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00-01
摘 要 阳光体育是一个新的概念和想法,目的是为了提升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而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但是,由于阳光体育并不普及,造成很多人并不知晓阳光体育的内容和目标,使阳光体育的开展相对比较缓慢。本文从解读阳光体育的基本原理开始,分析阳光体育在体育中的作用,从而提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运动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问题思考
阳光体育,指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是,由于我國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心注重理论教学,对学生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致使部分教师和学生都不明白阳光体育的基本概念和由来,也不清楚阳光体育的内容和要求及其作用。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的解读和分析。
一、阳光体育的基本原理
阳光体育,全称是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规定下产生的,从2007年4月29日全面展开,其目的是为提高我国亿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1]。该规定明确提出以下阳光体育的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第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第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终的要求是增强学生体魄和健康;第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须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所规定的要求;第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能与体育教学相分开或者挤兑体育活动,两者应该相互结合和促进;第五,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既要融入体育教学,还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第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做好体育宣传工作,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七,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各个体育部门必须相互合作,加强各个体育部门的组织领导工作,保障阳光体育在全国正常有效地展开[2]。
二、阳光体育在体育中的作用
阳光体育与学校体育两者都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要求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身体健康,培养出学生爱好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一定的体育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阳光体育比学校体育的规定更加明确,有量化标准和时间限制,要求学校一定要给予学生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保障学生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活动不冲突,从而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阳光体育和学校体育两者并不是冲突的,而是相互促进,在体育活动中都占有重要作用。
三、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运动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长期有效的运动计划保障学生能达到体质健康的标准
阳光体育,不是短时性的体育活动,而是一个长期的体育活动,要求相关体育部门认真对阳光体育做好相关的计划和要求,将阳光体育做好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要求体育部门正视体育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上和课外运动上都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概念,既不能将阳光体育和体育教学画上等号,认为阳光体育和课外活动、群体竞赛是同一个等次,那是一种错误认识;也不能认为阳光体育是课外运动的一部分,以为课外运动是无组织无计划的,而阳光运动是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是在课外运动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此,体育部门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循序渐进的工作,逐步开展相关阳光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
(二)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和体育部门的作用保障阳光体育的实施
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并不单单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事,充分发挥好共青团组织和体育部门的作用,能使活动开展更加顺利和有效[3]。阳光体育的经费和支援主要是教育部门提供的,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因而,体育部门和体彩部门的专项基金能为阳光体育添砖加瓦,使阳光体育的开展无经济上的压力,而共青团可以组织人员,将阳光体育的细节工作落实个人身上,使阳光体育顺利开展活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宣传阳光体育的作用。可见,这些部门在阳光体育的开展工作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促使阳光体育活动能够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而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独立来完成这项任务。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必须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理念。要求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以增强体质,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鼓励学生勇敢和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帮助学生的体质得到锻炼,使学生的身体更加健康。各种体育活动必须能使学生的体质在规定的身体素质考核中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要求的标准,因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一个重要评价准则。
四、结语
阳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体育爱好,提升身体素质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邢振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01(04):77-78.
[2]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3] 黄丹彤,刘晓星,练情情.“阳光体育”能改变多少现状[J].教师博览.2012.12(2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