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 欣
困境与突破:都市报三十而“砺”再出发
——第21届全国都市报(晚报)总编辑年会论坛侧记
□ 文/陈 欣
2016年12月2日,《钱江晚报》创刊30周年暨第21届全国都市报(晚报)总编辑年会论坛在杭州举行,各路媒体大咖济济一堂探讨都市报的当下与未来、困境与突破。
都市报发展 未来 钱江晚报
三十而立,恒者行远。《钱江晚报》的30年,也是中国都市报(晚报)发展的缩影。和《钱江晚报》一样,《齐鲁晚报》《扬子晚报》等也都刚刚到了“而立之年”。对于一张30岁的报纸而言,它记录了30年的时代变迁、岁月沉浮,也经历着30年来媒体变局的风起云涌。回望过去,有一纸风行的辉煌和快意,也有新媒体挑战、日渐落寞萧瑟的失意和迷茫,更有直面行业巨变、创新前行的勇气和定力。
世事沧桑,唯勇者胜。“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都市报该怎么走下去?这个问题沉甸甸地摆在参会的数十位总编辑面前。
“今年的日子不好过。”总编辑年会论坛上,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而让总编辑们心里更没底的是,不知道2017年的日子,会不会更难捱?报纸,该怎样坚持、坚守?
经营、广告“断崖式下滑”是报业不景气最直接的反应。“2016年也许还不是最困难的一年,下一年,再下一年,会如何?要做好广告清零的思想准备。”对于已经处于“寒冬期”的纸媒,这样的预测更是让参会的总编辑们添了几分寒意。
读者的流失、优秀记者编辑的出走,也让老总们有一种痛彻心扉的感受。
随之而来的,是报纸影响力的式微。移动端的日渐风行,网络社交平台的普及,纸媒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一点点被削弱。无奈的现实让与新闻纸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总编辑们多少有些沉重,然而,传统媒体人的本色也在这时充分显现。
面对严峻挑战,参会总编辑们意识到,这是考验都市报定力和自信的时候,也是运用新的传播媒体和方式加强传播力、提升话语权的机遇。
《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认为,报纸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无论阅读方式传播模式如何改变,报纸的核心价值还在,那就是优质的、原创的精品内容,不管用什么样的传播路径、形态发声,优质内容永远是需要的、稀缺的。因此,不能放弃,要坚持。
《齐鲁晚报》总编辑支英琦表示,没有必要唱衰自己,对于传统纸媒而言,只是正在经历迭代,经历一次产品换代。
《南方都市报》总编辑任天阳认为,新闻的专业素养,写作的工匠精神,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技能,这个技能就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思想深度、思考能力、思维方式、新闻理想、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是传统媒体人的珍贵资产。思想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思想和观点永远不可复制,一个向上成长的社会对严肃新闻的需求一定会存在与回归,思想、价值、精神产品一定会得到尊重,社会永远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三湘都市报》总编辑张云梦则把纸媒当下的状态比作是从高铁到动车的换乘——“经过了一段高铁般奔驰的发展,再换乘一趟动车会不会就乱了方寸?未必,放松心情,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生存的态度。”
□ 《钱江晚报》总编辑李杲(右)为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颁发特约记者证。左为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代表。
面临困境,都市报该如何突出重围、涅槃重生?参会总编辑们从自身报业实际出发,从新闻产品、技术支撑、产业延伸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融合发展:找回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融合发展是当下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都市报要转型求变,也必须积极推进融合发展,这是本次论坛的共识。但什么是真正的融合?怎样才能在融合中协同发展,在创新中寻求突破?
——融合的本质是改革。
《华西都市报》旗下封面传媒总编辑周琪说,报社正在倾力打造封面传媒,推动《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双品牌”支撑、“双引擎”驱动、构建全媒体覆盖、多平台共振、多元化发展的生态传媒集群。
为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彻底融合,打造全媒体传播平台,《钱江晚报》日前也开启了“全面融合、全面改革、全面创新”的全媒体转型序幕。全面融合,就是要打破纸媒与新媒体的界限,打破不同新媒体产品的界限,实现一体化内容生产、一体化运营。全面改革,就是要打破现有组织架构,按照互联网传播规律,全面整合采编经营、技术、运营人员,重新架构组织体系。全面创新,就是要通过自主申报、双向选择等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创新、鼓励试错。
30年来,《钱江晚报》从一张报纸,发展成为到现在的由报纸、边锋资讯、24小时APP、微信矩阵、微博、钱报网等组成的全媒体矩阵和24小时在线的立体传播平台,用户数超千万。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全媒体集群,要构建以互联网传播为主渠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必须重塑传播关系、生产流程和组织架构。《钱江晚报》总编辑李杲介绍说,在这轮改革中,《钱江晚报》将通过重塑流程,实现各媒体产品的一体化生产、一体化运营,以及内容的一键分发和互相导流,形成具有多种功能的一站式全媒体营销平台。简单来说,生产流程上,就是以“24小时”客户端为主要发布平台,以24小时在线全天候发布组织生产,《钱江晚报》媒体集群的所有产品都在“24小时”上呈现,形成新闻合力。不同媒体产品之间形成环流、有效协同,在用户资源和流量上互相引流,在内容生产上互相促进,最终实现优质内容多渠道分发与传播。
