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电影意识形态输出及应对

2017-02-15 08:30周兵
中华魂 2017年1期
关键词:好莱坞文化

文/周兵

好莱坞的电影意识形态输出及应对

文/周兵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文化和军事实力,大肆推行文化霸权,进行文化扩张,成为新时期美国称霸的一个重要特征。好莱坞电影产业作为美国文化霸权的主要标志和重要载体,不但是美国经济中的支柱,同时还担负着文化扩张、对外输出美国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好莱坞电影已经逐渐构筑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话语权,而植入其中的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则有形无形地影响、渗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高科技等各个领域影响深远。

电影意识形态是指以电影为载体表现出来的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弗·梅林曾经指出:“一切艺术总是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现其倾向性和政治性的,实际上并不存在非政治的、无倾向性的艺术。”电影中的意识形态涵盖政治、法律、道德、文学、宗教等多种意识形式。电影意识形态理论认为,每一部电影都具有意识形态的立场,在电影中通过特有的叙事和剪辑表达其隐含的意识形态。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列宁就格外重视电影的作用。他认为,电影是有力的工具,电影这种艺术掌握在社会主义者手中,一定会对群众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法国电影理论家让·路易·博德里在《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一文中指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机器,并以一种基本的意识形态效果为基础。①

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②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即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阶级。因此,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反映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经济利益、政治诉求和文化需要的思想体系。好莱坞电影作为传达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工具,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向外输出,如果不认真研究与应对,将严重干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一、麦卡锡主义依旧主导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麦卡锡主义对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1950-1954年间,美国国会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掀起一股极端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潮流,被称为麦卡锡主义。在此期间,麦卡锡利用其参议员和参议院政府活动委员会及其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主席的职权,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进行所谓的“共产主义渗透”调查,给众多民主进步人士乱扣共产党的红帽子,对他们实行人身攻击和政治迫害,摧残文化艺术,打击民主和进步力量,制造恐怖气氛。在麦卡锡的极力推动下,美国国会在1950年9月通过《国内安全法》。该法案规定,一切共产主义组织必须向司法部登记,包括成员名单和财务报告。该法案禁止共产党员在政府机关和国防企业工作;禁止给共产党员颁发出国护照。该法案还授权总统,在国家处于非常状态时期,可以把共产主义组织的成员无限期地关押。麦卡锡主义的攻击和《国内安全法》的通过,使美国共产党受到沉重打击,力量大为缩小。

文艺界属于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领域,自然也成为麦卡锡关注的重点。麦卡锡及被其操控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好莱坞从业人员制定了臭名昭著的黑名单,认为“共产党已成功在好莱坞影片里灌输了共产主义讯息和价值。”许多导演、演员、编剧被逮捕、关押和审讯。据1955年9、10月号美国杂志《好莱坞评论》报道,“目前被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列入黑名单的专业电影工作者已有214名左右。这些人现在已受到影片公司的排斥。”著名戏剧大师卓别林被迫出国漂泊,著名编剧特兰波被捕入狱,作曲家科普兰、作家哈米特及诗人休斯登等被传讯。所有与共产党有关的书籍都被列为禁书,左翼作家白劳德、史沫特莱等75位作家的书籍全部遭禁,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著作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被列入“危险书籍”。在此期间,好莱坞众多知名公司的老板都成为麦卡锡主义的支持者和推动者,积极参与对共产主义者的清洗。例如著名的迪斯尼公司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不但在报纸上发表公告,公开指责共产主义者发动罢工,还与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埃德加·胡佛密切合作,动用自己的资源在其游乐园和动画片中为联邦调查局服务。法国《世界报》于2002年以《五角大楼和中情局雇用好莱坞》为题,详细地介绍了好莱坞和中情局、五角大楼等机构间的密切合作关系,以及好莱坞如何成为美国政府全球宣传战的有机组成部分。

