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真臻,付 伟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50024)
松华坝水库水质变化趋势与防治措施研究
任真臻,付 伟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50024)
松华坝水库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地之一,由于早些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群活动频繁和自然灾害等,导致水库保护区内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质不断下降。提出迁移库区人口、控制面源污染、加强植树造林、政府建立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治理措施。
松华坝水库;水质污染;防治措施;水生态文明
继农业文明之后,人类开始步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期主要进行的是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的生产,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加剧。缓解人类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当今及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为了减轻环境压力,解决工业发展带来的相关问题,基于生态文明概念的基础,人类提出了水生态文明:一种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即人类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生态文明对于水资源保护起到支撑和指引的作用,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和方向。
在水资源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我们的生活用水,而生活用水中最受关注的是饮用水。饮用水是指可以不经处理、直接供给人体饮用的水。饮用水的水质主要取决于水源地,水源地涵盖了提供动植物生存和城镇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餐饮业、旅游业等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
云南自2009年以来,曾经历了长达三年的严重干旱,这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关注。云南大部分城市受山地地形的制约,处于相对封闭的山间盆地,很少有大江大河,所以供水水源主要以水库为主。
作为云南省省会的昆明市,是全国14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仅300m3,只有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l%[1]。昆明市主城区饮用水源地有松华坝水库、云龙水库、宝象河水库、大河水库、柴河水库、红坡—自卫村水库等6个地表水源地,主城区水源地流域总面积达 1744 km2,库容量为8.62亿m3[2]。在2006年实现云龙水库向昆明市引水之前,松华坝水库担负着全市3/4以上的供水任务[3],是昆明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被称做昆明市头上的 “一碗水”[4]。作为昆明市居民的水源,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松华坝水源保护,对松华坝水库的水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饮用水源保护区,位于昆明市东北面的嵩明、官渡两县(区)内,坐标东经102°43′30″~102°54′10″,北纬25°07′40″~25°17′50″。松华坝水库历史悠久,最初是用于防洪和农业灌溉,随着昆明城市的不断发展,1990年后主要用于城市供水,2003年后不再进行农灌供水。经历多次大修、改建和扩建,成为昆明城区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总库容已扩大到2.19亿m3,蓄水库容提高到1.05亿m3,多年平均可供水量达到 1.4亿m3。
目前松华坝水源区的总面积 629.8km2,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海拔1917~2842m,属山地季风气候[3]。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森林覆盖率达到 62.97%[5]。
根据昆明市水利局的调查结果,评价标准采用《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水质目标,结果显示:松华坝水库水质下降趋势严重,2000年水质总体属于I类好水[6]。
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曾于2002年和2003年对松华坝水质进行了3次监测。按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2002年9月的水质监测结果为 V 类,2003年的水质监测结果为 III类, 其中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总氮超III类水标准0.64倍,总磷超III类水标准0.095倍[7]。
2004年的10—12月连续3个月总氮监测值都在1.07mg/ L以上,为IV类水[4]。松华坝水库水质逐渐向富营养化转变,2005年松华坝水库水质为IV类,中营养[8]。
根据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2012年对昆明市松华坝水库的水质监测资料,松华坝水库的水质在IV类,中营养(评价值在20~50),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其次是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水质总氮超标率达100%[9]。丰水期、枯水期的总氮浓度均较高。
近15年松华坝水库水质的变化趋势如表1所示。
表1 水库水质变化情况
3.1 人为因素
据统计,库区内20世纪50年代人口为3万人,到21世纪初就增长到近8万人,净增了5万人[3]。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共分为三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占地面积仅27.02km2,但居住了3250人[5]。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一级保护区内不得进行种植和畜牧等生产活动。人口的增加会使保护区内的资源消耗不断增加,加速对水源保护区的破坏,给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带来巨大的负担。
3.1.1 库区面源污染严重
早些年,松华坝库区每年化肥用量和农药用量巨大,每年用量分别约为6300t和130t[3]。由于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种植固废、人畜粪便等农村固废等随意乱倒,使大量污染物随地表径流流入库区,导致水体污染物含量上升,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3.1.2 库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1世纪初,库区人群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收入较低。为了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保护区内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植被破坏。随着水土流失的加剧,土壤中氮、磷、有机质等大量流失,致使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有关专业调查显示,21世纪初库区的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228~31970km2/t[3],森林覆盖率明显下降。
