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斯纳方法中的“重复练习”研究

2017-02-13 00:46何雁游溪
关键词:方法

■何雁 游溪

迈斯纳方法中的“重复练习”研究

■何雁 游溪

“重复练习”由戏剧大师桑福德·迈斯纳独创,是迈斯纳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基础训练。通过“重复练习”,演员能逐步掌握基于情感冲动和本能的表演方法,提升“在想象情境中真实地生活”的能力。从发展现实主义表演教学、表演理论及表演实践的层面上来看,“重复练习”不仅极具科学性,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迈斯纳方法 “重复练习” 冲动 现实主义

在当下多元化艺术生发的环境下,在国内大众对多样化文艺的需求中,为加强面向未来的戏剧影视文化建设,表演艺术的发展对国民“价值取向”与“情感层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对20世纪以降还在不断更新着的表演生态及其衍生的新问题作出思考和回答,找到顺应时代发展的科学化表演方法和表演理论做支撑,这是所有表演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重要命题。从历史回溯的维度来看,在中西方出现过多种多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演体系,能够经得起岁月沉淀与时代冲刷的表演方法,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进行理性分析和借鉴学习的。迈斯纳方法就是这样一个经过岁月洗礼、极具研究价值的表演方法,它为我们展示了美国现实主义表演方法的文化肌理和丰富内涵。

迈斯纳方法是由美国表演大师桑福德·迈斯纳所研发的一套演员训练方法,它在国内可能还不为大家所熟知,但提起“方法派”(The Method),国内了解表演艺术的人都耳熟能详。即便桑福德·迈斯纳宣称自己从未直接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下简称“斯坦尼”)学习过,但其方法所依据的基本原则与衡量标准脱胎于斯坦尼的初始设置,从而被后人贴上了“方法派”代表人物的标签。诚然,迈斯纳方法与斯坦尼体系及“方法派”,其基本手法是以塑造符合现实主义标准和原则的人物形象为最终目标,然而,迈斯纳在其62年的教学生涯中,出于某种不愿被“他者化”的文化身份焦虑,坚信美国人应该有自己的表演方法,于是他开创出了一套独特的表演训练方法,包括“重复练习”“即兴反应”“情绪准备”“独白与对白练习”“白日梦与幻想力训练”等核心内容。在迈斯纳的所有方法中,最为特殊、也最具有辨识度的一种训练模式——“重复练习”,是迈斯纳整套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只有通过此练习,演员才能根据在演对手戏的演员身上获得信息从而做出真实的反应,在表演中实现“行动的真实”(Meisner&Longwell 22),达到“在想象情境中真实地生活”(8)的最终目标。

一、“重复练习”的核心内容

“重复练习”是迈斯纳研发的一套结构严谨、层层递进的即兴训练系统。正如英文“Repetition”一样,“重复”意味着“又一次出现,又一次做”(《现代汉语词典》175)。“重复练习”类似于体育运动学上所说的重复训练,是让训练者通过对同一动作或技战术的多次重复,强化条件反射,达到使运动员掌握和巩固动作或技战术的目的。在表演领域,迈斯纳的“重复练习”首先从注意力(倾听)训练开始,经过接收(观察)训练、反应(感受)训练,再到基于“重复练习”基础之上的“敲门练习”等,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系统地完成这一套练习差不多需要两年的时间。

(一)注意力(倾听)训练。在这一阶段,A和B面对面坐着,A集中注意力观察B,然后把看到的B的某一些外在特征简单地用语言说出来;B集中注意力听A说话,然后重复A说的每一个字。A和B就这样一直专注对方,循环往复地说同样一句话,一般持续10到20分钟,直到被老师叫停为止。例如:

A:你穿了一条黑色的裤子。

B:你穿了一条黑色的裤子。

A:你穿了一条黑色的裤子。

B:你穿了一条黑色的裤子。

……

这是“重复练习”的初始阶段,A和B要把各自的注意力放在对手身上,听对方说什么,而不是关注自己。B不能因为听到A说“你穿了一条黑色的裤子”之后就回答“对,我穿了一条黑色的裤子”,因为在这一阶段,A与B所说的话语要完全一致,甚至语气语调也是一样的,就好像正在照镜子的人一样,举手投足都丝毫无差。这种简单机械的“重复”是为了让演员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关注和倾听对方,即所谓的“真听”。

