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芹, 高学敏,张 聪, 陆 鹏
·理论探索·
“养心理论”构建与养心氏片组方理论探析
张德芹1, 高学敏2,张 聪3, 陆 鹏3
养心氏片是治疗胸痹心痛的中成药制剂,由人参、黄芪、丹参、醋延胡索、山楂、党参、灵芝、葛根、当归、淫羊藿、地黄、黄连、炙甘草13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功效,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本研究针对胸痹心痛本虚标实,心脉痹阻,不通则痛的病因病机,结合古今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思想,提出胸痹心痛“以补为养”“以通为养”“以安为养”的“养心理论”观点,阐明“养心理论”的学术内涵,并对“养心理论”的代表中成药制剂养心氏片的组方特色进行深入探析,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胸痹;心痛;养心理论;养心氏片;理论探析
“胸痹心痛”为中医学病名,由于人体正气内虚,寒凝、气滞、痰浊、瘀血痹阻心脉,临床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有胸痛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出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重者相当于心肌梗死,属于中医学“真心痛”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胸痹心痛的发生发展是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所谓“本虚”以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为主;“标实”指气滞、痰浊、瘀血、寒凝痹阻心脉,最终均可导致“心脉痹阻,不通则痛”,一般胸痹心痛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研究小组积极开展文献、药理、临床等一系列养心氏片上市后再评价工作,与学者们共同分析养心氏片组方机制和作用特色,紧密围绕养心氏片恢复心主血、心主脉、心藏神功能治疗冠心病特点,总结提炼出治疗胸痹心痛“以补为养”“以通为养”“以安为养”的“养心理论”学术思想。“以补为养”、“以通为养”是承诸家诊治胸痹心痛的临床经验。“养心理论”创新点在于“以安为养”,调神养心,身心同治,形神并调,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提供一种新思路。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认识悠久历史,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逐渐完善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要点,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在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积累大量的文献资料。许多经典名方迄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如《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用治痰饮壅盛之胸痹心痛,为通阳宣痹,豁痰利气之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失笑散、《时方歌括》丹参饮、《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用治瘀痹心脉之胸痹心痛,为活血化瘀,通痹止痛之法;《伤寒论》小柴胡汤、《太平圣惠方》金铃子散、《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用治气滞心脉之胸痹心痛,为疏肝行气、开郁止痛之法;《伤寒论》炙甘草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养荣汤、《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用治气阴两虚之胸痹心痛,为健脾益气、养阴生血之法;《金匮要略》肾气丸、《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景岳全书》右归饮用治肾虚不足之胸痹心痛,为温壮肾阳、滋补肾阴之法。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针对胸痹心痛不同病因病机,将胸痹心痛分为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胸证、痰浊闭阻证、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7型进行论治。现代临床治疗胸痹心痛,或活血化瘀,或行气开郁,或豁痰利气,或补气生血,或补肾温阳,多针对发作期“标实”症状加以治疗,以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疏肝理气、豁痰宣痹治疗为主,对根本“本虚”症状关注不足,往往“只通不补”,在治疗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和不足。
胸痹心痛之发病,总不离于心。《灵枢·五邪》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胸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充分说明胸痹之病位在心,始终与心密切相关。“养心理论”紧密围绕心主血、心主脉、心藏神的生理功能,提出了“以补为养”、“以通为养”、“以安为养”学术思想,其学术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详见图1。
图1 “养心理论”构建示意图
2.1 补气生血,益阴温阳,以补为养,治病求本 “补气生血,益阴温阳,以补为养,治病求本”是“养心理论”的学术内涵之一。心主血,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气推动在心脏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气与血间是相互滋生、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心气对心血具有推动、温煦、化生和统摄的作用,心血对心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作用。若心气亏虚,不足以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血流缓慢,则可能导致脉道瘀滞,形成“气虚血瘀”;同时心气亏虚,搏血无力,循环灌流血量减少,也导致“心脉失养”。心阳是血液运行的动力,心阳充沛,鼓动心气推动血液在心脉中正常运行。心阳不足,推动无力则血停而为瘀。心血、心阴有滋润、充盈脉道的作用,心血不足,心阴亏虚,脉失所养,均可导致血液运行失常。