尽管麦卡锡主义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但自此奠定了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严格保持“政治正确性”的传统。美国政府为好莱坞能一直沿着其要求的方向发展,全方位、多层次控制着好莱坞的各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层面进行制度上的严格管控,从最早的电影放映审查制度,再到电影分级制,以及奥斯卡评奖体系等。法国著名学者雷吉斯·迪布瓦研究认为:美国政治权力之所以能够完全控制好莱坞,主要依赖于好莱坞的审查制度。这个审查制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海斯法典》为代表的道德层面的审查;二是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政治审查;三是以“电影分级制度”为代表的经济审查。并且“奥斯卡评奖体系又以奖赏最佳影片的名义,显著影响了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与生产,并以极其巧妙的方式提示和诱导观众应该喜欢什么,又应该憎恨什么。”③其次是行业内建立完整的工作规范和制作流程,其中包括大制片厂制度、明星制度、工会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和其他参与电影制作的人员都必须遵守规则,强制接受执行美国价值观。最后是美国国会定期拨款,用来资助电影行业的发展。例如对美国国际性电影节的资助,使这些电影节在举办的时候成为美国电影的招商引资会。英国社会学家托比·米勒说,“好莱坞新的电影出口代理机构称自己是‘小型的国务院’(即美国外交部),他们的手段与产品和美国的政策与意识形态是如此相似。这也是一个要求美国电影工业加强自律的年代,他们被要求用电影把美国的政策、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灌输给全世界。”“要求好莱坞的利润计划中加进反法西斯和反共产主义的政治计划。数年来,在所谓的平等竞争幌子下,美国电影工业获得了税收减免、资金扶持、政府协助和少数卖主垄断市场等各方面的优惠。事实上,美国政府出于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的考虑,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支持和扶植所谓‘私人的’电影工业。”④美国政治权力对好莱坞的电影产业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控制,从而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彻底植入好莱坞电影的形式和结构之中,使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与美国价值观保持了高度一致。

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几乎随处可见宣扬美国“自由”、“平等”、“幸福”场景,通过直观的形象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将生活现实和意识形态紧密融合在一起,从而唤起观众对美国生活的向往,使其模仿和学习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观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好莱坞电影就像鸦片一样。自从进入想象的电影的世界,观众就像被催眠一样,没有能力做随意的判断。”⑤华纳公司创始人曾说过,电影的义务就是“教育、激励、并示范自由政府、自由演说、宗教宽容、舆论自由、集会自由。”⑥所以,好莱坞影片中的主角便往往是正义与自由的化身,能够给世界人民带去和平希望的“救世主”。例如在很多军事片中,美国军队被吹嘘成是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更被塑造为纯洁之师、正义之师,把美军武力相威胁甚至武力推翻他国政府以获取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的侵略战争包裹上华丽的外衣,美化成解救民主与自由的正义之战。在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里,美军中严重的种族歧视被忽视,刻意塑造了一个人权的神话。这种被麦卡锡主义充斥的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已经将好莱坞电影产业演变为维护美国国家利益、扩大美国文化霸权的工具和载体。

二、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的输出

纵观当今世界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已经占据绝对的主导,垄断地位不断增强。其投资制作、明星阵营、营销宣传、票房收入、品牌影响力都居世界之首。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中包裹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内容,无疑成为美国文化侵略的急先锋。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已经形成全球化态势。好莱坞凭借美国政府的支持与强大金融资本的助推,在全球电影市场的占有率快速攀升,文化影响力得以覆盖全世界。这些年,在加拿大,好莱坞电影占票房收入的95%;在欧洲,好莱坞电影占票房收入的75%-80%;在拉丁美洲、亚洲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好莱坞电影都占据票房的统治地位。同时好莱坞还借助多种手段来配合电影产业的推广,如迪士尼公司在多个国家建造大型游乐场所、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影城及环球影片公司等,这种以建设、开发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和娱乐的做法极大降低了当地民众对好莱坞电影的抵触情绪。其最耐人寻味的结果是,在世界上不少地区,美国电影已经不再显得是“美国”电影,而成为电影的代名词。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美国的大众文化看起来甚至不像是一种进口的东西……”《华盛顿邮报》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美国流行文化渗透到世界各地》的文章,其中说道:“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产品,包括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好莱坞已经“征服了世界”,我们的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好莱坞星球”。

好莱坞电影产业在全球扩张背后都有美国政治权力的身影。美国历届政府都对文化输出极端重视,从而确保了美国对外文化传播战略从政治制度和法律政策上支持美国电影占领世界市场。早在19世纪初,美国发表了“门罗宣言”,要把拉丁美洲变成美国的“后院”。美国最初是通过书籍报刊,后来就通过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介向拉美国家输出有关美国的民主制度、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冷战时期,美国政府意识到要想取得根本胜利,就要进行思想的输出,需要“美国的文化外交”。1961年,美国政府要求好莱坞电影要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文化战略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的结局更让美国认为赢得这场战争“不是因为军事强大或是因为外交官的技艺,而是凭借美国制度赖以为基础的民主思想力量”。后冷战时期,美国人“更加注重文化影响的作用”,“试图用美国的价值标准把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统一起来”。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的对外输出就成为冷战后美国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1994年11月12日美国首部分账影片《亡命天涯》进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至今分账片配额已经由每年10部扩大到每年34部,其中好莱坞影片在进口分账片份额中占有绝对的压倒性优势。2015年引进的34部分账大片数量中,好莱坞电影就占到32部,占比超过94%。近20年,美国电影在进口分账片中的比例始终达80%以上,这几年已经逐渐超过90%。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把文化产品输出当做对华文化外交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入世”谈判中,美国政府不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反复要求中国为知识产权保护做出承诺,强硬地要求中国开放国内文化市场,接纳美国各类影音产品。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境外影片、电视剧通过各种非法途径大量涌入内地互联网,影片更新几乎与境外影片公映时间同步,观看、下载的方法也非常便捷。2016年6月,投资规模巨大的上海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园,成为内地首家迪斯尼乐园,国内有媒体报道称,迪斯尼将继续在中国筹建主题公园。