(二)接收(观察)训练。在这一阶段,A仍然要集中注意力观察B,然后把看到的B的某一些外在特征简单用语言描述出来;B要接收A说出来的信息,并将A说的话换成第一人称主语进行重复。A和B做完这一组“重复练习”之后,迈斯纳会将两人进行互换,让B开始观察A,起头展开新一轮的“重复练习”。A和B就这样轮回,重新开始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练习”。例如:

A:你穿了一件蓝色外套。

B:我穿了一件蓝色外套。

A:你穿了一件蓝色外套。

B:我穿了一件蓝色外套。

……

B:你戴了一块电子手表。

A:我戴了一块电子手表。

B:你戴了一块电子手表。

A:我戴了一块电子手表。

……

A:你的发型很酷。

B:我的发型很酷。

A:你的发型很酷。

B:我的发型很酷。

……

这一阶段的“重复练习”,通过A与B之间循环往复的“观察与接收”,除了让演员具备强大的专注能力之外,还能够使他们真正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对手身上,认真地去观察对方,即所谓的“真看”。

(三)反应(感受)训练。这是“重复练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A继续集中注意力观察B,然后把简单的外在陈述变成对B的感觉描述,例如,“你面带愁容”“你现在很开心”“你讨厌我”等等,抓住B在那一瞬间给自己的感受,并用简单的语言叙述出来。B不仅要接收A说出来的信息,还要能让A的语言或行为影响到自己,然后用第一人称重复A的话。A和B在重复的过程中,其中如有一人在当下的情绪或行为发生变化,另一人须对对方作出反应,并用语言描述出来,然后,A和B接着在这种“重复”的基础之上不断进行着新的“重复练习”。例如:

A:你看起来很平静。

B:我看起来很平静。

A:你看起来很平静。

B:我看起来很平静。

……

(B开始对这种机械性的重复产生厌倦。)

A:你认为我很无聊。

B:我认为你很无聊。

A:你认为我很无聊。

B:我认为你很无聊。

……

(A开始被B的语言激怒。)

B:你在生我的气。

A:我在生你的气。

B:你在生我的气。

A:我在生你的气。

……

这一阶段是迈斯纳“重复练习”的精华部分,这比前阶段的“重复练习”更为复杂,做训练的人不仅要能读懂对方内心的潜台词,注意在那个时刻对方身上发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还能够让对方的行为和情绪影响到自己,从而做出即兴的反应。这样一来,演员从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和情绪起伏开始,抛除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交流和反应当中,让自己的情感、情绪随着交流的深入而自然生成,即所谓的“真感受”。

(四)“敲门练习”(Doors and Activities)。这是在“重复练习”基础上展开的进阶阶段。A在舞台上的室内做一件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并且这件事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A产生紧迫和压力感;B带着上场任务敲门进入,坐在A身旁,认真观察A的状态,并开始进行第三阶段的“重复练习”。A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自己要做的事情,要找到自己在“做事情”与“重复练习”之间的微妙平衡。其中当A被B打扰而感到烦躁时,反应也是即兴的、当下而真实的。A和B须要根据对方的情感变化而作出即兴的反应和改变,这样就完成了一出类似于即兴表演的练习。在这样重复描述性话语的过程中,演员必须要在做这个练习时专注于对方,认真观察、倾听和感受对方,即所谓的“真听、真看、真感受”。

在迈斯纳看来,伟大的表演就取决于演员对周遭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冲动性反应。从初级阶段到进阶阶段的“重复练习”,使演员逐步形成了一种源于内心冲动的“自发性重复”,这就为培养演员注意力,开发演员“即兴反应”这方面潜力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

二、“重复练习”的主要作用

迈斯纳方法的目标在于让演员具备“在想象情境中真实地生活”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打好“重复练习”这个坚实的基础。在被迈斯纳本人称为“机械化”的“重复练习”中,两个学员面对面,其中一个观察对手,并说出自己观察之下的即时所获,而另一个则保持倾听,重复对手所说的话,两人不断互相重复,直到其中一方从另一方身上接收到了新的信息并自主产生了作出改变的情感冲动,从而改变话语。“重复练习”体现了迈斯纳方法的诸多精髓,在生理学、心理学、艺术创造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表演实践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重复练习”的生理学作用:帮助演员有效提升表现的技能

