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丹青
于晓江:咬定技术不放松
◎文/海丹青
于晓江是红塔辽宁烟草责任有限公司营口市卷烟厂卷包车间的一名高级维修技术工人。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他,有一股“千难万险毅力不减,扭转逆势坚韧有余”的干劲儿、闯劲儿和钻劲儿。
“一个人必须十分努力,面对困难时才可能毫不费力。”这是于晓江常说的话。参加工作26年来,于晓江一直在技术维修的岗位上努力钻研着。车间应用设备长年累月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工人们操作多年仍然束手无策的技术难题、生产过程中的突发状况以及暴露出的新问题,都是于晓江昼夜钻研的技术课题。
然而,就算是不吃饭、不睡觉、顾不上自己家里的大事小情,于晓江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自从到卷烟厂工作,他的妻子就不敢在上班时间给他打电话,“每次都是没有时间,车间离不开他,很辛苦,所以我也真的不忍心再占用他的时间了”。甚至连祖父病危,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分钟,于晓江仍然忙得不可开交,而那一天,又恰恰是个周末……
妻子和家人对于晓江超乎常人的理解与支持,让他能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直面技术难题并解决难题。一路走来,摸爬滚打,每一次经历都九曲回肠、每一次“奋战”都刻骨铭心,凝聚了他超出常人几倍的汗水与付出、忍耐与坚守。然而,20多年了,于晓江的内心至今仍然无法达到那个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毫不费力”。
“也许,所谓的‘毫不费力’就是一个‘理想国’吧!虽然不能实现,可是,它却是鼓舞我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的动力。”于晓江如是说。
事实也的确如此。
1991年,刚刚考入营口市卷烟厂的于晓江是一名仅有高中文化水平的普通工人,有绘画天赋的他,在面对庞大的作业车间里隆隆作响的大型机械时,不禁怔住了。
“一双拿画笔的手,能摆弄明白机械吗?”回到家里的晚上,于晓江辗转反侧,始终没有合眼。
经过一整夜的思索,于晓江终于决定,要大刀阔斧地奋斗一回。上班的第二天,他就积极主动地向老师傅们咨询机械的操作要领,摸索机械的操作技巧。为了能够尽快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于晓江仅用3天的时间,就将整个帕西姆设备的应用界面说明背了下来。同时,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潜心研究机械构造原理、电气原理、机械制图以及相关的英文翻译资料,并在短时间内自学了大学的全部课程。
短期内学习卓见成效,给逐渐走出迷茫的于晓江以更多的支持和鼓励。由于绘画专业对于线条和细节的敏感,使得他对于机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有着精准的把握。在一次5号帕西姆卷烟机组出现故障的紧要关头,于晓江连续30个小时没吃没睡,最终解决了导轨处跑条的问题,并一举攻破了盘纸拼接成功率低、水松纸拼接困难、切刀寿命短等难题。
2011年1月25日,于晓江获得全国烟草行业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成为红塔辽宁公司第一位获得高级技师资格的工人。
多年来,于晓江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技术和适用性强的发明专利,助推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加速转型升级,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维修资金,先后完成4项重点技术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其中,仅“卷烟机螺旋排梗装置改进”这一成果,每年就可为企业节约166万余元。
2016年,于晓江获得了“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这一殊荣。面对荣誉,他始终从容、淡然:“我是一名技术工人,同时,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人生价值依托于集体价值的实现,因此,我要与我的集体同奋斗、共命运,这,才是党员价值的最高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