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2017-02-09 18:36张福成
魅力中国 2016年26期
关键词:韩麦尔孔乙己创设

张福成

【摘 要】因为小说文体与情境教学的高度相容性,我在教学中结合实践探索了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的实施过程,从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文本解读到初中学生学情分析,并依据小说文体特点和情境教学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特点创造性的设计了初中小说阅读情境教学起承转合的基本课堂结构,根据该课堂结构完善了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的实施过程,其中己涉及到一些情境创设的方法,本文以立足文本为例具体阐述。

【关键字】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创设立足文本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堂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变化,有很多追求新奇为目的的课堂涌现出来,尤其是许多运用情境教学的课堂,更是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导致许多脱离文本的热闹的情境,但是,这种热闹背后的伤痛却令人不敢面对,因为一旦阅读教学脱离了文本,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飘渺,因此,阅读教学情境创设首先要立足文本。

一、创设巧读情境

诵读是小说阅读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许多小说文本语言非常优美、感情非常充沛,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沉浸其中,尤其是在情景教学中,小说的这个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充分利用小说文本的这个特点,通过引导、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的动人的情境。篇幅较短的小说宜整篇朗读,篇幅较长的则片段朗读,如《最后一课》这篇小说,由于篇幅比较长,课堂教学中选取片段朗诵,教师可选择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指导朗诵。教师先示范朗涌,后可让学生自由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接着可小组集体朗诵或者学生单独朗诵,对学生朗诵时感情不到位,教师做适当点拨。

如《最后一课》结尾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放学了,你们走吧。"对这一部分而言,学生一开始由于紧张害羞,感情肯定拿捏不到位,出现语调平缓、感情不充沛的特点,表现不出韩麦尔先生的痛苦和无奈之情。此时教师就应指导朗诵,首先告诉学生必须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朗诵,想象一下当你一件心爱的物品本应属于你却不得不让给他人时的痛苦和无奈之情,尤其是韩麦尔先生那句"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时,应该声音稍微上扬,并语气缓慢,声音凝重而痛苦地喊出"我——我——",而最后一句的"呆""头靠着墙壁"等,这些都属于韩麦尔先生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教会学生从这些动作中体会他的诸多无可奈何,最后顽然的说出"放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语气中要能体现出韩麦尔的伤也绝望之情。

黒格尔说:"想象是人类最杰出的本领。"因此,教师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诵读,带领学生通过读进入小说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培养语感,培养想象力,正是情境教学的优势所在。

二、创设语言情境

读懂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读透文本才能把握作品内涵,小说阅读教学可通过语言的品读和运用深入把握作品,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是语言的运用为研究对象,而小说语言因其具有生动形象而又准确简洁、复杂多变而又个性鲜明的特点备受读者关注,因此,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借助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的语言创设情境,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就能将学生带入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享受别有趣味的精神大餐。在讲授鲁迅的小说《孔己己》时,通过引导学生品位有关描写孔乙己的语言,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话总是"满口么乎者也",买酒时"排出九文大钱"及他"窃书不能算偷"的独特理论,无不让人感到他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以及愚不可言的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的形象,使人在可笑之余又对他抱有怜悯之也,这种充满个性的语言,把学生拉进了孔乙己所处的环境中,设身处地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小说人物的理解、对小说环境的体验和对小说内涵的把握,在这种语言情境中,引导学生想象"孔乙己出走之后",学生不仅从多个角度叙述了孔乙己的遭遇,而且保持了原汁原味的鲁迅的语言风格,使孔乙己的命运有了多种不同的结局,很有惟妙惟肖之感,这就是创设语言情境的效果。

三、创设表演情境

如果说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够展开充分的想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法出来是读透文本的标志的话,那么结合文本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演则是更高层次的理解,是读通文本、运用文本的水平。因此,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创设表演的情境,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内容,通过表演展现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既可使学生更深的体会作品内涵,还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独特的教学意义。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初中学生不仅具有潜在的模仿表演潜质,还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愿望,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就等于打开了智慧的大门和兴趣的大门,打开了学生与作者对话、与小说人物对话的窗口,使他们在快乐中理解人物性格、感受作品情节,进而把握小说内涵,何乐而不为!

在讲授《变色龙》这篇小说时,我让学生把小说文本改编成课本剧,把课堂变成表演课本剧的舞台,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小说曲折尘动的情节,体验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从而深刻领会小说内涵。因为《变色龙》送篇小说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很有代表性,非常适合表演课本剧,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定具体的段落来表演人物形象和动作,学生们喜欢这样将课文中的人物和语言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尤其是对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他对普通人物的骄横跋虐的语言和他对将军的阿巧奉承;从他对狗的态度随着主人的变更而产生的戏剧性的变化;从他急剧变化的也理所表现出来的穿脱大衣的滑稽动作,学生都表演的惟妙惟肖。学生在初演时只关注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很少关注人物的神态等细致入微表现人物的因素。而这恰恰是作者故意很少写的,因此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想象出奥楚蔑洛夫的神态,配上语言和动作,更突出了这一人物丑恶的嘴脸、卑劣的灵魂。这个表演的过程,学生非常积极,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在这个表演的情境中获得了阅读的满足感、表演的成就感。

猜你喜欢
韩麦尔孔乙己创设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勒特上尉的信》随堂练习
下课之后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再议《最后一课》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