无论是练习舞蹈,还是演奏乐器,或者练习体育竞技项目,如果要熟练掌握任何一门技能,都需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重复是为了精进技能,重复练习能帮助艺术家和运动员将动作完成得更轻松、迅速而精准。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一天要投几千次球,通过几千次的重复从而让投球这个动作成为他的第二天性。迈斯纳的“重复练习”也是如此,它把“倾听”这个行为变成了习惯,把观察变成了自觉,把感受变成了自己的天性。通过多次重复,生理上的条件反射得到了强化。

科学研究证明,人体大脑和脊髓中存在灰质与白质两种神经组织,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起着处理信息的支配作用;白质主要由神经元中被髓鞘包围的突起构成,起着传递神经冲动的作用。为了让身体作出反应,信息由大脑的灰质经过处理发送到脊髓,再通过白质传导到达肌肉。在传导信息的过程中,白质内部的神经纤维——轴突被一种叫髓磷脂的脂肪物质包裹,这种髓磷脂在传输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髓磷脂就类似于电线的绝缘外皮,它能隔绝电信号和外界的接触,从而使电信号能更有效地在神经通路中传输和移动。一些医学实验发现,人体内的髓磷脂会随着不断的重复刺激而改变,语言、动作的重复可以增加髓磷脂的层数,层数越多,越能将神经元信息和外界隔绝开来,减少外界对它的干扰和损耗,形成一种信息可以从大脑直达肌肉的高速通道,能够帮助表演者在心理活动和身体反应之间进行无碍高效的连接,做到真正的身心合一。可见,“重复练习”可以影响并改变我们大脑的内部工作,有效地帮助演员使用生理上的条件反射及身体本能的感性冲动去接纳并作出反应,从而更真实地进行表演。

诚然,增加髓磷脂的层数并不只是简单的与重复动作的时长挂钩,它是和练习的有效时间长短紧密相关的。因此,“重复练习”的质量和效率更为重要。迈斯纳要求演员在做“重复练习”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他会在课堂上建议演员专注于手头的任务,将潜在的干扰源降到最小化;在“重复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慢一些,协调建立在重复的基础上,先不管做得对还是错;在频繁的重复中有计划地安排休息,把训练时间分成若干次有效时间的练习;让演员在大脑中反复想象一些细节来进行练习,仅仅用想象来强化,这和他在后来提到的“情绪准备”与“幻想练习”密切相关。

(二)“重复练习”的心理学作用:消除心理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

据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心理定势是所有人心理活动中都存在着的一个领域,它是由“外部因素(主要指客观现实环境)和内部因素(以个体需要为核心内容)同时作用下形成的完整的心理状态。定势一旦形成,便给予这个人随后的心理活动和即将要实现的某种行为以一定的方向”(纳奇什维里11)。那么,当一个演员在其艺术创造活动中,进入到自己所需要的、并且即将得到满足的规定情境中时,他就会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好一种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准备形成后,便会成为某种无形的制约力量,影响着整个表演过程,所以心理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消极负面的影响就在于,很多演员习惯于提前构思好角色,设计好动作,希望在演出时能够十全十美地表达他的所有分析和理解。如此一来,演员就会习惯已经熟练掌握的不假思索的反应行为和适应行为,从而产生思想上的惰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表演习惯。所以说,若想要提高能力,就必须从冲破思维定势开始。

迈斯纳的“重复练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突破心理定势和极限,使演员的状态达到新的高度,最大限度地激发演员的潜力。因为人类在思考时的心理定势往往源于对自我需求的过度关注,而思考的停止将使人舍弃对自我的过度关注。做“重复练习”的两个人在“机械化”的不间断重复中无暇动用大脑思考,把从关注自我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关注眼前的对手之上。与此同时,当“重复练习”反复进行时,演员将逐渐忽略言语的字面意义或文学意义,开始注意言语背后的动作或行为动机,亦即我们常说的“潜台词”,于是“听”在这一时刻将变成一个有机行为。当然达到这一步的前提是演员关闭思考和注意力向对手的投射:思考的关闭终止了演员脱离现实的“臆造”,注意力完全放在对手身上则保证了演员能时刻活在当下。在这个过程中,演员的自我关注所带来的心理定势就被逐步消解,在不经意间就剥去了一切虚饰和设计好的面具。

