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佳
西部风景:一个关于中国现实图景的视觉表征系统
宁佳
此次展览旨在通过学术梳理和视觉表述,一方面向世界呈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丰富现实;另一方面,经由油画艺术这一世界性的绘画语言,向世界呈现一个更为真实、多元的中国社会发展面貌,试图在多重境遇交织的场景中,规划出当代艺术家新的表达,并实现艺术家们关于新文化的想象,造就出不同于过去的城市景观。
西部,改革开放,当代艺术
近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昭示出一条别样的精神道路。同时,社会变革与艺术运动之间互为影响的内在关联,不仅左右着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也催生了中国当代艺术语意含混的现实图景。在这种社会语境下,变化迅捷的中国当代艺术始终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交替出现的多元形式与复杂观念使得传统架上艺术创作的有效空间不断被压缩。
在当代艺术领域,电子、影像、数码技术不断催生了新的艺术语言方式。而比起新媒体艺术对高科技的直接运用,传统架上艺术更多的是受到这些技术方式所产生的图像的影响,即成为“图像的图像”,这也成为当代艺术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新特征。不管艺术家们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去接受这些技术方式的影响,在今天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作品中,我们会感受到更多的来自大众媒体、流行文化的强烈讯息。而我们在感知艺术不断产生新的创造力的同时也必须保持一种清醒的态度。复制、电子、网络技术消弭一切的差异,让所有人和事变得平面化,同时也变得表面的平等化,因此也变得更加娱乐化:严肃的思考在变得奢侈的同时又显得那么矫情和荒诞。到底是对新技术、对大众媒体和流行文化持一种谨慎的态度,还是与之合谋狂欢呢?
本次展览集中了国内外80余位艺术家作品作为展出内容。我们都知道四川美术学院绘画艺术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有号召力的文化符号,多年来不断推出大批具有社会轰动效应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油画重镇”,在全国美术界乃至国际上都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巨大的影响力。 但重庆却一直忽略了身边这道最美的艺术风景,近二十年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艺术从未集中在重庆地区进行过大规模展出。重庆作为中国西南一隅的都市,在其多年的发展中彰显出它在经济、文化中的强大优势,已俨然成为西南地区不容忽视的标地。近年来,以西永自贸区为核心的新经济模式成为重庆最具活力的中心驱动力,她的新兴与崛起将预示着重庆未来的多元可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重庆今天的现实最能反映出中国的新现实:这一概念强调“现实”在当代历史过程中持续的变革意义,同时试图揭示当代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持续不断的社会演化过程乃是自身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积极贡献。
展览取名“西部风景”,旨在通过积极的自我梳理和表述,一方面向世界呈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丰富现实,一方面经由油画艺术这一世界性绘画语言,向世界呈现一个更为真实也同样多元的中国社会发展面貌,并呈现为一部简明的中国西部当代艺术图像史。
其次,就是想以艺术的本质来重返对精神家园的观望。因为艺术作品无疑是表达人类自身情感、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而它拥有着植根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无比深厚的历史传统。不管当下社会如何喧嚣嘈杂,当我们站在一幅画作前,感受到艺术家在创作时的思维轨迹和丰富情愫时,仿佛又回到了本雅明笔下那个“灵光”还未消失的年代。
“西部风景”,立足西部区域历史变迁与文化的视觉表征为主要表达。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语义:
第一就是什么是风景?它是何时进入艺术领域的?风景主题的创作又怎样改变了人们观看自然的方式,形成某种趣味,影响人们的审美,以及如何建构了美术史的书写方式?显然,从认识自然到形成表述,再到构筑一个视觉表征系统,不仅涉及不同文化语境中人们关于自然在观念史上的变化,还关涉风景如何进入当代艺术的历史。
第二层对应四个分主题:分别是“社会风景”、“时代风景”、“日常风景”、“内心风景”。
“社会风景”:这一主题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情景中,试图探寻风景画创作与社会变革的内在的联系和演进的轨迹。
“时代风景”:以时代景观为基本线索:70年代末到80年代作为审美与文化现代性的风景(现代)——90年代以来后工业时代与都市化背景下的景观风景(后现代或当代意义上)展开 。
“日常风景”:许多艺术家的表达始终以自然的风景作为载体,即艺术家将某些日常的场景、事件作为一种景观加以描绘,这一主题主要表达出风景中的日常话语。
“内心风景”:艺术家在风景画的创作过程中,其切入的角度、表现的风格、意义的诉求实质是十分多样化的。有的并不追求对自然风景进行真实的再现,而是源于个人的生存体验,或描绘出一种内心世界的风景。
