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亚秋 珠海市女子室内中乐团
王惠然《珠海之春》乐曲创作与演奏解析
文|李亚秋 珠海市女子室内中乐团
《珠海之春》这首乐曲取材于临高渔歌《哩哩美》,以珠海渔女的美丽动人的传说为原型而作。《珠海之春》是广东音乐优秀的作品之一,值得研究和推广。
广东音乐 珠海之春 高胡演奏
王惠然,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家,柳琴、琵琶演奏家,国家一级作曲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艺术节金杯奖、会演指挥奖获得者。他谱写的大小合奏曲、重奏曲、吹打乐及五十余首柳琴曲,获“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等十余项全国和国际大奖,是一位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及乐器改造于一身,被誉为“柳琴之父”。1996年末,王惠然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
王惠然创作的《珠海之春》乐曲取材于临高渔歌《哩哩美》。临高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海南岛曾属于广东省管辖)。历史上也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渔家文化源远流长。临高渔歌《哩哩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中国民歌中一种最容易让异域人一“听”钟情的优美渔歌,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渗透着浓郁的本地乡土气息,它不仅是海南民间歌谣中的典型代表,也可以说它的影响力和所演绎的艺术成果早已雄辩地证明它是中国最具艺术魅力的首屈一指的渔歌,甚至连一些外国的渔歌艺术也只能望其项背,被列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珠海之春》这首乐曲取材于临高渔歌《哩哩美》,以珠海渔女的美丽动人的传说为原型而作。它以优美的旋律、轻盈的节奏,生动地描绘了珠海港湾的美丽景色和改革开放以后的特区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以及歌颂劳动者对特区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
王惠然先生创作《珠海之春》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初期,珠海文化艺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一度被称为“文化沙漠”城市。为提升特区文化水平,珠海市政府特别聘请王惠然到珠海安家落户,并组建全国首家女子乐团“珠海市女子室内中乐团”,担任乐团的艺术总监。乐团不断吸收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演奏家及高等院校的优秀人才加盟,参加珠海国际航空博览会、慰问驻港部队、出访澳门、参加“全国演出工作洽谈会”等演出活动,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很高的评价。
乐团的编制是室内乐组合,没有合适的曲目及乐谱,所有排练的乐曲都需要重新编配才能使用。王惠然先生新编多首广东音乐,如《旱天雷》、《雨打芭蕉》、《平湖秋月》、《步步高》、《双声恨》、《娱乐升平》等,既保持了广东音乐原有的特色,又增加了新的元素,使传统的富有浓郁的岭南特色的广东音乐焕发出新的耀眼的光彩。乐团立足珠海,决心以民族神韵、地区特色、时代精神三位一体地独特风格,展现于中外乐坛。乐团的演奏曲目中,不单有传统曲目,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曲,还要有代表性的、独一无二的经典之作,集作曲、指挥、演奏于一身的王惠然先生决定为乐团量身打造一首代表曲目。每日工作之余的散步,几乎是大家唯一的休闲项目。傍晚,沿着美丽、浪漫的“情侣路”,眺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耳边传来阵阵海涛拍打着岸边礁石的声音,谈论着珠海渔女的传说,美丽的景色、特区宏伟的建筑,都带给作曲家新的触动,创作的冲动……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句句优美的旋律,创作的灵感不断地涌出,珠海的美景,特区劳动者的王老师要把珠海的美景、特区的生命力,用他的音乐、用他的乐曲表现出来。王惠然先生说:不来珠海写不出《珠海之春》。这首乐曲在1997年的春天创作而成,由珠海市女子室内中乐团胡琴演奏家李亚秋在乐团成立音乐会上首演成功。这首作品自问世以来受到大家的喜爱,并成为该乐团在音乐会中必演的经典曲目。此曲荣获广东省第六届羊城音乐花会作品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乐曲的前奏描绘了一幅海边的景象,一连串儿起起伏伏的连续音形,令听者即刻联想到荡漾的海浪,仿佛看到了波光粼粼、银光闪烁的海面。由广东音乐的代表乐器高胡演奏出主旋律,缓缓的丝弦声如出水芙蓉般轻柔的绽放,连绵的滑音柔美而恰到好处。