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魏然
安徽姑孰书画院
原始与根本 传统和自我
文_魏然
安徽姑孰书画院
本文论述了绘画的原始功能和目的,以及遵循传统与恪守自我之间的关系,最后认为画者应恪守师古人、师自然、师造化的基本职责,汲取生活之源泉,体验传统之经验,紧贴时代之气息,把自己的思想、审美情趣充分表现在画面中,力求自我完善。
原始;根本;传统;自我
绘画的原始功能和目的就是再现、娱乐和表现,是画者在对自然、生活的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自我感悟,然后把这种感悟通过线条、块面和色彩的组合转化为思想并反映到画面上,让观赏者随之产生感动,产生与他共鸣的精神享受或精神刺激,以达到其绘画的功能和目的。但是由于自身素质差异,不同素质的人在对同一客体进行描绘时会产生不同的感悟,而这种感悟的差异又会影响他的主观认识。这种感悟的差异在艺术领域里表现得尤为具象。在绘画领域里,我们通常把这种感悟称为悟性。因此,悟性对绘画者是非常重要的。每个画者都应当把自身素质的提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素质能提高修养,修养能提高悟性,悟性能培养境界,境界能产生审美,审美能完善自我。所以,一幅好的作品在画里画外都会流露出画家对生活、对自然、对时代的认识,流露出画家对自我的肯定与自我的总结:道德观念,传统思想,社会认识,自我价值。有的人画了一生的画,对绘画的章法、理论、规律及一切之绘画技法非常熟悉,虽也曾追逐潮流,追求自我个性和风格,虽有昙花一现之成绩,但不能突破自我,还是毫无建树,最终只能是画匠一个;有的人经数年之努力,能集大成于己,颇有成就,成为画家、大师。原因何在?私以为是思想不同的原因,是境界之不同以及懂不懂得绘画之玄妙所达成的结果。
大凡是美术爱好者,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都可以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绘画者,但此时不等于你就是画家。由于生活、经历的差异,思想、认识的不同,境界、修养的不同,每个人的最后的思想会是不一样的,虽同出一源,却不能够同时领悟绘画之玄妙。这就是根本所在。古人早就提出:师古人,师自然,师造化。只有经历这个过程,才有可能成为画家、大师。老子说:“无与有,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张衡说:“形者无形之尖,自然之根,作于太岁,莫之能先。”“玄”是老子学说中一重要概念——深、黑色,有深远看不见的神秘意思。看当今画坛,信息时代,百花争艳,流派众多,技法、手法层出不穷,什么抽象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绘画理论的流行,市场经济中画廊、经纪人、拍卖行的出现,引发了许多绘画者的困惑、迷茫,加上十余年前李小山的断言至今还引得中国画的追随者们惶恐。中国画到底应该怎么去画?我应该怎么去画?我要画什么?大家终日沉浸在这涡流中不能自拔。大家都感觉到:要想画画,画好画,要想在画坛中寻求突破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实比登天还难。但是,如果我们用老子的“道”的理念去观察、分析、体验,就会很轻松地找到自己的位置,那就是“无我”或“忘我”,顺其自然,把绘画作为自己的一种娱乐行为、修养行为。不为外界所动,不为五行所惑。自甘寂寞,不求闻达。师自然,师造化,修思想,修自我,为日后在画坛中的“有我”积累基础经验和能力。另外,作为一个画家,应当时刻把自己的思想、审美情趣放在一个高的层面上和作品中,逐步力求自我完善。这样不断重复自我完善的结果,会产生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超越自我,达到新的审美。
老子说:“夫惟不居,是以不去。”其实,凡画者都知道要师古人、师自然、师造化。老子通过难易相成等对立中相互显现的现象和依存道理,阐述了无我无为的观点:不居才能不去。就是说每个画者都应切实了解自己的水平,根据自身的能力,树立好自己的追求目标。在绘画中,画者应该知道自己“不居不去”在绘画技法上的延伸,当画者在师自然、师造化的同时,要有“无为无我之修养”。 通常大家都把笔墨作为评判画家的标准,大家在师古人作品时也刻意注重笔墨功夫,以为把笔墨功夫做好了就是画家,就能进入大家行列。这是一种曲解,它只是注重了笔墨的技能方面。其实笔墨技巧只是笔墨功能的一个方面,笔墨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它的精神含义。它是创造自我审美情操的符号,既有规则的,又有不规则的。有规则的则有,无规则的则无。无则是有,是另一种有,是更高一层次的境界。所以画画过程中对笔与墨不断探求,实际上也是一种对自己修养、审美标准的修炼、超越。我们应当从客观的角度去审视当今画坛中的现代、传统和写实、抽象等这些共性和相互依赖的审美原则的运用,从宏观的角度看待画坛上的风云变幻,恪守自我,遵循传统,贴近时代,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不刻意做作,加深画者自身对美、对绘画精髓的了解,从“道”的角度,从有无的观点去思索黑白布局。是写意还是写实?是写神还是写形?画坛的风格、流派概不拒绝,有用拿来,无用舍去。若要追求画风,倒不如从唐、宋以前着手;若要追求境界,那就得自我修养,总结画坛之根本,感受微妙与显豁之妙,日趋成熟,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得到自己的位置和社会的认可。但可悲的是,我们有很大部分画者,急功近利,为了能在画坛上展现自我,在自我修养还不成熟的时候,一味追求“风格和个性”以标榜自己的成熟。更有甚者,有些画者,在急于出名的心理驱使下,不惜一切,哗众取宠,刻意制造光怪陆离的或随意扭曲的对象来制造“风格和个性”,迷惑观众。
因此,作为画者,我们应该不断地去反省自己,一生中都应时刻恪守师古人、师自然、师造化的基本职责,不断地汲取生活之源泉,体验传统之经验,紧贴时代之气息,把自己的思想、审美情趣充分表现在画面中,力求自我完善。这样不断地追求、积累,最终会导致质的变化,在主体上实现自我超越,达到新的审美认识。无为,无我,是为了更好地有为,有我。
约稿、责编:徐琳祺、史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