当然,艺术史行进的步伐从来离不开社会背景的考量,这也是本次展览组织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都清楚,随着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前行,社会的变革引发了文化艺术界对中国都市现代化进程的讨论与反思:首先是都市现代化改变了当下中国的社会生活,推动了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的转变;其次,商品的“拜物教”、单一的现代化带来了种种负面结果,特别是对人的“异化”和“物化”的加剧。这种社会转型,要求当代艺术作品有新的内容阐述,从这个变化来看,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艺术创作特征大多集中在关心人在现实文化中的生存处境、生命要求和人格倾向。艺术家们要从更直接、更具体、更深入的当下经验出发,呈现艺术与人的本质联系及艺术对当代文化的反省。显然,这一文化诉求也直接影响了四川美院的当代油画创作。艺术家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表达一种不同于乡土文化的现代性,展开一种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反省和言说的新方式。而20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现实境遇,使得“换一种方式作艺术”似乎已经从可能转变为现实。“图像实验”成为当时青年艺术家触手可及的优先选择,这是一种结合了消费图像、浅层意识、生活戏剧化的叙述方法,虽然,“图像绘画”在一定的题材、形式等方面是有其局限性的,但本质上也是一种观念性的视觉形态,旨在打造一个与过去的人文时代完全不同的图像世界。
在此之后,传统的架上艺术就开始集中呈现出一种向消费文化时代转型期的自我不适的精神症候,这也必然使得个人的日常生活经验更容易遭遇伤害和挫折。当人们既有的普遍观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生动摇和转变时,艺术家的青春回忆包括一些虚拟感触便不自觉地被召唤出来呈现在作品里,通常表现为精神焦虑、道德惶惑或者心理缺失。一方面他们力图寻找艺术个体的差异性,竭力提倡实验精神;另一方面又投身于图式化、概念化、面具化的图像媒介物,正是悖论的视觉图景。其美学特征是将绘画方式当作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媒介物,借助于个人的视觉经验和观念叙述的方法,完成一套图像语言制造工艺。在新的画面中,现实情境和图像叙事交织,个人化与日常化混杂,图式和符号并置,全面进入图像时代。显然,这类在绘画性和内在主题上都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绘画特征,不仅体现了大众文化时代新的视觉方式,同时也可归结为图像时代的转向带来的自我诉求。
现在看来,90年代以前的现代主义艺术和写实主义艺术突出的是作品的叙事性与情感性。而当代艺术家则强调创作“符号”,就绘画而言,所谓的“符号”就是选定一个相对稳定的表现对象,并按照既定的程序对这一“符号”进行系列复制。显然,这种以大量符号化“复制”为主要创作手段和语言范本的思路,促使“图像绘画”成为当代艺术风格与观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这种全新的视觉经验也在逐步对人的感知和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艺术家的作品出现新的图像就意味着其作品具有了“新绘画”的特质。因为,按照后结构主义的方法理解,任何图像只要它处于一个共同的上下文语境中,其意义将向四处弥散。
因此,本次展览用“西部风景”作为展览的主题,既期望于我们在面对历史中那些艺术佳作满怀敬意,也期待在建构城市艺术风景努力实践中,产生出新的影响力和文化推动力。因此,我们试图尝试在这样一个多重境遇交织的场景中,来规划出当代艺术家新的表达。这样的典型性展览无疑将为我们去实现我们关于新文化的想象,造就出不同于过去的城市景观,完成我们关于当下时代的文化命题提供最好的契机。
西部风景——首届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西永)国际艺术邀请展暨泓艺九洲
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开幕展
2017.5.26—7.11
主办单位:泓艺九洲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展览地点:泓艺九洲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The Scenery of Western China: A Visual System of Chinese Reality
Ning Jia
Through academic carding and visual expression, this exhibition aims to demonstrate the abundant realit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Also, with the oil painting art, a worldwide painting language, the exhibition manifests a realistic and multiplex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trying to express contemporary artists’ thoughts, realize their imagination about new culture, and design the scenery of the city different from the past,within the scenes of multiple conditions.
western, reform and opening-up, contemporary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