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中的南海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有关南海问题的新闻舆论和话语研究文献综述

2017-02-14 13:30毛家武黄冬冬
文化与传播 2017年1期
关键词:争端仲裁南海

毛家武 黄冬冬

传播学视野中的南海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有关南海问题的新闻舆论和话语研究文献综述

毛家武 黄冬冬

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南海领土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话语和舆论方面,反映了作为亚太政治焦点之一的南海问题既是领海和资源的实利之争,也已成为关系国际道义、国家形象的话语权之争。近年国内关于南海问题新闻舆论和话语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传播学与语言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法学等学科的融合交叉研究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有:缺少关于南海问题东盟非争端国的南海政策及话语研究;对于中国南海维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话语表达研究不足;对“南海机遇论”关注不够;对互联网新媒体如微信、微博在南海问题上的传播研究不够重视。创新南海问题新闻话语和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有新闻话语分析和舆论风险管理研究等。

南海问题;舆论;新闻话语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引起相关学科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南海问题渐成国际关注的焦点问题。2009年以来,美国南海政策发生改变,南海形势愈发严峻。2013年,菲律宾提出南海仲裁案,南海问题在国际话题中持续不断升温,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出版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著作和文章。

一、南海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在中国知网中,以“南海问题”为主题进行检索,截至2017年1月3日,可找到8474篇文章。就近十年而言,2007年为175篇,2008年为174篇,2009年为248篇,2010年为428篇,2011年为800篇,2012年为1193篇,2013年为880篇,2014年为955篇,2015年为955篇,2016年为1194篇。从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关于“南海问题”的研究文章数量从2007年逐年增长,2010年开始加速,并在2012年和2016年分别达到两个小高峰。

学术界针对“南海问题”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是从地缘政治、历史地理、国际法与海洋法公约、国际关系等角度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维护南海主权提供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及法理依据。其中部分文章分析了南海问题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影响以及日本、美国等非争端方介入南海问题的企图和实质。

20世纪下半叶,中越曾因南海问题数次兵戎相见,但最终还是偃旗息鼓。解决南海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目前,南海问题的博弈主要依靠外交手段,舆论斗争和话语权争夺也必不可少,其中各国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舆论和话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方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也是一场实实在在的舆论战和话语权之争。因此,近年国内关于南海问题新闻舆论和话语研究的成果也开始出现,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领域,同时又与国际关系学、国际法学等学科逐步实现多学科的融合研究。与上述洋洋洒洒的八千多篇研究成果相比,学术界对于南海问题国际舆论和话语权的研究只占少数。在中国知网以“南海问题”为主题的检索结果中,再以“话语”为主题进行检索,仅得到几十条符合检索条件的结果。相关专著尚未见。由此可见,国内学者从传播学角度对于南海问题新闻舆论和话语研究虽已开始,但还大有拓展空间。

二、关于南海问题舆论和话语的研究

从目前学界关于南海问题舆论和话语研究的文章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语言学和国际关系等领域,相关文章多是选定若干媒体,对该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报道进行分析,探究其背后的特点及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应对之策。

(一)从国际关系方面对南海问题新闻舆论和话语研究是国内大多学者研究的主流,大体可分为争端国国际关系和域外介入大国关系研究两类。

争端国国际关系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越南、菲律宾。如关于越南的研究文献有李春霞的《南海问题中的越南民族主义》[1]和韦强的《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舆论宣传策略》[2],两篇文献都认为越南借民族主义之名煽动国内舆论,不利于中越交好和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此外还有卢暄的《南海争端背景下的越南涉华宣传及影响》[3]。

域外介入大国关系研究主要以美国为研究对象,日本偶有涉及,如李金明的《菲律宾将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一场大国代理人的战争》一文提出,菲律宾将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实质上是受美国、日本的影响,只是扮演了代理人的角色[4];刘海洋在《美国南海“舆论战”战术意图分析及启示》中提到,美国将“舆论战”作为战略博弈的内在组成部分,注重综合运用政府官方发声、媒体舆论炒作、学术机构解读等不同手段打“组合拳”[5];张杰的《基于南海仲裁案中美舆论战的思考与启示》论述了中方应如何应对南海仲裁案的美方舆论[6]。

