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悦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可见,低年级是培养良好识字习惯、奠定扎实语文识字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既要识字又要学文,这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教学任务的安排有一定的要求。在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生字从课文中提取出来单独进行教学,这种识字专题的学习形式貌似很有效,但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容易造成学生会认会读而不会用的问题。所以,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将两者融合而成的“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是可取的,将课文作为一个识字载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从而让学生达到对生字的会读、会写、会用。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彩虹》一课中的随文识字教学方法,探讨其有效运用的方式及教学效率。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是较为常用的识字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和学生的学情采取“营造识字情境,遵循汉字特点,调动多种感官”的集中识字教学策略,同时按照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采取“读文本时,以熟字带生词;学段落时,抓关键词感悟字理;巩固总结时,以趣为辅助,巩固字义,学以致用”的随文识字教学策略。两者相比,集中识字教学策略强调了识字的主观性和自主性,将生字的拼音、字形和字义等单独进行学习,而随文识字注重整体性识字,以课文为载体,边阅读边识字,既能学好字音和字形,又能够巩固字义,实现学以致用。两者均可独立应用,也可相结合互补应用,教师应该依据具体的情境和语境选择合理的识字方法。
低年级教师一直困惑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认知能力有限,课文相对较长,生字比较多,课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识字效率是个重要问题。让人纠结的主要是:识字是重点还是理解课文是重点?随文识字就是一种两者兼顾的识字教学方法。将识字、写字和朗读结合起来,自始至终贯串这三个目标展开教学,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能够启发其阅读思维,激发其识字兴趣。随文识字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儿童的记忆是需要重复和实践的,随文识字恰恰增加了生字的“复现”次数,同时识字也离不开具体的情境。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彩虹》这篇课文,篇幅小,故事性、趣味性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再配上插图,图文并茂,就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随文分散识字就是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朗读,凭借课文内容的情节性、语句的连贯性来学习生字。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训练,生字得到巩固,还受到规范语言的熏陶。所以,随文识字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学习,如果教师能巧妙引导,就可以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识字教学中,如何避免识字教学的单调、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本课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分布情况是这样的:“虹”在课题中,“座”在第一自然段,“浇、提、洒、挑、兴”在第二自然段,“镜、拿、照”在第三自然段,“千、裙”在第四自然段。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汉字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学习汉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规范并丰富学生的语言。因此,教师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把课文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让学生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串于课文的教学中,不断提高生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
1.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小学一年级儿童对新事物的认知一般要依靠具体的情境。所以,创设有效的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非常有必要。比如在导入课题时,教学“彩虹”的“虹”字可以采用字理识字法,先让学生猜一猜“虹”字为什么是虫字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讲述“虹”字的由来:“虹”总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雨后下来喝水。古文中就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说一条大虫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虹”字时,用“虫”作了偏旁。
2.趣味解析字理,随文记忆字形
为了让识字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不是为了识字而识字,而是边玩边学,在开发学生多元思维的同时提升识字效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利用所处的环境和资源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识字氛围。比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一座”的“座”字时,教师可以采用扩词、辨别形近字等识字方法,先介绍广字头的来历,借助多媒体出示广字头的本义图,原指“依山崖而建的房子”,使学生对广字头有更形象的记忆。教师随即搭配动作,引导学生加强识记,再让学生扩词,说说还知道“一座什么”(学生说一座房子、一座山、一座宫殿等等),然后让学生将以前熟知的“坐下”的“坐”与所学的“座位”的“座”相比较,最后让学生在游戏中区分这两个字的字形和字义。
3.依托课文语境,深入理解字义
《彩虹》这篇课文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情节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整体语境深入理解字义,从而学习生字的具体应用。比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浇水”的“浇”时,从“爸爸的水壶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引入,在学生读准字音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引导,学生懂得了“浇花”要用到“水”,所以“浇”字的偏旁是三点水。而教学“提”和“洒”则可采用做动作识字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让学生在句子中把两个表示动作的字找出来,学生结合教师做的动作,便形象地感知到“提”和“洒”都是表示动作的字,而且知道了“提”要用手,所以“提”是提手旁。最后,学生边读句子边做“浇、洒、提”的动作,既巩固了这三个生字的读音,又形象理解了字义。
4.结合集中识字,巩固识字效率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一定的差别,但两者结合既可以弥补各自的缺点,又能够有效提升识字效率。所以,随文分散识字后,可以应用集中识字的方法,教师可设计“生字宝宝爬彩虹桥”的小游戏,让学生对文中的12个生字进行集中记忆,并且小组间相互抽查,评比最佳识字小组或者个人。这样的识字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加以巩固,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又能有效提升识字效率,让学生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随文识字并不是以识字为主线,需要既不失去对文章情义和主旨的体会,又能够突出生字教学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生字与文本的融合,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巩固字音、字形和字义。随文识字应以情为主线,动态生成凸显随文识字脉络;以理为支点,立体呈现夯实识字基础;以趣为辅助,激励引导将识字变成一种乐趣。所以,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随文识字教学方法,将识字与阅读融为一体,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