我们根据心理学试验测定的结论——“凡一切新异刺激都引起注意”(彼得罗夫斯基209)——可知:当演员对对手高度关注时,双方完全真诚地向对方敞开心扉,也只有基于完全真实、毫无保留的感受对方,演员才能接受到对方言语背后的行为的新异刺激,并藉此下意识地做出当下即兴的反应,而他的反应又反过来带给同样全身心观察、倾听和感受自己的对方以新异刺激,从而消除了心理定势给演员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了表演活动真实而有效地进行。

(三)“重复练习”对表演的作用:逐渐找到情感传达所需的冲动

迈斯纳是用一个机械性甚至带有强制性的“重复练习”,让演员首先脱离日常交流,却能最终回归到比日常交流更加自然、有机、充满生命力的交流中。可以说,在“重复练习”中,演员与对手之间的真实情感交流不仅帮助演员消除了在身处舞台环境、观众窥视下不自觉形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虚假、作状、设计、紧张、杂念过多以及自我封闭等问题,更使他将注意力完全投射给对手,能够全身心地接收和感受彼此,能够时时刻刻活在当下并即时追随自己的情感冲动。

在经过大量的“重复练习”之后,进入文本训练阶段,迈斯纳让演员说独白时,不要执着于所说的文本,而是忠于角色内心的情感或情绪,在一种本能冲动之下,台词就会自然而然地说出来,具有真实、感人的效果。在对白训练时,迈斯纳会让一方先说台词,另一方专心倾听,观察对方的情绪,感受到了内心冲动之后,再说自己的台词。若感受不到对方的情绪或内心冲动,可以重复对方的台词。迈斯纳希望文本不要成为学员的负担,而是希望他们体验到内心的冲动之后,再说出台词,哪怕感受到的情感和台词内容相反,他认为那也是真实的。迈斯纳训练演员在情绪到达临界状态时进行的独白或者对白,就是一种关乎当下的、本能的、真实的、自然的冲动性反应,能够在规定情境下产生真实的共鸣。

迈斯纳所强调的那种当下的、本能的、真实的、自然的“冲动”,不仅是所有艺术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也是艺术传达活动所必经的阶段。在表演过程中,如果演员习惯用意识去控制自己的直觉,就会产生冲突与杂念。这些演员在舞台上,他们就站在那里,等着自己的台词出来,不听周围的环境,不听其他人在说什么,把自己隔绝在想象的世界之外。而“重复练习”的核心是:倾听,注意力从自我中解放。演员在“重复练习”时专注于对手,和对手保持连接状态,使用自己的直觉冲动去做反应,也就是练习用无意识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去探索自己的直觉,在表演时去作直觉性的反应。经过大量的“重复练习”,演员在舞台上接收到来自对手的信息,将其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全积聚在脑海里,一旦这种体验积累升华到不吐不快的程度,演员的情感冲动就会像开闸的洪水一般喷涌而出,从而使自己的表演在舞台上呈现出“活生生的”人的状态。而一旦遇到没有冲动的时刻,演员就会因为恐惧而开始去“演”角色,这就是虚假的表演,此时迈斯纳就会立即要求演员回到“重复练习”,找到自己的直觉冲动。可以说,迈斯纳给了表演者更具体、更具指示性的方法,即通过“重复练习”,帮助演员消除心理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找到情感传达所需的冲动,有效地提升表演技能。

三、“重复练习”的重要意义

“重复练习”目前在美国以及全世界的多所专业院校与知名剧团中大受好评,被广泛推荐。其中,位于洛杉矶的桑福尔德·迈斯纳艺术中心提供为期两年的迈斯纳课程,每一学期之初都会开设为时三个月的密集型“重复练习”,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完成即兴练习。经过这个阶段,学员们会逐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对手的身上,从而彼此影响产生真实的反应。随后会进入简单场景的练习,继续深化前面内容,锻炼生活在当下的能力。再往后会通过大量的即兴表演,提高演员的真实感,拓展其情感的深度。经过训练,演员将会在舞台上和镜头前,展现出更为真诚、自然的人的状态。上海戏剧学院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系统引进过迈斯纳方法,给全国的表演教师和研究生开设了迈斯纳训练课程,很多学习过迈斯纳方法的人都认为,迈斯纳方法的“重复练习”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对未来的表演教学和实践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表演实践:促进国内表演生态的良性发展

