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幼儿园 李 丹
艺术活动:快乐的面条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幼儿园 李 丹
适龄目标:大班
设计意图:艺术活动“面条舞”选择了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活动中的背景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清晰,有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活动抓住幼儿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结构,并理解音乐的性质,体验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作的乐趣。
教学详案教案备注[课时建议]1课时[活动目标] 1.让幼儿听音乐,感受乐曲中节奏的明显变化。2.了解面条在被煮的过程中不同形态的变化。3.让幼儿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这一环节让孩子感知、明了三种面条儿的三种不同形态,并引导他们能说出直直的,硬硬的等词语。[活动准备]音乐、煮面条视频、纸、笔、挂面、厨师道具。[活动过程]一、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师:瞧!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呢?幼:挂面。挂面也是面条的一种。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挂面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直直的、硬硬词语。师:你们见过煮面条吗?老师这有一个煮面条的小短片,待会儿你们要边看边想——面条在煮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观赏无声视频。师:谁来说说,面条在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幼:直直的、硬硬。师:把直直的硬硬的面条放进锅里,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变化?幼:变软了,变弯了。师:当水开了的时候,面条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幼:在翻滚、转圈、跳动等等。小结:把直直的硬硬的面条放进锅里,面条沉到锅底会慢慢的变弯、变软。火越来越大、水温越来越高,水沸腾后面条会浮起来,加快速度不断地翻滚、旋转、扭动、跳上跳下纠缠在一起。二、欣赏乐曲,在音乐的伴奏下用丰富、有趣、夸张的动作表现煮面条时面条的变化。1.观看有声视频,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巩固对煮面条过程的认识。师:刚才,我们的面条在锅里扭动、翻滚就像在跳舞。为了让我们的面条舞动得更加优美,我给它配上了一首好听的乐曲,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有声视频,幼儿观看后提问: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好听吗?这首乐曲一共有几段?2.分段欣赏乐曲,并创编动作。提醒幼儿:面条煮熟后,一定要记得关火。
[活动延伸]组织幼儿亲手尝试煮面条,直观地感受面条不同形态的变化。师:刚才听到的曲子一共有三段,分别表现了面条的三种不同形态。我们先来听第一段音乐,仔细想一想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面条?放第一段音乐,教师画图谱。师:直直的硬硬的面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创编第一段动作,并随第一段音乐练习1~2遍。师:我们再来听一听第二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适合表现怎样的面条?放第二段音乐,教师画图谱。幼:软软的面条。师:软软的面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创编第二段动作,并随第二段音乐练习1~2遍。师:最后一段音乐表现的是怎样的面条呢?幼:不断翻滚、扭动、跳上跳下的面条。师: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创编第三段动作,并结合音乐进行完整的表演。三、游戏:煮面条。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2.幼儿跟随音乐游戏一次。师:现在让我们边听音乐边一起来游戏吧。播放音乐,教师扮演厨师边做动作边提醒幼儿变换动作。四、分享快乐,结束活动。你们玩得开心吗?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煮面条,还创编出了这么优美的“面条舞”。通过视听环节让幼儿分辨出这首乐曲共有几段。利用图谱让幼儿更加明确乐曲的三段式结构,并能根据音乐的变化用创编动作表现出3种不同形态的面条。教师扮演厨师、幼儿扮演面条,小面条被教师“煮”到锅里后要根据音乐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形态。
反思:
在艺术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音乐游戏教育模式是: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欣赏,然后教动作并告知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师所说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一遍又一遍直到孩子“学会”为止——这种既枯燥又缺乏吸引力的教学过程完全没有体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因此,我选择了这节音乐游戏活动“快乐的面条”,想通过这个活动给幼儿一个舞台,让他们将生活中的体验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在活动一开始我先引导幼儿一起回忆面条从下水到煮软后的变化;接着我和幼儿一起分段欣赏、熟悉音乐;在幼儿掌握了节奏后,我开始和他们一起创编动作,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欢快地做着各种有力的、柔软的和快速缠绕的动作——有的微微张开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头、肩、腰都在轻轻地扭动,有的双手抱肩转起了圈,有的双手放在身后慢慢地转了起来……孩子们的创意令我惊讶和欣喜,那一刻,他们仿佛真的变成了一根根小面条,那么投入,那样充满激情地舞蹈着。
活动中的每一环节似乎都是在“玩”,但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孩子们感知到了音乐的内涵,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只有这种身心完全释放的活动,才是幼儿需要的,也只有在这里,孩子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的不足在于在孩子的创编方式有点单一,整节课堂把孩子抓得太紧,如何让那些想动的小面条也舞动起来还得好好地思考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