南海问题归根结底是主权之争,国内学者援引相关国际法驳斥他国非法诉求在南海问题新闻舆论和话语研究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何志鹏基于《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的思考,对中国话语的法律表达进行一番探讨[7];葛红亮、庞伟分析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话语主导战略,提出中国需在南海问题的国际话语权上夺得有利的主导权[8];与此文类似的还有方天建的《菲律宾在南海主权争端上的话语权动员》[9]、葛红亮的《论南海“断续线”的对外传播》[10],虽然论述主体不同,但都认为中国需在南海问题的国际话语权上夺得有利的主导权;李金明以南海仲裁案为切入点,援引相关国际法进行论证,认为仲裁案只是美国和菲律宾联手实施的舆论战[11];柳华文的《从国际法看南海仲裁案》[12]和刘丹丹的《“南海迷局”——中菲南海仲裁案管辖权研究》[13]也是以南海仲裁案作为案例研究,并结合相关的国际法进行详细分析。这些文献以相关国际法作为佐证,证明中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南海问题新闻舆论和话语在法律上的表达。

(二)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和话语本身就是新闻传播学研究应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这方面的研究也在持续增加。

如吕正韬、曾率探讨了南海问题中媒体发挥的作用,分析各国在南海问题的舆论态势和导向[14];刘大勇从各国舆论出发,探讨我国在南海问题背景下对外传播的长期策略[15];谢庚全以《华盛顿邮报》为例,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对我国南海政策的误读和歪曲,如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论、中国挑衅论,质疑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依据,并鼓吹美国应重返亚太遏制中国[16];尹凤云以2015年《菲律宾每日问讯者报》网站的南海问题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发现菲律宾主流媒体在南海争端上刻意塑造中国的负面形象[17];刘卫东以南海仲裁案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战略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该文认为,海牙国际法庭的所谓“南海仲裁”结果公布之后,中国政府和媒体釜底抽薪,以无可争辩的法理依据彻底扭转了舆论表象的被动局面,赢得了这场舆论战的胜利。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当代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举世关注,但只向国际社会提供了器物层面的建设经验,尚未提供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价值体系和制度设计。这将是未来中国战略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18]。

此外,张昆、陈雅莉以《海峡时报》和《雅加达邮报》关于南海争端的报道为研究对象,研讨了其主导性框架、意见话语和对华态度[19];周雷对2015年南海问题的海外舆情进行回顾,以此对南海问题的多重话语传播展开研究[20];孔令杰、王看、刘聪聪详细分析了国际各大主流媒体关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报道[21];张鹏、刘金源分析了英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泰晤士报》关于南海问题的报道,探讨其对英国国内舆论和政府决策的影响[22]。

(三)国内学者对于南海问题新闻舆论和话语研究还牵涉到语言学,主要是新闻报道话语方面的研究。

如岳翀以新华网和《纽约时报》关于中越南海争端的报道为案例,研究中美报道的话语差异以及立场[23];轩静以美国之音和《中国日报》关于中菲南海争议的新闻报道作为语料,对其新闻标题中的概念隐喻作比较研究[24];孙莉、陈新仁以中菲南海争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话语为例,分析其话语态度与主权建构[25];牛珊珊以《人民日报》和《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为例,揭示两国媒体在隐喻选择上的异同点,并试图探究隐藏在背后的政治意图和意识形态[26];娄伟红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关于南海争端的报道为例,进行中美政治话语概念隐喻比较[27];曾冉对BBC官网中南海争端相关新闻标题进行分析,探讨其标题的互文性[28];毛家武和林佩珍以越南之声为个案,分析越南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南海领土问题的新闻话语动向,认为越南之声的南海问题报道是越南政府利用大众传媒进行的政治动员,意在为越南南海政策寻求公众支持;对于也是越南政府向中国的目标受众开展的公共外交,意在争取中国民众对越南南海政策的理解和同情,以混淆视听,应引起我们的警醒[29]。

此外,甘莅豪的《媒介话语分析的认知途径:中美报道南海问题的隐喻建构》[30]、徐永东的《“中国南海问题”的话语分析》[31]等则体现了国际关系学、传播学、语言学融合研究的特色。

毛家武的《中国南海领土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研究综论》一文,从传播学和风险管理的视角探讨了南海领土问题国际舆论风险的由来、南海领土问题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以及创新南海问题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研究的方式方法[32]。

国内南海问题研究肩负着捍卫主权利益、澄清历史真相的重任。南海问题的相关舆论和话语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舆论战”,国内学者对中国南海问题新闻舆论和话语研究不仅有助于国民了解南海的国际舆论形势,而且有利于加强中国在南海问题方面的国际话语权,推动国家对南海问题的解决。