演奏这段主旋律时,在左、右手的技巧运用上做了细致的处理,充分使用了广东式的“滑音”,力度适中,速度偏缓,在音与音之间起到了很好的连续作用,使整段旋律富有细腻、光滑、柔美的感觉,流畅自然,美妙动听。右手运弓时气息要求均匀,注意音量控制,既突出旋律又要与伴奏适当的贴合。在换弓及连弓换弦的位置特别控制力度,不可出现突兀的变化,影响破坏整体的音乐形象。在扬琴流水般音形的伴奏下,高胡飘然而出、轻盈流畅,仿佛美丽的渔女动人的身姿。随着旋律的起伏,主题再深入,旋律变为低音的大提琴,深沉浑厚的琴声安抚着波动的心灵,与高胡清脆亮丽的音色形成明显的反差,彼此的对句仿佛恋人悄悄的话语,充满着浪漫而神秘的色彩。一段慢板主旋,经过作曲家精心安排设计不同乐器合理组合,充分展现了各种乐器的音色优势,经过演奏者的二度创作,令听者享受到充满诗画的美妙的音乐境界,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快板部分加入了打击乐伴奏,情绪变得欢快活泼。这段乐曲是描写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在海边嬉戏玩耍,高胡、柳琴、竹笛等高音乐器交替演奏旋律,弹拨乐使用弹奏“码根音”、“码下音”的技巧使音色发生变化,多种的色彩变化表现了不同的意境和内容,作者加入了这一小段,是慢板后的情绪转折,丰富了画面感和情节,节奏变化为小快板,并使节奏顺利的向快速过渡,中低音乐器用厚实的音色衬托,使音色的层次越来越饱满,乐曲的情绪越来越热烈高涨,一组高难度的快速琶音将乐曲推向高潮。乐队采用以多声部交替的编配技法,弹奏出激越、火热的广板,小乐队奏出大气魄,形成“民族交响性”的宏伟气势,区别于以往的简单一致的齐奏,音乐形象非常高大,犹如置身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一种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拼搏、奉献的精神。
作者写作这首广东音乐改变了以往乐队全部演奏旋律的习惯,将小乐队交响化是具有改革性写作手法的创新。高潮段落结束,激动地情绪慢慢缓和下来,再现部分仍是高胡的主旋律,回到了浪漫的如诗如画的意境,起伏的节奏渐慢渐弱似正在退潮的海浪,一波一波渐渐远去——融汇到海天交汇的地平线,逐渐模糊、消失、余音渐远,全曲结束给人以无穷无尽的遐想与回味。
王惠然先生长期致力于民族音乐创作和民族乐队的指挥,他的创作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他的作品包括民族器乐独奏作品、民族器乐重奏作品、弹拨乐器组合作品、丝弦五重奏作品、声乐作品、民族器乐合奏作品等一大批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打虎上山》、二胡独奏曲《黄河魂、黄土情》、丝弦五重奏《金色的草原》、弹拨乐组合《塔吉克节日》、《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声乐《黄土地的情怀》、民族管弦乐《庆典古乐》、《秦王破阵乐》等。他为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王惠然先生的艺术创作观点: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没有真实的体验就不能够有感而发,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打动人心的有真实情感的好作品;2、传承创新 必由之路;王惠然先生非常注重对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学习,了解多种民间乐种、掌握多种乐器的演奏方法,认为只有具有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特色的作品才是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民族民间艺术之瑰宝取之不绝、用之不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变化、作曲技法的运用、发挥,使作品具有时代的特征、现代的气息。3、竭尽全力 写好旋律;中国音乐的特点首先是清晰的旋律,旋律是中国音乐的生命力、灵魂所在,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其次,运用配器、复调、和声等手段来丰富旋律。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音乐语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4、深入生活 捕捉灵感;要有善于捕捉的能力,主动带着问题去参观、学习,走到哪学到哪。不断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与众不同的、独特的独有的音乐元素。
《珠海之春》是广东音乐优秀的作品之一,值得研究和推广。广东音乐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广东音乐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使这颗璀璨的明珠焕发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