3.1.3 旅游业剧增,污染物增多
当地人为了提高收入,大规模地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业。由于规划无序,设施不完善,导致大量游客直接涌入水源保护区,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产生的生活垃圾间接污染了水源,水源区生态保护负担加重。
3.2 自然灾害
连续的干旱灾害导致昆明市库塘蓄水递减,29条河道断流,88座水库干涸,丰水期来水较少。水源涵养区不断萎缩,水位下降,水量不足,导致水库中水的自净能力下降并失衡,造成污染。
4.1 迁移库区人口
提高水源区居民的人口素质,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以保护水源为导向,发展生态农业,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水源保护区内的贫困人口实施补贴,同时加强教育引导,使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群众自愿实施易地搬迁。
4.2 控制面源污染
在保护区内建设并推广农村生态卫生旱厕,减少人畜粪便所产生的污染。建设垃圾清运点以及垃圾中转站,及时将垃圾送至水源区外,进行安全填埋。同时,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减污、排污、截污和生态湿地建设。建立健全水质及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强化对水质的监测,以便及时处理。
4.3 加强植树造林
加大工程造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的力度。在水源保护区内实行造林效益补偿机制,将保护区内的农村劳动力转变成一支建林产业队伍,开展人工造林,同时加强森林管护,建立健全森林保护体系。严厉打击、依法查处乱砍滥伐、偷砍盗伐、毁林开荒、私挖乱采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恢复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4.4 政府建立机制
对水源保护区进行依法管理,严格执法。强化松华坝水库管理处,加大管理力度。界定松华坝水源一级保护区,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减少污染源。加强监管,严格审批,依法合理有序地取缔旅游设施。对于未经审批的旅游设施要坚决拆除,未建成的项目要坚决停建。依法严格控制对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污染,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采取科技措施,提高生态修复能力。
4.5 加强宣传教育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加强水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水源边界区设置保护标牌,加强实地发放宣传册的力度,提高市民对水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民群众保护水源的自觉性,形成一个关心水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的社会氛围。真正做到把人水和谐发展的思想和水生态文明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管理的全过程[10]。
[1] 卿海丽.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管理政策及发展生物制药企业研究[D]. 昆明:西南林业大学,2011.
[2] 柯栎.昆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与对策[J].生态经济,2007(6):156,159.
[3] 赵中昆.松华坝库区水污染与防治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5,24(3): 46-47.
[4] 张建林.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修复技术[J].林业调查规划,2006(增刊):104-106.
[5] 朱海礁,赵亚玲,张敏,等.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冲突化解研究[J].资源节约与保护,2015(10):175.
[6] 刘波.松华坝水库泥底疏浚对其水质印象分析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3,22(4):22-24.
[7] 孔桂芬.松华坝水库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云南环境科学,2006(增刊):116-118.
[8] 吴秀萍.昆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现状及其趋势分析[J].云南环境科学,2006(增刊):100-102.
[9] 李春永.昆明市主城区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状况浅析[J].低碳世界,2013(6):75-77.
[10] 左其亭,罗增良,赵钟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研究框架[J].人民黄河,2014,36(9):4-7.
Trend Analysis of Water Quality and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of Songhuaba Reservoir
REN Zhen-zhen, FU W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24 ,China)
SonghuabaReservoir is one of the main water supplies of Kunming. Its decline in water quality has caused extensive concern of local governmentandresidents. The factors included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more frequently population activities, and other factors such as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early previous years that led to the destruction of vegetation as well as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protection area. The water self-purification ability and water quality has been reducing. In terms of the above factors,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would be taken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water conservation and the water quality of SonghuabaReservoir.
Songhuaba Reservoir;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2016-07-06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昆明市城市饮用水源区生态保护问题研究”(JD2015YB25 )。
任真臻(1991-),女,黑龙江鸡西人,硕士生。研究方向:生态经济。
付伟,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X52
A
1673-9655(2017)01-0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