三、目前关于南海问题新闻和话语研究的不足

如上所述,关于南海问题的舆论和话语研究已经展开,现在出版的文献具有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研究深度,角度新颖,研究资料丰富全面,对中国应对在南海问题方面的国际舆论话语,打造国际话语权颇具参考价值,深化细化了对南海问题的研究,也丰富了舆论和话语的理论研究,但部分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加深或拓展。具体而言,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或改进:

(一)目前就南海问题发表的涉及舆论和话语研究的文章,大部分是围绕以美国为主的西方主流媒体及菲越两国的媒体报道,缺少关于南海问题东盟非争端国的南海政策及话语研究。

越南和菲律宾是南海问题的主要争端国,美国则是南海问题的主要幕后推手。菲、越、美三国的话语权确实在国际舞台上起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但东盟其他非争端国对于南海问题的立场与态度同样会影响南海问题的解决。因此,应把南海问题非争端国的媒体也作为分析研究对象,探讨非争端国媒体对于南海问题的报道话语特点。

(二)未来,南海问题依然会是亚太地区甚至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话语权的争夺和舆论的互动和碰撞会成为各方政治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美国政府未来的南海政策充满变数,南海地区仍会成为前沿性的对抗阵地而被“虎视眈眈”。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中国维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研究多放在历史依据方面。在南海主权争端话语权的争夺和舆论引导方面,我们既要加强南海主权历史依据方面的研究,更要向世界证明中国南海主权与当今国际法的契合之处,以此打造和加强中国在南海问题方面的国际话语权。

(三)“中国威胁论”是南海争端方挑起争端的借口之一,自然受到极大关注。但学者也应该关注“南海机遇论”等,南海无论是对我国资源开发,还是对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当下国际格局大变革和大调整时期,应当是机遇与挑战并重。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上台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华,中美关系和中菲关系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应该把握住这个时机,从舆论和话语方面对外传播中国南海领土主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以化解目前在南海问题方面的舆论风险和话语壁垒。

(四)南海问题持续发酵,媒体话语影响公众舆论,在互联网新媒体也有所体现。在南海问题这种涉及面广、突发性强的时政传播中,对互联网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的在南海问题上的传播研究还没展开,应引起我们关注。

四、有关未来南海争端新闻舆论和话语研究的展望

可开拓以下新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一)我国在南海问题方面所面临的新闻话语权风险及其对南海问题解决的影响。

(二)近年特别是2012年以来,国内外主流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新闻话语转型变迁历程和发展趋势。可重点关注美、菲、越、台等国家和地区领导人更替后相关南海政策和新闻话语的新变化和新动向。

(三)东盟国家主流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新闻话语背后的欧美国家新闻话语影响。

(四)我国海洋战略实施和南海维权维稳中的新闻话语对策建议。

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研究:

(一)研究内容创新

可在话语、新闻话语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南海问题新闻话语的内涵界定,分析国内外媒体有关南海争端新闻话语的主要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生成机制,并以南海问题为例,剖析新闻话语生成的内外原因,提出我国有关南海问题的新闻话语应对策略。

此外,可结合南海问题的具体情况,对新闻话语与国际政治关系的互动机制、管理方法等进行探讨,并对中国提升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话语权的指导方针、原则战略、策略技巧、效果把握进行对策分析,为打破南海问题的新闻话语壁垒,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话语权建言献策。

(二)研究方法创新

运用新闻话语的理论方法来分析国内外媒体有关南海问题的新闻舆论,分析中国在南海领土争端上所面临的话语权问题及其对南海问题解决的影响,可检验和验证新闻话语理论,有助于丰富南海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创新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话语分析

新闻媒体有关南海争端的新闻话语的实质是受其信念和价值观念所操纵,这种话语对南海问题的认知和解决有极大影响。话语分析的具体路线为: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相结合,对新闻话语蕴含的意识形态进行思辨、感悟的定性分析,从而发现各国社会制度和社会构成如何影响主流媒体有关南海问题的新闻话语,以及新闻话语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走向。

(2)舆论风险分析

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本质上是中国目前面临的诸多风险之一。以风险管理为理论工具,分析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及其对中国造成的舆论风险和对中外关系的影响,建立舆论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丰富南海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在研究的基本思路方面,可深入探讨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的内涵、形态、主体特征、与国际政治关系的互动机制、管理方法等,并结合南海问题的具体情况,对中国提升有关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管理能力的指导方针、原则战略、策略技巧、效果把握进行对策分析。

(3)案例分析

以国内外主流媒体为重点分析对象,探讨有关南海问题的新闻话语,并通过对不同新闻话语的比较,归纳出其中的规律。案例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选取各国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它们都能在数据库中找到比较完整的数据。其次,选择南海问题中的重要议题,如有关中菲仲裁、马来西亚南海政策、越南南海政策、印尼南海政策的新闻话语作为研究案例。

小 结

从舆论和话语角度展开对南海问题的研究是南海争端研究的一个新发展,有助于深化和细化对南海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新闻话语理论。在实践意义方面它能为我国加强在南海问题方面的国际话语权和舆论引导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选择,为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一种软实力。目前相关研究空间很大,还大有作为。

[1]李春霞. 南海问题中的越南民族主义 [J]. 太平洋学报,2014(7):39-48.

