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虞 嘉
项目制下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初探
——以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为例
□ 文/虞 嘉
在应对新媒体的竞争中,广电媒体需要重构广播电视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突破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制约,互动、传播方式的局限,通过项目制等方式加快融媒体人才的培养,实现采集、生产、编辑的融媒体运行。
机制 融媒体 人才培养 江苏广电
虞 嘉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编辑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机制的竞争。目前,传统媒体的困境并不完全是因为平台或者资金,更多是受制于僵化的体制与意识。在2016年“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就表示:“中国电视的频道迟早是要取消的,因为频道是广播电视工业时代的做法。”[1]近年来,传统电视行业虽然在4K等技术方面创新发力,但在提高受众互动性上仍很难突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开始以项目制方式寻找传统媒体互动传播突破口,激发从业人员创作主动性,实现采集、生产、编辑的融媒体转型。
江苏广电总台是全国较早在机制体制上着力改革的电视机构。早在2001年,就以项目制操作模式,在同行中创新推出大型新闻行动《飞跃新江苏》。项目制打破了固有部门限制,鼓励采编人员以节目单元跨部门组成项目组,负责采制一系列节目。逐步形成一个跨部门联合、分工负责、流水线作业、统一核算成本、量化计酬的运行机制,[2]不仅可以在短期内集中优秀人才办大事,更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人力资源的立体利用。
总台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拥有良好的信息筛选、内容组合等优势,以项目制模式为基础,大胆在全媒体人才培养上进行有益尝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你所不知道的中国》。
2014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5周年。江苏广电总台向全台征集以弘扬爱国主义、畅想中国梦为主旨的重大爱国主义题材主题报道方案。最终,广电新闻中心提交的方案《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入选。策划初期,总台就确定融媒体报道方向,在全媒体环境下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尝试生产具有全国影响的融媒体拳头产品。
为顺利完成报道任务,江苏广电总台调集了全台各部门的优势兵力,由广电新闻中心牵头,成立《你所不知道的中国》项目组。来自广电新闻中心、专题部、城市频道、教育频道等部门的120余名精干力量,组成16个摄制组分赴全国各地展开采访拍摄。同时,江苏广电总台新媒体联合凤凰网,派出多路记者随拍摄团队,组成电视记者与新媒体记者的混合摄制组。记者根据各平台传播特点,独立策划,分开采集,联合传播。探索全媒体间紧密协同、内容整合、资源互动互通的运作模式,更好地适应了媒体融合和全媒体传播要求。为将来开展各种新闻宣传工作,改进创新正面宣传,进一步扩大总台报道影响力提供经验参考。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受到各方好评,一举获第三届凤凰视频纪录片盛典“最佳全媒体运营案例”特别大奖、第18届江苏新闻奖、以及中国电视“年度掌声”等多个大奖。《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的成功,离不开盘活机制:项目通过竞标产生,打破部门对题材资源的垄断,并让制片方承担一定风险;培育良性竞争和风险机制,锻炼培养人才,激发生产者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实现对节目制作人员的量化考核,实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机制;[3]特别是一批采编、新媒体运行人才脱颖而出。
2016年,江苏广电总台又乘胜推出《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二季。第二季立足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洋眼看中国”概念成为第二季亮点。
依托卫视频道《世界青年说》打造的TK11品牌,借助其中9位来自世界各地,颜值高、中文好的外国人带出主题,变“展示”为“发现”,变“我说”为“你看”。外拍全程不设固定台本,每个主题开拍前,编导团队与外籍嘉宾沟通,交流想法,而后由外籍嘉宾亲身体验感受,真实记录。为进一步强化团队融媒体作战能力,第二季在已有项目制基础上,分拆成多个小项目,按照项目化要求操作运行,实行流程、品质管控。
在“两微一端”传播中,《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二季尝试碎片化表达模式。节目组原创1分钟动画预告及3-4分钟微片共42条。精心挑选拍摄花絮的微片,加入多种网络元素,采用轻松活泼语态,以更加符合互联网用户习惯的方式制作呈现,传播更具针对性。
自2014年至2015连续两年成功推出大型全媒体新闻纪实节目《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一、第二季后,根据中宣部要求,江苏广电总台又于近日着手《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采制,拟于2017年推出。第三季开启与英国专业制作团队合作模式,目前已成立6个摄制组,总台编导与外方编导对接,并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外景的踩点拍摄。《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将借助与国际一流制作团队合作和西方主流播出平台,打造国际化视听产品,实现国际传播效益的最大化,让节目在“走出去”同时,也让更多西方观众了解一个真实、变化、活力向上的中国。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在当前各种类型媒介的壁垒并未完全破除的实际情况下,传媒记者应该率先具备综合文、图、音、视、网各种媒介知识运用的能力。从理论到实操、从理念到技术,融媒体时代的人才必然是整体的、复合的、跨越的人才。