与此相对应,报社内部的组织架构也将进行全新改革——打破原先单一以纸媒为核心、按新闻版块不同设置的部门架构,而是按照内容、经营、支撑三线并列的原则进行部门重置,实行中心制。每个中心下设若干栏目,栏目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
栏目制的实施是改革的切入口。通过新闻+服务的模式,以栏目、中心制来结构人员分组,报社所有员工,以栏目为基本申报单位进行重组,栏目采取自主申报方式,申报可以与目前的工作领域相结合,也可以跨领域;可以单兵作战,也可以抱团申报。栏目的人员规模由该栏目的传播力、用户数量、经营能力等因素决定。
——媒体融合是人的融合,需强化用户理念。
对传播来说,用户就是阵地,拥有多少用户就占领多大阵地。传统媒体遇到的困境,不能完全归结于新媒体的强势来袭,就行业来说,是同质化产能过剩;微观来说,则是作为媒体首先脱离了读者用户,传统媒体变革,很重要一点,就是要重建用户关系。
竞争的核心还是内容。《钱江晚报》提出,要通过内容人格化+用户相关性,打造精品内容。内容人格化,就是内容要有鲜明的人格特性,而不是千文一面,要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经济,重点打造一批报社自己的“网络大V”和 “网红”;用户相关性,就是生产的内容必须是用户需要的、喜欢的,也就是新闻为用户创造价值。
如何重新找回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传播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怎么让新闻做得更有温度、更有品质、更吸引用户?是很大挑战。媒体融合是否成功,既要看我们拥有的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更要看内容、传播在用户当中的口碑和吸引力。
在这点上,不少都市报已经在实践中。比如《南方都市报》正在打造的“南方名记”以及一直坚持的深度调查。2016年12月12日,南都历时一个月暗访推出五个版的“隐私泄露”调查,报道上线仅6小时,297家媒体转载,新浪微博上总阅读量超过7000万,短短一天,互联网上总阅读量超过1个亿。过亿的阅读量再一次证明,报纸原创精品内容永远是稀缺的,“爆款”永远对用户有足够的吸引力,不管这些用户来自报纸还是互联网。
(二)技术变革:“微软小冰”成晚报特约记者
在《钱江晚报》的30周年庆典现场,一个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萌妹子”微软小冰吸引了大家眼球。这个会卖萌还会写稿的机器人之前已经在《钱江晚报》新媒体中心当了三个月的“实习生”,而这次正式入职报社,成为钱报的一名特约记者。这是微软小冰首次与报业品牌合作,同时,也使她成为国内媒体界首个人工智能记者。
微软小冰的入职,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与钱报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的一个亮点。 “微软的人工智能在全球科技圈处于领先地位,希望《钱江晚报》可以借助微软的黑技术,从数据新闻生产、人机交互体验等方面‘加持’新媒体发展。”《钱江晚报》总编辑李杲表示。
“萌妹子”微软小冰并非只是冷冰冰的写稿机器人,她的“情感计算”框架可以让人工智能在她的记者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小冰可以通过文字、图像、语音等方式与人类对话。基于大数据分析,小冰可以准确追踪受众关注的热点和话题,并以此为基础有的放矢推送信息,让新闻从业者从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新闻产出效率。
这是传统媒体与新科技的一次热情拥抱。
人工智能的参与,给传统报业模式升级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借助机器人,利用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媒体在转型中步子也将迈得更轻快。
(三)热情跨界:站在产业高度,营造新的增长点
“要跳出报业,从产业高度看媒体困境。”论坛上,有老总一针见血指出,单纯围绕报纸不可能有发展,报纸的发展,是一个产业的发展,因此,都市报走出困境,要热情跨界,营造新的增长点,探索新型经营盈利模式。
如何跨界?传统媒体“卖版面做广告”的经营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显然已经落伍。媒体深度融合了,经营也要跟着转变,媒体的整合营销,关键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舆论场如何有效打通,新闻和服务如何有效结合,延伸服务平台、丰富服务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产业的高度,延伸产业触角,建立起符合互联网特性的新媒体市场主体,探索互联网下的新盈利模式。
事实上,各都市报已经在且做且探索。
《扬子晚报》表示,电商社交模式是扬子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和模式。
《大河报》也在寻找新的运作、资金增长模式之路上探索。用产品引领队伍的转型和服务提升,通过产品带来新契机,发现新的内容产品模式。
《重庆晨报》提出多领域突击、多平台生存的概念。媒体是一个大机构生产,而现在传播、阅读的方式正在碎片化,这就需要我们深耕精耕,尽量把过去大规模的生产转化成小分队,化整为零。
《钱江晚报》也在探索以新的运营模式创造新的增长点,即融合型的全媒体中心,在房产、旅游等几个全媒体中心运行比较成熟的基础上,接下来打造健康、教育、体育全媒体中心。在这些原先份额不多、市场不大的领域,努力营造新的增长点。
对都市报而言,站在产业高度,推动内源式增长、滚动式发展的同时,整合内外资源,加强与上下游的合作,集聚不同市场、资本等发展要素,才能借梯登高,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市报在这方面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我们一起走过了30年。那些日子,大城小事,民生百态,伴随着油墨香,是我们的问候与陪伴。
如今,我们又一起站在了下一个30年的风口。尽管惊涛骇浪,我们还将一起走下去,迎着风,向着下一个30年,坚定、坚持地走下去。报社需要转型,但报纸依然坚持坚守——坚持应有的价值观,坚持我们的情怀,坚持了品质,坚持独特的风格。
“那些杀不死我 的,必使我更强大。”
三十而立,重新出发。一切更新之后,黄金时代,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2017,我们南京“扬子”再聚首!
(作者是《钱江晚报》杭州新闻部主任)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