高学敏教授认为心气血阴阳亏虚是胸痹心痛的发病基础,主要表现为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针对病机应采用“补气生血,益阴温阳,以补为养,治病求本”之法。即通过补益心气,化生心血,导行瘀阻,推动血行;补益心血,濡养脏腑,贯注脉道,畅通血行;补益心阴,化生营血,充盈脉道,滑利血行;补益心阳,温通心脉,化生心气,鼓动血行,以达治病求本之功。
2.2 祛瘀化浊,行气止痛,以通为养,标本兼顾 “祛瘀化浊,行气止痛,以通为养,标本兼顾”是“养心理论”的学术内涵之二。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维持脉道通利的作用。“脉为血之府”,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脉管有规律的舒缩,脉道通利,血运流畅,则脏腑得养。血液的正常运行及其作用的正常发挥,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若七情失调,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痰浊阻滞,心脉痹阻,不通则痛,则常见心胸憋闷、疼痛,胸痹心痛之证。同时瘀血痹阻心脉,营卫失和,亦可导致心脉失养,进一步加重胸痹心痛病情。
高学敏教授认为针对病机应采用“祛瘀化浊,行气止痛,以通为养,标本兼顾”之法,即通过祛瘀化浊,行气止痛以缓解胸痹心痛的主要症状,同时活血化瘀,化浊降脂,通脉养心,以达到“瘀血去而营卫昌”,以通为养,急则治标,标本兼顾的目的。
2.3 调补心脾,交通心肾,疏肝解郁,以安为养 “调补心脾,交通心肾,疏肝解郁,以安为养”是“养心理论”的内涵之三。心藏神,是指心统帅人体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机能。故《素问·灵兰秘典论》中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之气血阴阳充足,心藏神的功能正常,则各脏腑机能协调有序,身心康泰。罹患胸痹心痛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忧思过度,内伤心脾,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可见心悸、怔忡、失眠等心神不安的表现;若久病体虚,耗伤阴血,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亦可影响心藏神的功能,而见心悸、失眠、多梦等临床表现;七情郁结,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可见烦躁失眠等临床表现,因此胸痹心痛治疗必须注意精神调养。
高学敏教授针对病机采用“调补心脾,交通心肾,疏肝解郁,以安为养”之法,即通过调补心脾,交通心肾,疏肝解郁,安神定悸,达到恢复心藏神,主神明作用,使心神得养,身心同治,胸痹得愈,从而达到以安为养,形神并调的目的。
养心氏片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著名老中医周次清的临床经验方,是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治疗胸痹心痛的中成药制剂,由人参、黄芪、丹参、醋延胡索、山楂、党参、灵芝、葛根、当归、淫羊藿、地黄、黄连、炙甘草13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于上述证候者。组方体现了“以补为养”,“以通为养”,“以安为养”的组方特色,是“养心理论”的代表中成药制剂。
方中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肺、脾、心经。《神农本草经》载其:“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名医别录》:“疗心腹鼓痛”,《药性论》云其:“主五脏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痿弱……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主治秘要》:“补元气,……生津液”,故本品具有大补元气,补益脾胃,养血生津,安神定志的作用,人参大补元气,进而补心气,推动血行,达到益气行滞,通脉止痛的作用,同时人参又能安神定志,达到益气养心,安神止悸的作用。黄芪,味甘,性温,归脾、肺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其有“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利,益气,利阴气”之功;《珍珠囊》曰:“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本草求真》进一步指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故黄芪有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滋补强壮之功,且能益气行滞,通脉止痛。黄芪与人参相配,共同起到补益心脾,气血双调的作用,气助血行,血养气运,从而达到推动血运,行滞化瘀,通脉止痛的目的,为方中君药。体现“养心理论”胸痹心痛从虚论治,以补为养的组方特色。
方中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吴普本草》:“治心腹痛”,《名医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破宿血,补新生血”,《滇南本草》:“补新生血,养心定志,安神宁心,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本草品汇精要》:“主养阴血”,《本草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本草求真》载:“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妇人明理论》:“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故丹参入血分,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和营,清心安神,通脉止痛作用,既能活血祛瘀而使血脉通畅;又能清心除烦而缓解心胸烦闷症状。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雷公炮治论》:“(治)心痛欲死”,《开宝本草》:“主破血”,《医学入门》:“善理气痛……止心气痛”,《本草纲目》:“活血,利气,止痛”,故本品为血中气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作用,且能畅通气血,解郁安神。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日用本草》:“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故本品具有活血祛瘀,化浊降脂,通脉止痛的作用。丹参、延胡索、山楂三药合用,共同辅助君药增强活血祛瘀,化浊降脂,通脉止痛之功,且能辅助君药增强清心开郁,养心安神之效,共为臣药。体现了“养心理论”胸痹心痛从瘀论治,以通为养的组方特色。
