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杰
艺术院校绘画基础教学的方向探索
——2017年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展
王小杰
自20世纪初油画艺术传入中国,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进程,绘画的观念及方法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对优化基础教学的方向重新梳理,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和艺术规律的基础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对此进行了思考和实验。
油画,学院教育,基础教学
1蔚陶钧余音绕梁装置2017年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作品
早在20世纪初,以徐悲鸿等人为代表的一代文化先驱赴欧洲留学并把油画艺术传入中国,便在中国开启了以透视、形体、光影为体系的西画基础教学。
作为一种全新的绘画理念,当时被称之为“西画”。事实上,这个名称在今天看来反而比油画更为准确。多少年来,美术院校的绘画教学体系并不只针对油画,而是一种以形体、空间来认知世界的造型理念。直到今天,在全国各大美术院校的绘画基础教学也是沿着这个标准进行的,这种训练在高考的预备中已经开始了。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程,绘画的理念及方法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基础教学如果还是陈旧的一套,就不能适应今天的要求。学生按照高考的标准入学,基础学习是一套,艺术实践又是另外一套;这就像在东边打基础,却在西边立建筑,旧的基础被废弃,新立的建筑又没基础。人们追求外在形式,对艺术最终要解决什么问题始终莫衷一是。在大量的当代艺术信息面前,人们茫然地接受,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追求表面形式而缺乏精神内涵的浮躁的作品,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样式化。由于照搬形式,使各院校间的艺术实践与创作趋同。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基础教学的方向重新梳理,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和艺术规律的基础教学体系。
在谈及这一问题之前,让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艺术的特性及其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艺术,艺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中国这是一个费了几代人周折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都知道,20世纪60—70年代的文艺方针是“为工农兵服务”,那时人们比较关注作品的题材。在绘画形式上受苏联艺术的影响,涌现了一批现实主义画家。改革开放之初,在吴冠中先生提出艺术形式美的问题之后,艺坛又出现了唯美主义的思潮。90年代之后开始了纯化艺术语言倾向,艺术家们在寻找和建立自己的语言符号。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使我们这些历史潮流的亲历者开始冷静地思考艺术这一精神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承载着怎样的人类使命。
事实上,人与生俱来便有心灵交流的要求,当思想与情感上升为精神时便难以用通常交流的语言表达,于是就产生了艺术语言,艺术就是传达人的精神与智慧的媒介。但又由于艺术的精神传达特性,使得它与语言表达之间形成“悖论”的关系,即精神性越强,越难以表达。因为不绝对完全的语言永远对精神传达具有遮蔽性,这便构成了古今艺术家不断变化和完善艺术语言的内在动力。正像唐诗之后又出现宋词,印象主义之后又出现现代主义等等,当代艺术语言的发生发展是我们回避不了的。
古往今来,艺术家们无一不是在精神与语言之间绞尽脑汁以寻求一个恰如其分的外在形式,此时,一切现成的东西都已成为过去。尽管人们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回避不掉现实社会问题的切入。但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个体的独一性决定了艺术活动的性质是创造。或者可以说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是脱离群体的自我完善,也是针对社会问题的精神反馈。
艺术作为在心灵的驱使之下幻化出纯粹的形式创造,形成了与实用美术基础教育的最大区别。除了文化传承及审美原则的传授之外,艺术要把培养的目标放在艺术创造的主体——人的身上。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能力是艺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这一能力,就需要我们借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感知力与想象力。使学生的个性潜质得到充分挖掘。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我们的基础教育就会引到单纯的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方面来。特别是在当下这种快餐文化下形成的知识与技能,只是为了应试,培养方向是适应性的,培养出的人也必然是适应型的,在这种模式下,或许也可以使一些人很有能力,但不一定会有思想。适应社会需要虽然需要有能力,但这不是艺术的原则。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多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但由于他的艺术与精神的力量使社会现实发生了改变。因而在艺术方面培养的人不应是适应社会而应是改变社会的人。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先生就提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者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之上尽一分子的职责。”这是对教育本质的高度概括。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我们作为特殊的个体同时也是社会人,与人类文化共生,在艺术实践中必然会遇到精神活动与人类文化的关系问题。文化传承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我们的成长中必然带着前人的文化影响,前人的不朽成就也在提升和净化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加阅读量也会帮助我们提高分辨力,给后人认知世界以很好的启示,前人所创造的经典永远会给后人的创造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我们要探讨的不是对技能和知识要不要学习,而是如何对待传承与学习的问题。因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等于精神素质。只有把它们转化为精神体验才能成为修养。我们的教育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体验的帮助者,这正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之所在。
2黄新展东经117°、北纬38°布面油画2017年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作品
在目前的本科基础教学中我们看到一个现象,许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没有因现代信息量的提升而得到提高。由于现成的东西得来太快,感知与冥想的空间与时间变少了,信息的大门一打开,灵犀的大门似乎就关闭了。最明显的问题是深度体验不够,他们总希望得到一个现成得到标准,对当今中西艺术家的成功之作,留于外在的形式与技法的学习,而对这些作品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缺乏了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在基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整体地理解艺术,并对个人的心性有充分的自我认知,切实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价值,去掉“崇拜大师”的盲目性,在学习和实践中找到未知的自我。
