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幼儿操作行为的表现特征研究1

2017-02-13 11:00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张珊珊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班建构区域

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 张珊珊 白 艳

区域活动中幼儿操作行为的表现特征研究1

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 张珊珊 白 艳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各种操作行为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有相对稳定的年龄特征和一般特征表现,这些特征的梳理和总结对教师整体把握区域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持续的“定点观察”和“追踪观察”,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操作材料的行为(包括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及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总结了幼儿操作行为的年龄特征与一般特征,综合分析幼儿操作行为的表象及规律,并以此作为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的依据。

一、观察和解读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操作行为

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但实践中,教师往往把幼儿自由游戏时间看做他们在休息或从事其它工作的机会,即使教师有观察的意识,也会被为什么观察、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解读、如何支持等问题所困惑。

㈠为什么观察

观察不是漫无目的地看。在区域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有很多值得教师观察的操作行为,在开始观察之前,教师应先明确自己的观察目地,并根据目地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有目地观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特定幼儿的表现或特定区域中幼儿的表现,还可以帮助教师通过观察获得有针对性的经验和反馈,从而帮助教师对区域活动做出更有效地规划或调整。

㈡怎样观察

教师可根据观察目地选取不同的观察记录表,将图表和文字观察记录相结合以获得更为全面的信息,从而了解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交往的情况、学习的情况、如何获得有价值的经验等。观察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等。在观察的同时,避免为了记录而记录或只记录闪光点,要尽可能客观详实地记录幼儿在区域中的行为和表现。

㈢观察什么

行为观察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被观察者的外在表现,还要深入思考: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的行为表现真的能代表这个孩子的内在意识吗?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幼儿游戏的主题,幼儿对哪些材料表现出了探索的兴趣,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分配,游戏中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互动,不同幼儿对相同材料表现出的不同玩法和发展水平等,在“观”的同时用心去“察”幼儿操作行为背后反应出来的内在意识。

㈣如何解读

虽然观察者在尽量客观地记录观察对象的一举一动,但观察者的主观意识会不可避免地介入观察过程,因而教师应运用一定理论或观点对已有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与分析,合理地说明影响幼儿游戏发展、变化的原因,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联系,揭示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在克服偏见和信息遗漏的基础上,结合观察目的和幼儿年龄发展水平解释观察记录的结果。教师需要看懂幼儿的行为逻辑,不能把自己的主观猜测强加在幼儿身上,更不要急于去干涉。

㈤如何支持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基于观察获得的有效经验,结合对观察记录的解读,与幼儿一起对区域环境、区域材料做出相应调整,形成“游戏—观察—解读—调整—再游戏”的良性循环,使区域活动和幼儿园的课程、教学活动形成密切有机的联系,使幼儿的学习成为主动积极、有意义的活动。

二、区域活动中幼儿操作行为的年龄特征

㈠小班幼儿操作行为表现特点

小班幼儿游戏主题不稳定,目标意识淡薄,注意力容易转移,有时一个小小的物品或动作都会让他们忘掉原来的游戏,随即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小班幼儿常常热衷于敲敲打打、插插摆摆等重复性活动,喜欢模仿、重复他人,并在模仿中不断学习。会对老师操作示范过的材料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在不改变操作要求与方法的前提下,也能百玩不厌、自得其乐。此外,小班幼儿还表现出难以区分现实和虚拟的情况。

小班阶段幼儿的游戏水平多处于独自游戏及平行游戏阶段,经常是独自一人静静地操作,虽然幼儿间有一定的交流,但基本上是与他人争执时的一些简单词句或操作中的自言自语,合作行为相对较少。

㈡中班幼儿操作行为表现特点

中班幼儿乐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能尝试根据操作提示或要求操作材料,有了目标意识,能从操作成功中得到满足感。

中班幼儿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合作行为开始出现但不够深入,经常以替代别人完成任务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材料的争夺、不能遵守规则等行为是矛盾的主要导火索,如果能适时地引导,这些矛盾有时也是合作行为出现的契机。

当操作中有了新的发现或获得成功时,他们会主动用语言将情绪或发现表达出来,急于讲给同伴和老师听,乐于和同伴分享。

㈢大班幼儿操作行为表现特点

大班孩子更热衷于通过亲自尝试获得更多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满足于“是什么”,更热衷于“为什么”的探究。不满足于老师提供的内容,更乐于自主选择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或确定活动主题),参与活动更加积极,更明显地体现出活动的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重,成功时会表现出明显的喜悦和成就感,失败时也会表现出沮丧。

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大班幼儿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乐于进行需要合作和竞争的活动,也会将其他区域的活动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活动中,如会把手工区内制作的衣服、帽子、点心等送到商店去卖,把小厨房制作的餐点送到娃娃家等。

三、区域活动中幼儿操作行为的一般特征

㈠想象是幼儿游戏的核心行为

在幼儿的游戏中,假想行为和以物代物使得游戏得以顺利展开,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生活经验的再现、不完全再现和创造性再现是推动游戏发展,特别是角色游戏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把建构区的积木当成电话,把小医院的医药箱当成飞行员的工具箱,把圆形的纸当成饼干、烧饼等,通过想象来满足自己游戏的需要。

㈡材料和幼儿操作行为呈现出互相影响的双向关系

材料影响幼儿的行为方式,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材料的操作方式,相同的材料在游戏中反复出现,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一方面辅助材料可能会推动游戏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材料选择不恰当或数量不合适也可能起到反作用,如教师曾在大班的一个建构区投放了陀螺,本意是想通过投放不规则材料刺激幼儿拓展建构行为,但后来发现建构区变成了陀螺的竞赛场地;在中班的一个建构区投放了大量的小汽车之后,幼儿则将建构积木束之高阁,玩起了赛车游戏。

㈢新玩法和冲突的出现都有可能促进合作的产生

新的游戏玩法的出现不仅可以增加幼儿游戏的兴趣,还能为幼儿提供与伙伴合作游戏的机会。此外,冲突的发生也是开启合作的诱因之一,如在建构游戏中发生与伙伴的身体碰撞或与伙伴建筑物的“相撞”这一偶然事件,有可能导致合作的发生或两座建筑物的结合。

㈣书写、绘画、照片等符号表征记录可以让拓展幼儿游戏深入发展

通过书写、绘画、照片能让幼儿的游戏进一步具备高水平游戏的特点,它们不仅能使我们看见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还要求幼儿思考:我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我在做这个科学小实验或我怎样让别人知道搭建这一作品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和想象创造呢?实践表明,这是一种有效的记录和记忆,如建构区的设计图纸、小餐厅的点餐记录、洗衣店的记录纸、快递公司的快递单、小医院的挂号单和就诊记录、科学区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等都能很好地拓展幼儿的游戏。

参考资料

[1]蔡春美,洪福财.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区域活动中幼儿操作行为的案例研究”(课题编号:SGH1370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小班建构区域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分割区域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区域发展篇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