国内表演的模式化和概念化,导致了演员与演员之间的关系不够真实可信,缺乏一种鲜活的交流、当下的反映和真实的氛围。我们的很多演员喜欢提前设计,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容易在舞台上忘记第一次作为真实人物当听到这句台词时所产生的真实感受,而是通过记忆让大脑背会了这句台词。这样一来就变成了用思想去演戏,而不是用心去感受,我们以往总说的“真听、真看、真感受”就变成了一句空喊的口号。而对迈斯纳而言,表演是重现真实情感的人性反应。他觉得演员的工作就是要为舞台上将发生的事做准备,他相信最好的表演是由演员对即时环境的自发性反应构成的。他设计“重复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去除演员的表演手段中的知性元素,使其成为一个能对自己所处环境、正经历和已经历的情况做出自发性反应的人”(Meisner&Longwell 8)。这样的表演才让人觉得真实有感染力,他们的演技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其实对于很多演员来说,并没有像明星一样拥有那么多的机会和平台,所以他们必须依靠不断的表演实践才能提升专业上的知名度。而那些“小鲜肉”和“小花”们想要实现从偶像派到实力派的转身,就不得不提高演技,摆脱掉“没有演技”的“面瘫式”表演或是只会“瞪眼”、“噘嘴”等比较外显、矫揉造作的表演方式。迈斯纳方法要求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深入角色内心世界,进行一种当下的体验,迈斯纳既希望看到有深度的演员,也希望看到演员是有复杂心理的人,希望演员能把隐藏在台词背后的意思一层层揭示出来。只有由内而外地真实地把握人物,训练自己能进行更多层次、更有深度、更为细腻的表演,在想象情境中真实地生活,才能给观众带来了更多惊艳的角色,这样国内表演的生态环境才能慢慢好转起来。

(二)表演教学:实现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

目前,国内很多表演课堂做的是“老师什么样,学生就什么样”,极易让表演教学落入“工具理性”的陷阱。表演教育者对于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教育观念,应该摆正心态、实事求是、扪心自问:多年来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否存在僵化的现象?我们是否有必要对我们目前的教学手段、教育理念进行彻底的检视和深刻的反思?迈斯纳方法中的“重复练习”是基于让演员回归到自己的情感冲动和牢牢根植于本能的表演这一原则而研发的。可以说,所有好的表演都发自内心,而不是靠想出来的。迈斯纳做的不是“老师什么样,学生就什么样”的表演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学会作为一名演员体验活在当下的感受,学会真正“做”的含义,通过即兴、情感的真实和个人的反应,掌握在规定情境下产生真实共鸣的技能。

研究迈斯纳方法能够更好地厘清表演教学的文化脉络,将其引进国内表演教育体系的意义不言而喻。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除斯坦尼体系之外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并未做过多涉猎。其实,我们不应追求某种表演“体系”而固步自封、作茧自缚,学习借鉴他人的目的只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术交流,加强理论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以新理念引领表演艺术的现代化。迈斯纳方法能够让我们能更健康地运用和认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因为迈斯纳方法与斯坦尼体系在对真实美学的追求、对艺术功能的定义等方面,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迈斯纳方法的引进,与国内目前的训练体系非但不矛盾,反而是有益的发展和补充。迈斯纳方法从“重复练习”入手,挖掘人的内在潜质,同以逻辑和理性入手的传统训练法相比,更加接近当下哲学思潮对人类本体和价值理性的思考与理解。