在几次与国外的学生交流中我们注意到,他们似乎更关注自我意识,而不是只注意自己作品的形式、文化根据。他们显得更有主见,只谈自己的认识,因为在基础教育时,他们的老师就要把发言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认识上的不足将在自我体验的不断深化中得到提升。其实,老师的个性与学养已经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事实提醒我们,不要怕学生走弯路,人才的种子一定会在自在的土壤中发芽,让学生在真实的自我定位中做最好的自己。
本文一开始便提到目前基础教学模式与内容陈旧的现象,我们的课程设量基本上是服务于具象绘画训练要求的。这一体系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已经形成,那时为了掌握再现客观物象的能力,大部分课题是围绕着事物的自然规律进行的,如:空间感、物质感、透视学,人体的解剖结构也已经细化到了肌肉组织。然而,艺术规律所面临的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课题,多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存在严重缺失。近些年虽然加入了形式语言的研究,但对于基础教学来说仍然不够系统。
围绕着艺术教育要解决人的问题这一原则,从总体上说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感知力的培养,二是与文化渊源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的课程常常围绕着考试,使学生对待艺术史就像中学生对待文化课。而人的感知力与文化修养都关系到人的精神创造,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已经成为我们的基础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艺术欣赏方面的深度和广度,使我们的精神在艺术空间中得到延伸。另外,就是感知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记得1990年在中央美院听过张骏先生的一次讲座,提到在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基础课程,老师让学生把手伸进罐子里触摸看不见的东西,然后用视觉形式表现这种感觉。这个课程给我很大启发,三十年快过去了,我仍然觉得很有探索价值,它可以有效地激发人的空间意识。这证明人的感知能力是可以训练的。
3陈若男简·忆布面油画2017年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作品
因此,我们认为基础训练不应该仅限于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拓展人的思考空间,激发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一点对于精神层面的艺术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应在基础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新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学生引到主动思考状态上来。天津美院的张德建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在表现与抽象教程中通过对再现、表现、抽象是三种基本美学概念的分析,引导学生如何认识西方现代绘画作品,并通过“印象与直观”的课程实践,践行贾科梅蒂关于“去掉一切先入之见”的研究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回答“艺术是什么”和“如何从事艺术”的问题。课后许多同学写出对本课的体会,并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这一切在他们以后的创作实践中均明显地起了很大作用。
孔千老师的中西比较课程,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使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共性通过直观了解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产生亲身体验。
我本人的“色彩问题研究”课程是通过变换光源的写生实践,使学生更新光色认识,从而提高色彩的感知能力;并在接下来的“色彩表现性研究”课程中通过单纯的涂色练习,发现自己的色彩世界,实现从对物象的色彩分析到眼中的色彩感知,再到心中的色彩表现的体验过程。
郑岱老师在她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油画艺术导论”中对西方绘画的发展过程、西学东渐的状况、能力标准的自我设定等诸多方向,进行了全面、翔实的分析与论述。在她的课上也经常给学生设立一些问题,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天津美院油画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对外交流中不断探索,正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上着手改革。消除惯性思维模式的影响,探索切实可行的基础教学路径。
另外,关于对东西文化的态度和寻找自身文化坐标的问题,也谈一下我的看法,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不断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无论来自何方,伟大的精神传承恰恰意味着今天的再创造。过去我们把太多时间花在东西文化的纠缠中,忘记了自我存在,还是要回到艺术要解决人的精神传达这个根本问题上来。我们所处的时代影响是不容回避的,我们不可能得到完全的西方文化,也不可能从纯国粹文化中建立自己。但这也不可怕,我们以现在的方式真实地存在着就是我们的独特性。基础就在我们脚下,只要我们坚持“人第一位”这一精神原则,以启发学生的个性潜质为目标,我们就不怕学习和借鉴,就不怕学习了西方模式就失去了东方精神;不怕接受了当代文化就失去了民族传统,属于我们的文化坐标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建立起来。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信息时代,丰富多样的形式一定会对我们的基础教育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与基础理念陈旧的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但由于快节奏的社会要求,使得基础教学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在艺术创作的前沿发挥作用,同时也是文化思想的传播者。大众的认知水平上去了,才能在全社会发展文化艺术的道路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总之,艺术院校基础教学的方向,不仅关系着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准,也关系着如何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生命状态,表达自己真实理解的重要使命。
Exploration of Basic Drawing Teaching & Learning Direction in Art Academies—2017 Graduation Season of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of 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
Wang Xiaojie
Oil painting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nd now 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the concept of painting has changed profoundly, which is necessary for teasing the direction of optimizing basic teaching & learn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basic teaching & learning system which complies with the needs of the era, and the artistic regularity. The author set out with his own teaching & learning practice, and made re fl ections and experiment on this.
oil painting, academy education, basic teaching & learning
4贺梦林他的手受伤时我们离的最近布面油画2017年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