方中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药性集要》:“能补脾肺,益气生津”,故本品具有健脾益气,生津养血的作用。灵芝,味甘,性平。归心、肺、肝、肾经。《神农本草经》言其“保神益精”,《本草纲目》谓其“疗虚劳”,《全国中草药汇编》亦载其“滋养强壮”。故灵芝是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珍品,味甘性平,入心经,能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为治疗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等症的佳品,可辅助君药增强益气补血安神之功。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药性论》:“开胃下食……止烦渴”,故本品具有健脾益气,升举清阳,化浊降脂,生津养脉的作用。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名医别录》载其“补五脏,生肌肉”,《本草纲目》谓其“和血补血”,《日华子本草》曰其“破恶血,养新血”,《医学启源》“ 能和血补血”,《注解伤寒论》:“通脉”,《本草纲目》:“治心腹诸痛”,《本草再新》:“治血脉不和”,故当归有补血活血,化瘀止痛,养心通脉的作用。与君药黄芪相配,即《内外伤辨惑论》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有辅助君药增强气血双补,气旺血生之效。以上四药相配,共同增强君药健脾益气,生津养血,化瘀通脉,安神定悸的作用,共为臣药。体现“养心理论”胸痹心痛从心论治,以补为养的组方特色。
方中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肾、肝经。《神农本草经》:“益气力”,《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医林纂要》:“补命门肝肾,能壮阳益精”,故本品具有温阳化气,滋养精血,补肾气,养心气,通血脉的作用。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药性论》:“通血脉”,《日华子本草》:“助心胆气,安魂定魄”,《本草经疏》:“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本草从新》:“养阴退阳,凉血生血”,故本品具有补肾滋阴,养血通脉的作用。二者合用通过温阳化气,达到大补元气,养心通脉的作用,同时又可化生精血,也能达到养心通脉的作用。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日华子本草》:“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医学启源》:“泻心火”,《本草新编》:“安心”,故本品具有清热泻肝,宁心止悸的作用,三药合用,共同佐助君药增强滋阴养血,养心安神之功。同时黄连与淫羊藿、地黄合用还可起到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安神定悸之用,黄连与延胡索,丹参合用可起到增强清心火,泻肝火,解郁安神之效,且黄连药性寒凉,尚可佐制方中诸药燥烈伤阴之弊,三药共为佐药。体现“养心理论”胸痹心痛身心同治,以安为养,形神并调的组方特色。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名医别录》:“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一切虚损、惊悸……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医学启源》:“能补三焦元气,调和诸药相协,共为力而不争,性缓,善解诸急”《药性集要》:“缓正气,和肝,止痛,生肌肉,养阴血,悸安”,故本品具有益气通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为方中使药。以上诸药合用,紧密围绕着心主血、心主脉、心藏神的生理功能,通过补益心气、心血、心阴、心阳,达到以补为养,治病求本之功。 通过活血化瘀,化浊降脂,行气止痛以缓解胸痹心痛,达到以通为养,急则治标,标本兼顾的目的。通过调补心脾,交通心肾,疏肝解郁,身心同治,达到以安为养,形神并调的目的。详见图2。
图2 养心氏片组方分析示意图
养心氏片是治疗气虚血瘀所致胸痹心痛的有效药物,其组方体现“以补为养”,“以通为养”,“以安为养”特点,是“养心理论”的代表中成药制剂。养心氏片“养心理论”是系统梳理中医古今文献医籍,总结和回顾历代医家关于胸痹心痛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学术思想,具有深厚的文献研究基础,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养心氏片围绕“益心气”、“活心血”、“安心神”作用开展系列的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养心氏片可通过降低心率、血压,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和心肌耗氧量,改善血流动力学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1]。能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肌梗死模型缺血心肌细胞膜有稳定和保护作用,同时能提高缺血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缺血心肌细胞[2],对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对氮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氮氧自由基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4]。具有血管舒张、抗血栓、调脂作用。通过调节模型大鼠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精神委顿、反应迟钝等精神状态;降低慢性心肌缺血合并气虚血瘀证大鼠心率和呼吸频率,改善整体生命体征;改善气虚血瘀证乏力、神疲等行为学能力,为养心氏片“养心理论”构建提供药理研究依据。
