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香
摘 要:本文根据兴街镇引进、种植茭白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发展茭白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兴街镇茭白产业化发展对策,旨在推动兴街镇茭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茭白;产业化; 发展对策
茭白又叫茭笋,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茭白属喜温性植物,生长适温10~25℃,不耐寒冷和高温干旱。种植双季茭较多,采取分株繁殖,春栽在谷雨前后,秋栽在立秋前后。双季茭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对水肥条件要求高,而温度是影响孕茭的重要因素。
一、兴街镇发展茭白产业的有利条件
1.引种成功,效益高
2013年12月西畴县兴街镇清河中全茭白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江苏大白茭种植65亩,到2014年4月下旬开始收获,5月10日采收结束,第一批茭白栽培获成功,第一季节收获茭白42吨,第二季茭白9月初开始采收,9月20日采收结束,收获茭白64吨。两季茭白实现销售产值40余万元,纯利润35万元。2014年12月合作社又从江苏引进新品种农茭2号种植230亩。2015年两季茭白共收获225吨,实现销售收入95万元。2016年合作社种植茭白310亩,两季收获产量425吨,实现收入178万元。发展茭白产业对加快全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2.气候条件适宜
兴街镇境内海拔1100-1880米,年平均气温17.3℃,≥10℃有效积温5600℃,常年无霜期328天;年均降雨量1228毫米,冬春干旱夏秋季多雨湿度大,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气候温暖多湿,具有冬无严寒夏無酷暑的气候特点。为茭白适宜种植区,非常适宜茭白种植,具备产业开发的气候资源条件。
3.土地资源有保障
兴街镇土壤由页岩、砂页岩和石灰岩发育而成,有红壤、黄壤、石灰岩土和水稻土4个土类。耕地以砂性红壤和石灰岩土及水稻土为重点。兴街镇有耕地面积30021亩,其中:常年有水灌溉适宜茭白种植稻田11800亩,通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造,农田土壤肥沃,为茭白产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具备生产发展的土地条件。兴街镇清河村有稻田面积2000余亩,目前种植茭白 300余亩,稻田种茭比例为15%左右,不会影响粮食生产。
4.水资源丰富
兴街镇境内有三岔沟、田冲、团结三座水库,河流有畴阳河。清河村上游有三岔沟水库、河流为畴阳河、清河支流,上游山体大、森林植被好、水源点多、水质好,田间沟渠配套较为完善,能满足灌溉用水。
5.技术有支撑
西畴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县乡配备有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所。生产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能与合作社密切配合,有一批技术过硬、作风扎实,蔬菜生产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为合作社开展好产业发展做好全方位服务,完全能满足茭白产业发展需要。
6.劳动力充足,生产成本低,发展有优势
兴街镇有农业户数1.1万户,农业人口4.4万人,农村劳动力2.9万人,可为茭白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裕的劳动力资源,群众对发展茭白种植有强烈要求,参与生产的积极性高,通过茭白种植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率。并且劳动力成本不高,一般70元左右1个工。
7.交通便利
另一个发展优势是项目区公路建设较完善,村村、户户通水泥路硬化路面,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生产资料以及产品运输成本较低。耕地平整,田间道路畅通,利于机械化作业和田间操作管理。
8.产品销售市场广阔,价格有保障
兴街镇种植茭白在供货季节上占有明显优势、价格好。江苏等地第一季上市时间为5月下旬,第二季为10月上旬。项目区种植产品分别比江苏等地提前1个月上市,价格每市斤均在2.6元以上,比江苏等生产区价格高0.8元左右,价格有优势。根据西畴县兴街镇清河中全茭白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介绍:兴街镇气候非常适合茭白喜温怕热的特点,气候特性,生产气候因子完全满足茭白生产条件,产品商品性状好,茭白个头均匀,一般为0.28-0.35市斤/条,长度0.25-0.33m之间,商品率高。
二、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慢,规模小
虽然清河中全茭白种植专业合作社引种示范成功,市场、效益都很好,但也仅是合作社王忠全在租地种植,实力不强,周边群众还没有参与进来,发展缦慢,三年时间仅发展300余亩,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还缺少农户这个环节,茭白种植还未真正发辉为农户增收的作用。
2.基础设施滞后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排灌沟渠不配套,水利化程度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等,严重制约本乡镇茭白产业的发展。
3.科技研究与生产的结合不足
