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清
摘 要:物理学科作为一项逻辑性较强,涵盖抽象知识体系较多的科目,在学习时,教师一定要以启发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些物理现象之后的物理原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知识具象处理。而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思维与感官融合在一起的新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联想能力与物理分析能力。基于此,探讨了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创设与应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物理情境;创设与应用
物理与其他科目不同点在于,更关注学生理解应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熟记各类物理定义是不能帮助其顺利解题的,必须将知识点活学活用才能得心应手。而知识点一般都具有抽象特点,传统“填鸭式”教学法,根本不能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能力,使其缺乏独立思考,对物理学习逐渐丧失自信心。
一、“物理情境”创立教学优势
1.加强学生理解能力
如上所提,物理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理解应用能力培养,为学生创立情境,就是为物理知识提供应用背景。让学生明白,物理原理在论述起来虽然很抽象,但其发现过程还是由于受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场景启发,如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只是因为一颗苹果刚好砸在了牛顿的头上,才会让他去思考物体为什么是向下落而不是向其他方向。学生通过情境创立,会将知识点主动与一些生活场景相联系,加强了知识点应用能力,所联系到场景越多也代表其理解程度越深。
2.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探究能力与学生学习兴趣呈正相关,也是学生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基础动力。“物理情境”创立也正是利用了这个学习特点,通过情境带入,抛给学生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为学生介绍密度时,可以为学生创建密度影响浮力情境:在同样液体中木块是漂浮状态,石块会下沉,而鸡蛋为什么是悬浮状态。让学生自主分析这三类物体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与液体间的关系,得出密度对物体沉浮条件影响结论。
二、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创设与应用
1.创设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师在创设物理情境时,一定要将其与课程重点相互结合进行设置,情境创立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加了解重要知识点,因此要有目的性,也能帮助学生抓住课程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2)熟悉性原则。情境创立是为了给抽象知识提供背景,使其具象化,因此,在创立过程中要挑选学生熟悉的场景,如光的折射、反射等,使其很容易被情境带入,找到实际生活与物理原理相关联性。而且也会让学生觉得物理原理广泛存在于生活点滴中,感觉到其真实性,降低畏难心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深入学习。
(3)激发性原则。这项原则是对探究能力培养的保证,教师在创立好情境后,必须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其主动思考,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得出物理结论。
(4)发散性原则。教师在设计场景时,既要烘托出设计重点,又要将该知识点与其他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展现出来,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理清知识间关联性,如上述例子中物体沉浮条件与密度、质量、重力都相关,这几个知识要素就可以构成一个小知识系统。
另外,教师在情境创立时要依照班级整体学习情况来设计,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跟随教师思路得出答案。
2.设计应用
(1)在导学教学中应用,“物理情境”创立按照不同教学需要,其使用时间也不同,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要依照实际情况配合教材灵活应用。在导学中,一般不需要太长情境导入,如在学习北师大教材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古往今来各类测量仪器,以及单位演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重难点讲述时应用。教师在教学中有两类辅助工具:①教学手段;②配套教材。教师可为教材中重难点知识设立情境,或是结合教材内容创立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如,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材“小灯泡”功率一节中,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引导,向学生提出问题,得出假设结论,帮助学生制订计划,让学生在课下搜集证据,第二堂课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总结原理,让学生参与到物理原理探究过程中,掌握重难点。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加深,各学科教学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教师越来越注重兴趣教学,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法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路.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梁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情境的创设与运用[J].科技视界,2013.
[3]谭家平.试谈初中物理课堂的情境教学模式[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1辑[C],2015.
[4]廉焕芹.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情境的创设[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