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帮助小学体育教学扫除阴霾,获得新的生机。
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应用
小学体育教育所陷入的困境在于,教育教学中缺乏趣味性,缺乏情感体验。主要原因是学校、家长、教师都对小学体育的重视较低,小学生的纪律本就比较难以维持,也就更给了教师一份理由,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放松身心”,很多时候并没有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且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体育课程更多的分配给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科教师进行教学,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技能也并不重视,没有有效的测验来检测学生的知识能力与锻炼技能。而陶行知先生认为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最为重要,若能将其重要思想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才会更加深入学生的生活之中,有效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提高生活技能。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而这也是当下小学体育教学中最为缺乏的内容。小学生的纪律性差,难以进行组织和管理,因而教师疲于进行组织活动,而是经常强制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死板地进行体育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极为排斥,对于体育教学不甚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此的启示是,需要将体育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打造情景化的教学项目,让学生通过更加生活化的体育课堂吸收知识技能。同样,体育课堂生活化的最大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刻板印象,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体育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快速地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运动项目设计为冒险闯关的游戏活动。为了得到目的地的“钥匙”、“奖杯”之类的物品,学生必须通过教师所涉下的障碍物。如栏杆、木桩、木桥等等,学生需要在团队中集思广益,选择最为有效的作战策略。班级内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比拼。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既能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思维的灵敏度,之后通过教师的点评与指导学会体育动作的技巧,又能够通过团队作战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策划能力,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意识,丰富体育课堂。
陶行知先生还曾提出了“六个解放”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与家长不能够禁锢孩子的天性,而是应该放开学生的身体与空间,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体育课教学中也应如此,体育课不是强制要求学生做操、锻炼的课程,也不是学生自由活动的课程,而是应该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之下,学生占据主导地位的课程。在体育课堂中,学生不仅身体需要得到解放,心灵与思维同样需要得到解放,创造力应该因为体育教学的开设得到发展与延续。
例如普通的跳绳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活动,计算哪一种跳绳方式能够跳得最多的个数。还可以举办跳绳接力的比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运动的潜能,让学生在探索跳绳方法的过程中开发思维。课堂上,学生会更加热烈地进行练习与讨论,使学生热情与课堂气氛都得到活跃。在学习运动项目之时,解放学生的嘴巴,多向学生提问题,让学生从讨论交流中得出运动要诀,学生方能心甘情愿地加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陶行知先生一直不忘体育思想,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当下虽说教育改革不断发展,但可以看出目前形势仍然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踏踏实实”。由于小学没有体育考试的负担,体育课就成为主科课程的“目标”。小学体育教学必须加强规范与制度,让学生在发展知识的同时发展身体素质,实现素质教育。
每周的体育课程必须得到保障,除此之外,班级课外实践活动也应该定期举行,每月1-2次,集体踏青或者进行公益活动等等,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加强学生活动兴趣。开设一些体育选修课,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进行深入学习。定期举办体育比赛,鼓励学生勇于拼搏。
陶行知先生一生对于儿童、教育都有着深刻的探讨与研究,结合时代发展思考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谋求新的出路。内心一直秉承着以健康为第一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紧随时代潮流,为中国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有效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能够使小学体育教学重放光彩。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增多了,目的性加强了,给学生带来的启发也就更多了。结合生活,联系实际,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情境,了解到运动的益处与乐趣,在锻炼的过程中起到发展身心素质的目的。解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明白体育课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不再是主科课程的替补课,增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放松身心。唯有创新体育教学,学生才能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
[1]纪贤凡,刘青才.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渗透[J].体育人文科技,2013(3).
[2]姚超.小学体育教学的生活回归——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视角[J].读与写杂志,2016(13).
江苏省泰州市田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