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芬
摘要:语文学习应该是师生共同愉快享受的过程,是教师的智慧与学生的活力尽情得到展现的过程。本文从趣点、支点、动点、亮点这四点入手,让这四点如同阳光洒入课堂,激发起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提供给学生积极实践的空间,用多样的形式灵活地进行巩固,引领学生最大程度地感受语文的味道。
关键词:唤起热情;方向指引;积极实践;有效巩固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33-2有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曾说:语文教师“要做一个快乐的语文人”,应该让语文课堂“主动、互动、心动、生动”,让课堂变得“有味、有趣、有情、有效”,应该将语文课成为“师生共享快乐”的时光。我愿意成为这样的语文人,更积极地为之而努力,努力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阳光,努力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浸润着文字的情味,展现着自我的思考,更飞扬着学生生命的活力!
寻一个趣点活在热情投入
初中学生充满热情、爱好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面对语文课本却鲜有亲近感和认同感,学习缺乏主动性。用心体会后也不难发现:学生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而语文教材相对恒定与稳固,名家经典固然值得品味,但新鲜活泼更对学生的胃口。
努力想办法让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使语文课成为丰富生活的一部分。七年级上册有关于歌词的欣赏,本是有意思的内容,但面对所选的三首歌,学生兴趣不大,于是联系周杰伦、林俊杰等学生喜欢的歌手,就他们有关“中国风”的歌曲谈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点燃,从课本中的歌词如何运用手法、锤炼语言来表达情感到生活中如何更艺术化地欣赏歌曲、陶冶性情,每个学生都能说得入情入理,不用刻意布置,一篇篇赏析文章精彩纷呈。
经典名篇《变色龙》,不从常规的小说各要素分析入手,问一个似乎很随意的问题:假设你是一名导演,决定将这篇小说拍成影视剧,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学生一下子来了劲,从演员的选择、道具的准备、演出背景的转换与布置说得头头是道,于是将人物性格、情节经过、经典细节、环境描写等等理得清清楚楚,特别是那件军大衣,很容易被忽略却又很具分析价值的细节,被学生紧紧抓住,将主人公耀武扬威的气焰、变化无常的特点分析得丝丝入扣。一节课语文课,学生们过足了导演的瘾,到下课还是意犹未尽!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让他们感到学习有意思是不行的。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趣点,自然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定一个支点活在语文味道
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学生学的内容是那些最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容,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素养的内容。寻找一个支点,就是找准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向,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基础和对学生语文技能素养的培养,选择好教学的内容,把握住解读的方向,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富有语文的味道,从而更有效果。
在执教《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解读资料,思考最多的是自己的学生最需要什么,根据自己对学生已学知识的了解,将“理解选取典型材料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和“联系背景,体会作者感念师恩的内涵”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作为一篇追怀往事的散文,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叙事写人,由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背景走进鲁迅先生青年时期的生活,了解先生的心路历程,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增添了解读鲁迅文章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品词析句、披文入情,从梳理出的有关藤野先生的几个典型事例中品读出他鲜明的性格特点,感受作者选取典型材料突出人物品质的成功,一切顺利。但当进一步思考文中其余看似与藤野先生无关的内容是否多余时,学生陷入了疑虑,及时出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分析可知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使鲁迅受异族伤害,东京见闻让鲁迅对同胞失望,惟有藤野先生真诚相教、给予鼓励,其人其情永难忘怀。鲁迅先生在回忆往事时不仅是记录下最典型的事例,更是将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而使人物形象镌刻于读者心中。学生由此总结:解读叙事性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品读典型事例得出人物的品质,同时联系背景可以加深对事件、人物的理解,真正读懂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阿基米德的经典名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对于一堂语文课来说,也应该给学生一个支点,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紧扣文本、方向明确,这个过程是逐渐深入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更是积累解读文章方法的过程,一个充满语文味道的过程!
找一个动点活在积极实践
提高学生的思维、滋养学生的情感靠一个个问题的激发还不够,提供一个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点,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直面文本,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主动积极地实践,享受属于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执教小说《窗》时用创造性复述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品所构建的世界进行自主能动的交流。这样的复述是站在文中某一个人物的角度上,想象自己就是这个人物,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补充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丰富更真切地说出这个故事。这是个能让学生的思维充分运动的点,没有频繁的问答,不需琐碎的分析,学生在静默中用心地与文本对话:用心地捕捉有关人物的一切动作、语言等描写,用心地发现零星的几处景物描写,然后分析推测,得出人物相关的心理,组成一个更为丰富的故事。
于是,当学生复述小说中那位近窗病人所描绘的一段景物时,自然地加上了近窗病人想用这样充满生机的景致鼓励病友的善良心理。当学生复述远窗病人听着近窗病人的描述从最初的感激而渐变为嫉妒时,很传神地表达出了一个本来善良的人因无法抑制内心中恶的思想的膨胀最终导致悲剧的渐变过程。当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加入了这些丰富的心理,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深刻鲜明,与此同时,学生也在这静默中用心地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阅读小说的方法、人物与景物描写的方法与作用、小说的现实意义、人应该有的精神追求……
在《小石潭记》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列出文章的关键信息,要求根据文章思路,按照描写对象、对象特点和作者心情一一概括,学生于是沉浸在文本中细读深思,理清作者的行踪,把握景物的特点并感知作者的心境,充分地挖掘出作者借景抒情的深刻内涵。作者的苦闷与忧伤本来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经过这样来解读也能有所体会,而作者在苦闷与忧伤之际依然追求文字的境界,其人生境界更让学生陷入深思……这样的课例不甚枚举,这样的做法正是引导学生从思维到情感的自主建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空间中有了更辽阔的发展指向:关注文学的阅读,关照自我的内心。
展一个亮点活在回味无尽
学习的内容需要巩固,巩固的形式需要深思。巩固不是随意的几道习题和做做样子的“课后完成”,想办法让巩固环节作为一堂课中的亮点来展示,学生在深化知识的同时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张扬出个性,更留下无尽的回味,让课堂的余味依旧生香。
诵读欣赏对联六副,在分析积累的基础上掌握对联的写作要求,当需要练习进行巩固时不是随意地完成几幅上下联的填空,而是提供学生一点新鲜的玩法:送一副对联给家乡、送一副对联给好友,学生联系家乡的特点、好友的姓名,嵌入对联,“神奇古溶洞,苍翠龙背山”,“绿浪竹海路,紫砂太极壶”……学生遣词酌句,趣味盎然。
学习课文《匆匆》,强调了散文形象的描述和深厚的意蕴,紧扣这个特点给这篇文章写一个推荐词,有学生写道:太阳长着双脚,时间能够奔跑,这些,你可知道?请看美文《匆匆》,带给你我思考!读与写、巩固与提升,有趣更有益。
学习“江山多娇”单元,把握参观游览文章的写法,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介绍某个游览过的景点、描绘心中向往去游览的地方,学生乐于展示,从家乡竹海到异域新加坡,写景有序,抒情真挚,配以幻灯图片,争先恐后。
一堂课的最后不是只有几句干巴巴的总结,学一篇课文或学习到写法,或积累到素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得以展示的内容不胜枚举,学生乐于展示,展示彰显活力。
著名教师张豪曾经说: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依托文字,穿行语言密林,跨越时空阻隔,感触人类心灵,感受思想文化,唤起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感动与渴望,进而实现自我精神成长的过程。这的确是个很令人神往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的前提必须是师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只有努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拥有自我的感受、思考和体验,超越认知与记忆,得到情感的滋养、能力的提高和素养的生成,最终得到发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