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
社会再一次燃烧起改革的热情,期待再一次升腾在人们的心底。比期待更迫切、更可贵的是实践,是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改革的参与者、推进者。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打响攻坚战。在继续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被寄予厚望。只是,改革的顶层设计并非闭门造车,一厢情愿。如何重塑改革动力机制,在与基层实践和群众诉求的密切联系中汲取改革的力量,在超越部门利益的制约、协调多元群体的纷争中坚守改革的公平?如何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入、参与、推进改革的进程?
我们见证了底层创造的力量。
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手印的“大包干”,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小企业改制中的股份合作制,还有闯过户籍藩篱挤进城市大门的自发民工潮……这一幕幕雄壮的景观,构成了中国改革编年史上最光彩的篇章。30多年过去,今天我们在基层改革实践中所领略到的,更多的是政府的创造,资本的创造。如在城市化浪潮中政府让农民以承包地换保障、以宅基地换住房的“两个置换”;推进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农村新社区”;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品质的“腾笼换鸟”,还有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在政府政策鼓励行政强势推动下的资本上山、资本下乡和资本进村……可是,这些创造是否保障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权益公平?真正的农民自主参与、自主发展的创造在哪里?凝聚改革共识,要促进利益共享。但是,没有表达,何来共识?没有参与,怎保共享?
政府干预市场的边际要清晰,政府主导改革的取向要理性。尊重民众的实践探索,呵护民众的首创精神,这是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之道和深刻启示,我们应当记住,倍加珍惜。如此,才能始终保持锐意改革的生气,持续迸发推动改革的激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强调顶层设计的同时,充分肯定了人民首创精神的重要性,允许摸着石头过河。从改革实际情况看,应当从三方面理解这种兼而有之的必要性。
首先,改革永远都是在实践中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正是发端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当前,我国的转型与改革远未完成,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的传统应当继续发扬。
其次,改革必须满足实际需要。我国是转型发展的大国,全局和局部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只有对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统筹考虑,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才能增强改革的有效性。
最后,行之有效的改革,大都是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的产物,只有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包容失败,才是尊重规律、尊重实践。过去30多年,正是因为有深圳等经济特区争当改革的“先遣队”“侦察兵”,一大批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改革政策才得以在全国推广。
(摘编自《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