[2]韦强.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舆论宣传策略[J].国际研究参考,2014(4):43-47.

[3]卢暄. 南海争端背景下的越南涉华宣传及影响[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88.

[4]李金明. 菲律宾将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一场大国代理人的战争[J]. 新东方,2014(1):19-24.

[5]刘海洋. 美国南海“舆论战”技战术意图分析及启示[J].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6(3):47-55.

[6]张杰. 基于南海仲裁案中美舆论战的思考与启示[J]. 新闻传播,2016(9):47-49.

[7]何志鹏. 中国话语的法律表达——基于《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的思考[J]. 海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8-16.

[8]葛红亮,庞伟.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话语主导战略[J]. 东南亚南亚研究,2015(3):18-24.

[9]方天建. 菲律宾在南海主权争端上的话语权动员[J]. 东南亚南亚研究,2015(3):25-31.

[10]葛红亮. 论南海“断续线”的对外传播[J].东南亚研究,2016(4):42-49.

[11]李金明. 南海仲裁案:美菲联手打舆论战[J].太平洋学报,2016(3):21-28.

[12]柳华文. 从国际法看南海仲裁案[J]. 群言,2016(8):40-42.

[13]刘丹丹.“南海迷局”——中菲南海仲裁案管辖权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9):97-99.

[14]吕正韬,曾率. “南海问题”中的媒体作用——谈各方舆论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与互动[J]. 对外传播,2011(12):19-20.

[15]刘大勇. 南海问题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的长期策略粗探[J]. 军事记者,2012(7):27-28.

[16]谢庚全. 美国主流媒体对我国南海政策的误读分析——以《华盛顿邮报》为例[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23-28.

[17]尹凤云. 2015年菲律宾主流媒体网站南海争端报道研究报告[D].南京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6.

[18]刘卫东. 从“南海仲裁”谈中国战略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J].当代传播,2016(9):36-40.

[19]张昆,陈雅莉. 东盟英文报章在地缘政治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建构——以《海峡时报》和《雅加达邮报》报道南海争端为例[J]. 新闻大学,2014(2):72-82.

[20]周雷. 南海问题的多重话语传播 [J]. 对外传播,2016(1):31-33.

[21]孔令杰,王看,刘聪聪. 国际主流媒体关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报道情况调查研究[J].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6(4):69-86.

[22]张鹏,刘金源.英国《泰晤士报》涉南海问题报道探析[J]. 战略决策研究,2016(3):64-85.

[23]岳翀.中美关于中越南海争端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24]轩静. 中美关于“中菲南海争议”新闻标题中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

[25]孙莉,陈新仁. 话语态度与主权建构——以中菲南海争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话语为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1-8.

[26]牛珊珊. 南海争端报道的批评隐喻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5.

[27]娄伟红. 基于语料库的中美政治话语概念隐喻比较——以“南海争端”为例[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5):68-72.

[28]曾冉. BBC南海争端新闻标题的互文性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4):355-356.

[29]毛家武,林佩珍.越南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南海领土问题的新闻话语动向[J].视听,2017(1):137-139

[30]甘莅豪. 媒介话语分析的认知途径:中美报道南海问题的隐喻建构[J]. 国际新闻界,2011(8):83-90.

[31]徐永东.“中国南海问题”的话语分析[D].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32]毛家武.中国南海领土问题的国际舆论风险管理研究综论[J].理论观察,2016(10):42-44.

G206

A

2017-01-17

毛家武,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新闻研究;黄冬冬,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系新闻学专业学生。

项目简介: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东南亚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南海领土问题的新闻话语研究”(项目编号GD15XXW01),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科研启动资助项目“南海问题的东盟国家新闻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猜你喜欢
争端仲裁南海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对不属于仲裁委员会管辖范围的仲裁申请如何处理?
一种多通道共享读写SDRAM的仲裁方法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南海的虎斑贝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南海随笔
两岸四地间相互执行仲裁裁决:过去、现在及将来(上)
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