(三)表演理论:丰富现实主义表演的理论内涵

国内关于表演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斯坦尼早期的理论方面,而对于斯坦尼中晚期以及其他戏剧大师表演方法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众所周知,斯坦尼一方面以反布尔乔亚式的姿态成功打破了十九世纪末戏剧舞台上那种矫揉造作、虚假浮夸的表演模式;但在另一方面,其体系也被某些后人推上神坛,将之引入到一种政治领域与社会空间,使其成为权力和观念的代孕者。“苏联将斯氏的‘体系’化为社会写实主义的样板,美国则以自己的个人主义将斯氏简化为‘方法演技’……”(钟明德173)。然而,迈斯纳开创的特有体系在国内除了几篇对于美国“方法派”译介性文章中可以散见部分零星介绍之外,几乎没有更多的研究了。

我们知道,让任何一种事物速朽的方法,莫过于让这一样东西无限地繁殖,使之成为所谓的“一切”或“所有”等僵化固定的东西,如同一滩丧失了活力不再发展的死水。同理,任何一种表演方法和模式一旦成为“所有”、“一切”,它就必然会被另一种“所有”、“一切”所终结。一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把目光只聚焦在斯坦尼的现实主义表演上,对其他一切表演方法都持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其实,从写实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新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梦幻现实主义等等,还有无数的关于现实主义表演的定义,基本上却难以廓清和解释漫长的、动态发展的现实主义表演艺术。现实主义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广阔、一直处在动态发展中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传统守旧的现实主义概念只能让未来表演艺术的观念陷入治丝益棼的混乱局面。

面对日新月异的戏剧影视技术手段和日益多元化的大众审美需求,原有的表演实践与表演理论已经难以突破且困于表达,表演界正期待着一场复兴。迈斯纳方法从某一方面,丰富了现实主义表演的理论内涵,“重复练习”正是这样一个极具样本价值和指导意义的表演练习。它植根于迈斯纳对于绝对真实感的艺术理想和美学原则的不懈追求,综合性地囊括了斯坦尼体系归纳的舞台注意、交流、适应等数个元素,并跳出体系框架,回归到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本身之后对这些元素进行了创造性的解构和重组。也许很多人还会不了解、不理解或者质疑这种练习方法,但在新时期纷繁复杂的表演领域中,多元的、积极的因素正在生长。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因此,理论的多元化格局是正常现象。面对国内学界的争鸣与质疑,我们要坚信,斯坦尼体系永远都不会是表演艺术史上的“落日辉煌”,其他人的表演方法也并非来自蛮夷戎狄的“洪水猛兽”,一味地守旧和盲目的接纳都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积极的心态以及宽广的胸怀来迎接和开创崭新的未来。

彼得罗夫斯基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

[Peterlovsky,ed.Understanding Psychology.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1981.]

李宗浩:《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

[Li,Zonghao.Theories of Sport Training.Beijing:People’s Sports Press,2002.]

Meisner,Sanford.Longwell,Dennis.Sanford Meisner on Acting,New York:Random House Inc.,1987.

肖·阿·纳奇什维里:《宣传心理学》。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

[Natashvili,S.A.Propaganda Psychology.Beijing:Xinhua Publishing House,1984.]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The Institute of Language of CASS,ed.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1996.]

钟明德:《意/Impulse的锻炼:三探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身体行动方法」》,《戏剧学刊》24(2016):171-195。

[Zhong,Mingde.“The Training of Impulse:Three Researches of Stanislavsky’s Physical Action Method.” Theatre Journal 24(2016):171-195.]

Repetition Exercises,originally created by Sanford Meisner,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exercises in Meisner Acting Training.Through the Repetition Exercises,actors will gradually grasp an acting method based on emotional impulse and instinct,and develop the ability to“actually live in an imagined situation.”In terms of developing realistic performance teaching techniqu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Repetition Exercises are not only scientific but also important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Meisner Acting Training;Repetition Exercises;impulse;realism

Author:He Yan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You Xi is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of Acting Department,Shanghai Theatre Academy.Email:heyan1888@aliyun.com

何雁,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游溪;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助理研究员

本论文系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项目编号:SH1510GFXK】成果之一。

J80

A

0257-943X(2017)05-0070-09

Title:A Study of the Repetition Exercises of the Meisner Technique

作品【Works Cited】

猜你喜欢
方法
高中数学知识与方法大梳理(二)
中医特有的急救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化学反应多变幻 “虚拟”方法帮大忙
变快的方法
学习方法
用对方法才能瘦
最有效的简单方法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