这些内容丰富的美国电影产品已经成为国人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部分,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市场份额上,还表现在它对中国观众,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影响上。对中国大陆有着深入研究的兰德公司认为,美国影视业要真正打开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市场,将要比纯粹的经济领域赚钱花费更多、更大的精力。但是,美国必须这样做,因为影视业是中国入世后,美国进入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产品的第一场巨大战役,胜败如何,直接影响美国在文化领域其他事业的开拓。

不可否认,随着好莱坞电影产业不断在全球扩张,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也大行其道,与之紧密相伴的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主义、“普世价值论”等资产阶级错误思潮也随同对外传播。可以说,好莱坞电影“每一次放映的过程就是一次给电影受众价值观重塑的过程。这种重塑的危险性就在于丝毫无视于这个单个主体受众处于何等国家意识形态状态,而在令人难以察觉之时就完成了美国化的国家意识形态建立”。⑦精确嵌入于电影产业的错误思潮更具有欺骗性和传播性,与其他传播途径相比更难以有效防范,极大地冲击和瓦解着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权。我们必须警惕中华民族的特性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情结被弱化的现象和趋势,一些人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甚至崇拜美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丧失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错位。

三、警惕国内影视文化好莱坞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在好莱坞的冲击下,我们必须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应对措施,保持自身不被其个人英雄主义、纵欲主义、资本主义的侵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国内影视文化的好莱坞化。

第一,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避免金融资本干扰国内影视文化改革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社会主义文艺才能在为人民服务的大方向上不迷失,避免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和牺牲社会效益。随着文化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因为在某些方面监管缺失,金融资本大举进入文化产业并照搬好莱坞电影产业模式,试图干扰国内影视文化的发展。这些行为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列宁在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文学艺术时,指出在以金钱势力为基础的社会中,“作家、画家、演员不仅不可能有真正的创作自由,因为资产阶级掌握着出版工具”,而且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为百无聊赖的“上等人”服务的,资产阶级的文化消费主导着文学艺术创作,资产阶级的作家、画家、演员依赖于资产阶级的“钱袋子”和“豢养”。这说明,当金融资本主导电影产业改革方向的时候,将会把我国电影产业演变成资产阶级的工具。因此,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旗帜鲜明地对各种干扰国内影视文化健康发展的错误行为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斗争。

第二,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各级党委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⑧陈云同志针对评弹艺术中存在的迎合观众低级趣味,单纯追求票房价值的现象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要用走正路的艺术去打掉歪门邪道,去引导和提高听众。”“要切实纠正书目和表演不健康的问题,单靠文化部门抓是不够的,必须省委和市委出面来抓才行。”⑨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强化宏观指导,把好文艺方向。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抓总,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电、文联、作协等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新格局。要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要修订、制定促进和保障文艺繁荣发展的法律法规,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第三,要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视发展途径,加强境外影片的制度管控。“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视发展途径必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坚定地实行“双百”方针,深入挖掘社会深层次的东西,正确地反映现实生活,摒弃低俗、庸俗的影视作品,避免电影产业的畸形繁荣。面对好莱坞电影全面的意识形态渗透,国产电影产业应该积极应对,在借鉴、吸收先进电影观念的前提下发展壮大自己。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的科技含量,培养新型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强化国外影片管理的法律法规。立足于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加强文化传播,提升文化话语权,把本国电影推向世界,向世界展示更加优秀的中国人形象和日益强大的国家形象。

注释:

①让·路易·博德里《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李迅译,《当代电影》,1999年第5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③雷吉斯·迪布瓦《好莱坞》《电影与意识形态》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22页。

④〔英〕托比·米勒《好莱坞与世界》,陈犀禾《跨文化视野中的影视艺术》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⑤王志敏,陈晓云《理论与批评:电影观念的演变》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⑥徐海龙《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与文化(1967~1983》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4页。

⑦彭现森《电影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电影文学》2008年第16期。

⑧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⑨荣天玙《陈云同志求真务实的文艺观》,《百年潮》2005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好莱坞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谁远谁近?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