茭白种植是由江苏老板王忠全引进种植,其品种、种植技术在江苏当地是比较成熟的,但引入兴街种植,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已经发生改变,加2016年半年大面积发生的茭白锈病在江苏就没出现过,因此,急需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生产的种植、病病虫害防治技术。
4.病虫害严重
根据近几年观察统计兴街镇茭白生产上,病害主要有锈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等,虫害主要是螟虫,这些将制约着茭白产业的发展。
三、西畴县兴街镇茭白产业化发展对策
1.提高认识,做好宣传引导
发展茭白产业是一项符合兴街镇区位、资源优势的生态型产业,兴街镇党委、政府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高对茭白产业优势的认识,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切实加强领导,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产业支撑来抓。
2.合理布局,建设高产示范基地
按照茭白优质高产生产基地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加大资金、技术、物资和人才等的投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基地,把基地建设成为培训技术骨干、培训农民种植大户的窗口,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生产的格局。大力提倡茭白种植进入好田好地,把基地规划建设在生产基础条件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最佳适宜区,实行区域化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以便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指导服务,提高经济效益。重点应布局在兴街镇猴子冲、小寨、太阳冲、中寨等30个村小组,做到规划一片,实施一片,成功一片,增强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3.引进龙头龙业,推行订单生产
按照兴街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引一个老板、扶一个龙头、建一片基地、富一方百姓”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积极探索和完善适应茭白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在全镇大力宣传和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体现“谁投资、谁发展、谁受益”的发展原则,帮助企业组织好农民实行订单生产,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在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企业在统一供苗、统一生产技术指导、统一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与农民建立有效的联结机制,提高产业化水平。
4.整合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积极立项向上级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扶持,并充分利用国家财政对优势产业种植的扶持资金,整合财政切块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扶贫等项目资金,加大对基地、农户、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稳定的投融资渠道,尽快形成产业优势。
5.深化栽培技术研究,探索出一整套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结合实际,探索出一套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对发展茭白产业显得尤为重要。重点要强化以下技术措施:
(1)品种选择。一般茭苗从江苏引进。选择耐抗病、商品性状好、市场价位高的品种作为种植品种。目前合作社引进种植成功,市场有潜力的农茭2号作为当前或今后两年内主推品种。2016年计划引进美人茭试种。
(2)选地、整地。地块选择在交通便利,海拔1100--1200m,肥力中上等的稻田,有水源保障,特别是水库下游,山体泉点长流不断的稻田为理想田块。整田用机械、牛犁和人工进行深耕翻挖,耕挖深度达到30cm左右。
(3)施足基肥。整地连同基肥施用一齐进行,基肥在翻耕前施下,与土壤充分混合,亩施1500-2000公斤腐熟农家肥、磷肥50公斤、45%复混肥40公斤。
(4)适时定植。当年12月下旬,当茭苗高30cm左右,土温10℃以上时即可移苗定植。如果选用老茭蔸育苗的,将老茭蔸连根挖起,用快刀顺着分蘖着生的方向,按3-5个健全分蘖为1蔸进行纵劈分蔸,分蔸要求带老茎,劈时尽量少伤分蘖和新根,做到随挖、随分、随栽。如茭苗过高,可剪去叶尖,使苗高保持在25-30cm,防止栽后倒伏。定植密度为1000蔸/亩,茭行距1.1米,株距0.6米,等行栽培,保证6000株/亩基本苗。每蔸6苗左右。定植深度以所带的老茎薹管没土为度,以晴天下午栽种为好。
(5)水浆管理。茭白水浆管理以”浅一深一浅”为原则。定植后的生长前期(分蘖之前),保持3-5cm的浅水位,有利于提高田温,促进发根和分蘖;到3月份分蘖后期,将水位加深到12-15cm,以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深水位具有降温的效果,定期换水,防止土壤缺氧造成烂根;分蘖结束进入孕茭期,水位加深到15-18cm,不超过”茭白眼”的为宜(最高水位不超过假茎的2/3),防止薹管伸长;孕茭后期,应降低水位至3-5cm,以利采收。第一季节收获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二季的水浆管理参照第一季执行,严密注视河水上涨淹没茭白,防水过深状况。到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及时采收。