以《你所不知道的中国》项目制经验为基础,此后的江苏广电大型新闻行动,开始更加注重媒体融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一体化下,以内容产品与用户为导向组织产品架构。正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提到,“重构广播电视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4]在报道内容、手段和整体运作上,打破时空界线,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构筑起立体通透的报道格局,让受众受用,让用户互动起来。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江苏广电总台全媒体大型报道《重走长征路》再度发力,利用新手法、新语态、新技术,力争吸引年轻受众。
《重走长征路》项目组在广电新闻中心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近40人团队,分赴江西、广西、贵州、四川、甘肃、云南、陕西等七个省和自治区,深入数十个县市,呈现15集“拍摄纪实”作为剧透式预热和最终14集体量的系列专题报道,分别于当年9月和10月,在江苏卫视频道《江苏新时空》、地面频道江苏公共新闻频道的《新闻360》以及新媒体客户端正式播出。
《重走长征路》项目组把内容制作、技术实现、营销推广的人才进行再整合,抽调广电新闻中心新媒体部主力编辑组成“两微一端”报道小组,加入前期采访团队,从前期策划、拍摄制作、节目包装、宣传推广,到新媒体互动设计和推出全程参与。一方面如《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二季》一样,不断进行碎片传播,将拍摄花絮、精彩片断,“剧透式”呈现;另一方面,为让观众真正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付出,用汗水去体会长征精神,江苏广电新闻中心的主创人员结合时下最热门的互动运动方式——微信步数,推出“重走长征路公益捐步”H5互动。观众通过捐赠微信运动里的步数,一起达成两万五千里(2000万步数)的目标。结果,网民的积极性远远超出创作者预期。据统计,该项目共有12.6万人次通过摇电视和微信公众号参与活动,捐赠步数达到1亿200万,相当于5个长征的总里程数。
广电采编人员一直以来都重视新闻生产环节,但在媒体运营、营销、渠道等环节,以及新媒体方面非常薄弱。通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重走长征路》,我们发现,媒体融合的趋势要求打破学科壁垒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的界线,重构新闻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专业融媒体新闻人才需要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利用多屏多终端的跨媒体传播意识。
通过一系列项目化全媒体节目运作,我们深切感受到,所谓“融媒体”,是项目的“融”,是机制体制的“融”,更是人才的融合。新老媒体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概念。当下,谁掌握并用好新的媒介,谁就是新媒体。而未来,就是对用户时间和注意力的争夺,人们愿意把日益碎片化的时间放在哪里,把注意力放在哪里,哪里才是赢家。江苏广电总台用大量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2016年两会报道,是首次融媒体在两会报道上的全面竞争,全媒体报道形式成为突出亮点。特别是在广播、电视阵营的传统媒体中,大家将其视为规避自身短板、实现“资源融通、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方式。[5]
2016年全国两会电视报道中,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共推出《黄娴跑两会》《两会e事厅》《图说两会》《两会进行时》《小荔枝微播报》《两会特评》等六大栏目。从受众参与和分享新闻报道上看,《黄娴跑两会》和《小荔枝微播报》最为抢眼。《黄娴跑两会》以工作室模式,以名记者视角,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以小切口引入的方式,成功将观众两会心声与代表委员观点进行勾连。节目融入微博、微信等网络元素,第一时间将民众的“两会期盼”推送到江苏新闻微信公众号开设的“两会朋友圈”,最广泛地收集大家对于两会的意见和建议,让两会报道更接地气。同时又邀请代表委员在“两会朋友圈”提出建议、与网友交流,完善自己提出的建议;而作为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打造的虚拟形象,“小荔枝”微播报,则在内容上以“微”字着手,体现网友对两会议题的关注。同时,为更接地气,播报语态更具网络特色。
通过2016年两会特别报道,我们深切感受到,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制作首先表现为一种针对市场与用户的生产,信息被全面整合之后,再根据不同的媒体渠道特征和用户特征,进行媒体生产制作方式和流程的重构,选择性、精确性地传播给用户,使不同阅读或收视习惯的人,都得以满足。因此,融媒体内容生产能力既是一种整合,又是一种细分。传媒人才需要在全面的融媒体业务制作平台搭建下培养能力,表现为能写、能说、能拍、能录、能编、能策划等“多能”集合;同时又具备诸如:信息拆分重组、数据分析、可视化设计等新兴能力,能够在节目生产中遵循信息表现形式碎片化、精细化的创新规则,制作出与传统媒体内容本质不同的产品。
还是在2016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中,强调要把增强广播电视媒体整体实力作为主要经营目标,要按照媒体融合发展需要重构广播电视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要探索人才激励措施,建立科学合理、适应新媒体特点的人才激励机制。
2016年12月,江苏广电总台正式成立融媒体新闻中心。下一步中心将建立“中央厨房”,梳理采集、生产、编辑流程,整合新闻发布端口,并拟在统筹收视收听率调查、专家评价、新媒体平台传播指数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适应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需要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有理由相信,在项目制带动下,融媒体人才将进一步得到锻炼,产制的融媒体产品,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更加“适销对路”。(作者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编辑)
[1]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电视大会三问电视未来 如何打赢“客厅保卫战”》[DB/OL].人民网.
[2][3] 王永芬.《关于电视节目项目制的透视》[J].传媒观察,2008(06)
[4]广电酷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的通知[DB/OL]. 中广互联网http://www.tvoao.com/a/182335.aspx
[5]王海龙,高丽娜.《融媒体思维打造全新时政报道模式》[J].中国报业,2014(09)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