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评价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探索

2017-02-10 12:16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幼儿园王晓璐
早期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园本部落资源库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幼儿园 王晓璐

发展性评价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探索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幼儿园 王晓璐

《教育督导条例》总则第三条指出:实施教育督导应当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唯有质量过硬,才能彰显园所品质。正如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所言:幼儿园的发展,最根本的是教育过程的改善和儿童发展的有效,其次是影响过程和影响发展的因素。因此,要提升质量,关键是抓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发展性评价是在事物发展进程中,综合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运用多种科学的评价手段,诊断出事物发展中产生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激励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发现问题,对照问题进行改进、完善,然后求得发展。教育者不仅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自己工作的发展,更应通过发展性评价判断孩子潜能中的强项和弱项,扬长补短,使孩子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新课改以来,课程评价越来越倡导注重过程性,关注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修正进步,也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与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关注幼儿发展,强调评价民主化、人性化。那么,在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我们该如何应用发展性评价理论,其具体策略、功能与意义何在?本文将做重点阐述。

一、评价主体多维参与——六方评价机制

多维参与是课程管理中值得推崇的模式,幼儿园的课程评价同样需要多主体、多角度地组织进行。我们通过“幼儿、家长、教师、学术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议事会”六方课程评价机制,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效果等方面及时全面地倾听来自不同的声音,为课程的动态化运行提供最原始而真实的依据,确保课程建设的生命力,助力课程质量发展。

幼儿园“六方课程评价”示意图

二、阶段评价注重时效——月月诊断制度

幼儿园课程建设中,随时需要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搜集信息,及时分析调整,以促进课程的优化发展。我园在部落游戏课程研发、实施过程中,采用月月诊断制度,利用问卷调研、现场诊断等形式,搜集多方评价者对课程的想法和建议,并为课程的进一步调整优化给出科学的依据。

(一)我的部落,我做主

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以部落游戏的开展为主要形式,但经常发现孩子们在选择“部落”时状况百出,有的部落门庭若市,有的部落冷冷清清。为了能够真实了解到孩子们对部落游戏的参与兴趣和喜好,为下阶段部落游戏的调整提供依据,每月老师们都会郑重地对每个孩子进行询问并记录。如:你最喜欢幼儿园里哪个游戏部落,为什么?你最不喜欢哪个游戏部落,为什么?等等。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自己在调查表上画标记,弱一点的孩子由教师询问并记录幼儿的想法,最后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对幼儿部落游戏喜好的调查,我们将男孩部落的游戏内容从九个活动区域调整为五个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即乐高建筑、汽车世界、木工坊、棋思妙想、拆装部。这些内容基于幼儿内心需求,是幼儿真正喜好的游戏。回归本真,源于幼儿,这也正体现了儿童部落游戏课程最核心的价值。

(二)专家引领,陪伴成长

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由内而外地生长,更需要来自外界的诊断与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质量发展的重视与助推,使幼儿园有了每月一次,为期两年的成长平台与学习机会。

专家们用关键性的、有策略的引领为课程建设导航,始终站在儿童的视角,用与时俱进的眼光观察分析,为我们提出了合理的、建设性的诊断与处方。王海英教授的高屋建瓴,让我们清楚了课程建设的核心,对课程质量持续发展的标准有了初步的了解。王丽教授的独到见解,让我们认识到用诗意、文化、专业角度剖析课程的生长。郑荔教授对幼儿文学素养在课程建设中作用的分析,让我们发现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摘自一线教师心得手记

在每月专家诊断评价后,教师们有感而发,真实记录了对课程的理解与感悟。有了专家的引领与陪伴,我们认识到教师完善课程的能力对质量可以产生长期持续的影响,促进我们的进步和成长。

三、赋权评价探索实践——双重评价模式

在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尝试赋予孩子评价的权利,以期促进课程建设的发展。让幼儿自主参与幼儿园各类评价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将评价主权、决策的责任和资源控制权授予或转移到幼儿,让幼儿真正享有评价的一席之位。赋权评价是幼儿自主选择和行动自由的扩展,其终极目标及核心价值在于让幼儿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建立归属感和良好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认为教学的目标人群是幼儿,幼儿的所得所感是重要的评价元素之一,因此,我们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幼儿。幼儿园教研组设计了一课双评价表格,即一个教学活动后,听课的教师和上课的孩子分别对执教教师进行评价。教师版的评价表是针对执教教师的整个活动,而幼儿版的评价表是针对幼儿对教育活动、教师的整体感受。这二者的对比,不但可以提升孩子的内省能力,而且对教师课程意识与能力的提升,无疑是一种推动与促进。

四、整合内容关注长远——四轮驱动模式

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课程适宜性,各园区成立“园本课程研究小组”,定期对课程实践情况进行整理、总结、调整,不断充实课程内容及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环境,加大课程实施力度。充分开发和利用园内、外资源,拓展园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建立园本课程过程性评价制度,通过检查评价、小组研讨、自我反思等方式,不断推进课程的发展。我们将以上阐述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环境、课程评价寓意为同步运作的四个轮子,形成课程建设“四轮驱动”模式,整合内容关注长远,为课程建设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课程建设“四轮驱动”模式

(一)课程内容的审议与调整

以“园区化办园”理念为依托,我园采用“1+X”园本课程模式研究和实践。即1——保障基础课程,依托省编的主题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打好课程基础;X——探索园区特色课程,分别设置了“涂涂妮妮逛月湖”“涂涂妮妮爱说话”“涂涂妮妮爱玩耍”三个园区特色课程。每个课程均由课程审议小组搜集教师针对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困惑、建议,不断地从实践中进行总结和反思,优化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目前在第三方评估的助力下,我园正在进行“1”与“X”课程内容调整优化计划,根据儿童的需要与兴趣设置课程内容,让课程真正服务于儿童。

(二)课程资源库的构建与运用

优化课程资源库,统筹协调,不断充实资源库课程内容,并提升课程资源库的使用层面,拓宽使用的范围。创建“一园一库”园区课程资源库,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性。在建立“课程资源库管理小组”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各园区园本课程资源库管理小组”,保障课程内容开发和运用的正常运作。同时,研发不同类型的课程研讨策略,促进园本课程资源库的有效建设。

(三)课程环境的开发与革新

一所幼儿园的教育观、儿童观是否正确,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的认识是否到位,对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是否了解,是可以通过园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来加以判断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环境的优化也是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反映了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文化。我园通过点、线、面、空间四方面开发课程环境,并对课程环境进行了从理念到实践的逐渐优化。突出原生态、互动性、显文化、主题式、突个性的特点,对课程环境有新的尝试与改变。

(四)课程评价理念与落实

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发现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我园的课程评价通过多元参与、调研反馈等形式,在课程开发与发展过程中不断了解课程进展情况,以便能及时对课程进行调整,进而提高课程质量。目的是为改进课程而了解课程的得失,而不仅仅是判断优劣、评定好坏。

[1]虞永平.幸福·经验·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10,(34).

[2]林少杰.发展性评价的认识[J].现代教育论,2003,(6).

[3]胡剑红.园区化幼儿园课程领导方略[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园本部落资源库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哼哈部落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