(6)追肥。茭白生长期长,分蘖多而吸肥量大,一次种植多次采收,必须基肥、追肥并重,追肥共4-5次,掌握“促-控-促”原则。
春茭:提苗肥:茭苗定植7-10天成活后,每亩施尿素10公斤催苗,如田块基肥足够,可减少施肥量。分蘖肥:在分蘖初期(与第1次肥隔10-20天),每亩施尿素15公斤,史丹利复合肥30公斤,促进有效分蘖和植株的生长;调节肥:在分蘖盛期的3月份,应视植株的长势情况进行追肥,一般每亩施史丹利复合肥30公斤。
秋茭(第二季):第一季春茭采收后及时去除过多弱细分蘖,每蔸留苗15-20株,摘除剩余的老叶、黄叶踏入田泥中。6月下旬施壮苗肥,每亩施尿素20公斤、有机肥40公斤、史丹利复合肥60公斤,一次性施下。在茭蔸中间压一块泥,使植株向茭蔸四周开张,以利通风,植株生长健壮,利于孕茭。7月下旬—8月上旬假茎变扁(孕茭初期)施催茭肥,亩施尿素5公斤。
在每次追肥时,等肥料充分吸入土壤中后再灌水,如遇暴雨天气,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因水位过高而造成薹管伸长。
(7)中耕除草。(春茭)茭苗定植成活后及时除草薅田,为保护好分蘖苗,除草时由近及远,避免伤害分蘖苗。除草薅田以无杂草、泥不过紧、田块平整为佳。每次施肥后都要除草薅田,最少薅田2次。在3月下旬茭白分蘖后期,株丛拥挤,应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的老叶、黄叶,以促进通风透光,促进孕茭,隔10-15天摘黄叶1次,共1-2次。将剥下的黄叶及无效分孽随时踏入田泥中作肥料。“秋茭”中耕管理参照春茭执行。
(8)病虫害防治。
①主要虫害及防治。虫害一般为二化螟,应采取“防、避、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充分掌握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发生程度的情况下科学采取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冬季淸除田边杂草和田内的茭白残株,集中沤肥,降低二化螟的越冬基数。物理防治:利用二化螟性诱剂及杀虫灯诱杀二化螟。药剂防治:可选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允美)2000倍,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壳虱)750倍,或25%杀虫双水剂600倍,或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600倍喷雾。
②主要病害及防治。茭白锈病,是茭白的主要病害。危害症状:叶片受害,初生针头大小的小点,后变为黄褐色隆起的小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锈色粉状物。发生特点:病菌喜高温潮湿的环境,最适发病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0%~85%。本地区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发病,主要发病期4~9月。防治药剂:在苗高10~20cm时,用氟硅唑400克/升稀释8000-10000倍液,每7天喷雾1次连续喷雾3次。可控制病源发展。
茭白胡麻斑病,又称茭白叶枯病。危害症状: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展为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大小如芝麻粒,故称为胡麻斑病。发生特点:病菌喜高温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温度范围为15~37℃,最适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5%左右。本地区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发病,主要发病期6~9月。防治药剂:在苗高10~20㎝时,用15%异稻瘟净或稻瘟宁稀释600-1000倍液,每7天喷雾1次连续喷雾3次。
(9)采收。适时采收是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严格掌握成熟度。茭白成熟采收标准是,随着基部老叶逐渐枯黄,心叶逐渐缩短,叶色转淡,假茎中部逐渐膨大和变扁,叶鞘被挤向左右,当假茎露出1-2厘米的洁白茭肉时,称为“露白”,为采收最佳时期。采收过早,肉质茎尚未充分膨大,产量低;采收过迟,茭肉变青,质量下降,易形成灰茭。夏季孕茭时,气温较高,假茎膨大速度较快,从开始孕茭至可采收,一般需7-10天。秋季孕茭时,气温较低,假茎膨大速度较慢,从开始孕茭至可采收,一般需14-18天。茭白一般采取分批采收,每隔3-4天采收一次。采摘时自结茭下部节间处折断,注意不伤邻近未成熟的幼茭和根株,以免影响当年和翌季生产。采收时连根拔起。削薹管、切葉片,留33厘米长带叶。茭白最好鲜收鲜销,如要外运,可带壳放置荫凉处浸入水中,或剥出茭白,每20-30支一捆、浸入1-2%的明矾水中,可存一星期左右。采收茭白后,应该用手把墩内的烂泥培上植株茎部,既可以促进分蘖和生长,又可使茭白幼嫩而洁白。
参考文献:
[1]刘相根,叶日敏,谢建波,等.高山茭白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67-68.
[2]周安尼.杭州茭白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9(4):34-35.
[3]魏玉翔,杜风珍,李明华,等.有机食品茭白栽培技术[J].蔬菜,2008(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