养心氏片深入开展系列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养心氏片能提高慢性心衰病人心脏功能[5-8]、心肌收缩能力[9-10]和运动耐量[11],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12],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15,16,26]。西药基础上联合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更佳[17,21,22,25,27],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中医证候疗效显著[15,16,26],改善稳定型冠心病“胸闷、乏力、心悸、失眠”症状疗效显著[19,26,28],为养心氏片“养心理论”构建提供临床研究依据。
[1] 姜作玲,高莉,王辉,等.养心氏片对大鼠冠脉结扎致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5,10(4):553-556.
[2] 张聪,欧阳竞锋,洪毅,等.养心氏片对气虚血瘀证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8):2107-2110.
[3] 侯亮,路英进,丁彦春.养心氏对巨噬细胞极化及活化的调节[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5):1722-1726.
[4] 高越,陈安妮,赵亚红,等.养心氏片防治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16,34(5):403-407;415.
[5] 严冬,钱玉良,唐蜀华.养心氏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5):323-325.
[6] 张伟,成毅.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9):113-114.
[7] 张为,鲁卫星.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115-118.
[8] 瞿家武,虞江灏.养心氏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5):89;97.
[9] 房栋,张月美.养心氏片对缺血性心脏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7):55;57.
[10] 回金凯,唐相森,胡起超.养心氏片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0,25(20):1812-1813.
[11] 鲁卫星,虞江灏,仇同革.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功能不全(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1):48-50.
[12] 柳丽萍,徐珊珊,于鹏飞,等.养心氏片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1):1644.
[13] 凌云.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164-165.
[14] 回金凯,唐相森,等.288例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5):55-56.
[15] 赵晓娣,付琳.养心氏片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998.
[16] 严冬,钱玉良,唐蜀华.养心氏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ET、NO、CR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6):656-658.
[17] 邵桂丽,姜爱卿,郑方胜.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6):643-644.
[18] 张玲,王鑫.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并发室性早搏4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9):1032-1033.
[19] 张璐,赵三明,刘佳云.养心氏片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流变、血脂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9):1041-1042.
[20] 范广岩,李娜.养心氏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6):646.
[21] 钱国权,韦凡平.养心氏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56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850-851.
[22] 崔燕,张辉,庄婕.养心氏片治疗心绞痛及冠心病临床试验资料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3,15(4):293-295.
[23] 官炜.养心氏片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1):155-156.
[24] 张鑫.养心氏片长期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25] 陈宇.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临床对照观察[J].环球中医药,2015,8(S1):51-52.
[26] 刘健.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13(11):91-92;94.
[27] 顾嘉霖,叶康,王肖龙,等.养心氏片干预冠心病心衰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5):868-871.
[28] 孙铭良,王萍,仇同革,等.养心氏片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8):1507-1509.
(本文编辑薛妮)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北京中医药大学;3.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有限公司
高学敏,E-mail:xuemingao2011@163.com
R541.4 289.5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7.02.040
1672-1349(2017)02-0244-04
2016-05-25)
引用信息:张德芹,高学敏,张聪,等.“养心理论”构建与养心氏片组方理论探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2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