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列醇和阿卡波糖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对比

2017-02-13 08:15侯丽萍赵红玲张雪坤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波糖糖苷酶米格

侯丽萍 赵红玲 张雪坤

(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米格列醇和阿卡波糖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对比

侯丽萍 赵红玲 张雪坤

(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米格列醇;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糖尿病

α-糖苷酶抑制剂(AGI)主要降低餐后血糖并且低血糖的风险较低〔1〕,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AGI类降糖药主要包括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米格列醇与葡萄糖的结构更接近,更易接近酶的活性中心〔2,3〕,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全面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旨在观察米格列醇及阿卡波糖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 年 5月我院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 120 例,均符合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伴高血压和(或)诊断为冠心病及其他缺氧性疾病者;②伴有糖尿病严重急、慢性并发症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及外伤、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者;④动脉硬化性周围血管病变者;⑤吸烟者。均知情同意。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米格列醇+二甲双胍组及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各组基线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常规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依从性。三组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患者在早、晚餐前5~10 min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 500 mg;米格列醇组患者在三餐前即刻吞服或与第一口主食一起咀嚼服用米格列醇50 mg,阿卡波糖组患者则服用阿卡波糖100 mg,服用方法同米格列醇。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的第2、4、8、12周分别在早晨空腹及餐后2 h抽取静脉血,用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水平,于服药前、服药治疗后12 w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进行方差分析,LSD-t检验。

指标二甲双胍组米格列醇+二甲双胍组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组男/女(n)19/2118/2220/20年龄(岁)52.48±6.8152.63±6.8852.59±6.78病程(年)7.48±4.467.82±4.387.62±4.39体重指数(BMI,kg/m2)22.86±5.2422.70±5.3422.81±5.39血压(mmHg)124.36±15.86123.68±15.58122.41±14.90谷草转氨酶(U/L)22.34±7.8622.52±7.6422.42±7.74谷丙转氨酶(U/L)21.34±7.2322.02±7.3521.57±7.38甘油三酯(mmol/L)2.23±0.972.42±0.892.37±0.91低密度脂蛋白(mmol/L)3.28±1.363.46±1.583.35±1.42总胆固醇(mmol/L)4.66±2.844.58±2.724.61±2.70血肌酐(μmol/L)67.34±5.9166.91±5.7867.01±5.67

2 结 果

2.1 降血糖作用 治疗后第2、4、8、12周,3组FPG、2 h PG、FINS、2 h IN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3组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4、8、12周,米格列醇 +二甲双胍组及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组较二甲双胍组FPG、FIN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 h PG、2 h INS水平均降低(P<0.05)。米格列醇+二甲双胍组及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组第4、8、12周的FPG、2 h PG、FINS、2 h IN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HbA1c水平变化 3组治疗后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米格列醇+二甲双胍组及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组较二甲双胍组HbA1c降低更显著(P<0.05),而米格列醇+二甲双胍组及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3 不良反应 治疗后2 w,二甲双胍组恶心、胃部不适2例(5%),米格列醇组和阿卡波糖组发生恶心、腹胀、腹泻、排气增多分别为3例(7.5%)及5例(12.5%),差异显著(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逐渐耐受。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见过敏反应,未发生低血糖。

组别项目治疗前治疗2w治疗4w治疗8w治疗12w二甲双胍组FPG9.9±1.88.7±1.21)8.0±1.31)7.2±1.51)6.4±1.41)2hPG16.5±1.913.3±2.11)11.6±1.91)9.7±1.71)8.6±1.61)FINS9.0±4.79.2±3.61)9.9±2.81)10.1±2.41)10.3±3.21)2hINS31.9±17.133.3±15.31)37.2±16.31)37.0±15.91)36.6±14.71)米格列醇+二甲双胍组FPG10.0±1.28.9±1.61)8.1±1.11)7.1±1.31)6.2±1.21)2hPG15.9±1.513.6±1.71)10.2±1.61)2)8.9±1.21)2)7.7±1.41)2)FINS8.9±4.39.1±2.91)9.8±3.11)10.2±2.91)10.1±3.71)2hINS32.8±17.332.2±16.11)41.7±16.81)2)41.2±16.01)2)40.3±15.31)2)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组FPG10.1±1.48.8±1.51)8.0±1.41)7.0±1.61)6.1±1.31)2hPG16.3±2.013.4±1.21)10.4±1.51)2)8.8±1.71)2)7.6±1.41)2)FINS9.1±3.99.3±3.21)10.0±3.61)10.1±3.81)10.3±3.01)2hINS31.2±16.832.5±17.11)40.9±16.21)2)41.1±15.71)2)40.2±16.31)2)

与治疗前相比:1)P<0.05;与二甲双胍组相比:2)P<0.05;下表同

组别治疗前治疗12w二甲双胍组10.23±1.378.63±1.601)米格列醇+二甲双胍组10.35±1.727.31±1.511)2)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组10.29±1.697.45±1.781)2)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可引起或加重患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并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使之达到理想水平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糖输出、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够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米格列醇对α葡萄糖苷酶如蔗糖酶、葡萄糖淀粉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海藻糖酶、乳糖酶都有抑制作用,是蔗糖酶的高效抑制剂〔4〕,且不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由于为可逆竞争性抑制,并不完全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只是延缓了葡萄糖的吸收过程,从而平缓了餐后碳水化合物吸收后所产生的尖锐血糖峰值。对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为适合。与传统的阿卡波糖相比,由于米格列醇只延缓单糖在肠道中的吸收并无抑制,所以在肠道中不会残留被吸收的寡糖,消除了阿卡波糖严重的肠道不良反应。

1 Mitrakou A,王雪琴,邢林山.新的α-糖苷酶抑制剂米格列醇对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的长期影响〔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9;19(5):234.

2 Okada K,Yagyu H,Kotani K,etal.Effects of miglitol versus sitagliptin on post-prandial glucose and lipoprotein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Endocr J,2013;60(7):913-22.

3 Shimabukuro M,Higa M,Yamakawa K,etal.Miglitol,-glycosidase inhibitor,reduces visceral fat accumul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subjects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a randomized comparable study〔J〕. Int J Cardiol,2013;167(5):2108-13.

4 于江红,王慧君.不同α -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4):189-90.

〔2015-11-27修回〕

(编辑 苑云杰/杜 娟)

侯丽萍(1980-),女,副主任医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研究。

R246.1

A

1005-9202(2017)01-0207-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1.093

猜你喜欢
波糖糖苷酶米格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微泡菌ALW1重组β-半乳糖苷酶的异源表达和酶学性质
阿卡波糖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溶出度测定*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阿卡波糖用药的五个注意事项
米格设计局大力研发无人机
发喜糖
米格-25战斗机
米格—21战斗机
类芽孢杆菌属β-葡萄糖苷酶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重组表达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