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静
用核心问题引领课堂教学课例
江明静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借助核心问题的有效解决,可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从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出发,探讨核心问题的具体应路径。
小学数学 核心问题 教学研究
建立问题导向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的使用核心问题来助力教学效果的提升已经成为当下数学教学领域所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探讨核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的具体案例之前,有必要从理论层面来对核心问题的意义与价值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在今后的一线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必要的价值。
首先,核心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一般来讲,核心问题也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问题,其在抽象性、难度系数上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所以,核心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
其次,核心问题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从核心问题的内涵中可以看出,其对于整个的教学知识点有着一定的引领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把握好核心问题这一重要的牛鼻子,那么相应的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最后,核心问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的解决能力。由于小学生在认知水平层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认识和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当中,需要开动脑筋,发挥出更大层面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反复的学习与练习的过程当中,小学生自身的问题思考与解决能力也就得到了相应水平的提高。
总之,核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应用与推广。
教学过程:
2.1 引入新课
2.1.1 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到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1.2 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再用两只手握一握长方体纸盒。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电脑显示若干立体实物)。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呢?
2.1.3 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2.2 核心问题引导
出示: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长方体有什么特点,讨论后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特点。
长方体有几个面?谁能迅速地数出长方体的6个面?比较哪一种方法好?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还有不同看法吗?这两个面的位置是怎样的?(可结合拍手理解“相对”)
(还可以出示预先准备好的纸盒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一般来说,长方体的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形状相同,大小一样,可以用这四个字(出示:完全相同)来代替。(电脑演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个特点)
首先,在进行核心问题的解过程当中,由于其自身属性等方面的原因,在进行核心问题解决的时候,一方面,要从具体的核心问题的特点出发,来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逐步的将核心问题进行解决。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等方面的表现出发,在核心问题的教学方法层面来进行相应的完善。
其次,做好复习。核心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解决完某一项核心问题之后,数学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的时机来及时的带领学生进行核心问题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工作。只有从问题出发,最后演变为一种问题解决能力,核心问题的引领性作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最后,提升应用方法的科学性。
在核心问题明确之后,还应该从诸多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法来实现对核心问题的解决。例如,可以通过师生探究的方式来促进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解决。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小学生演算能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领域,如何从核心问题出发,来引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1]杨艳琼.浅谈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低碳世界.2017(17)
[2]何芸.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亚太教育.2016(14)
[3]郭红梅.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16(19)
[4]吴凌红.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区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