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岚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新兴出版对传统出版冲击之大、影响之深超乎想象。从出版发展格局来看,传统出版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面对新兴出版的全方位挑战,传统出版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急剧下降,生存状况堪忧,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 传统出版;新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3-0093-02
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对传统出版冲击之大、影响之深超乎想象,也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变化。从出版发展格局来看,传统出版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据统计,近几年,全国图书出版营业收入显著下降,其中,2015年全国图书出版主营业务收入822.5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可以说,传统出版已经到了救亡图存的重要关口,不走融合发展之路,影响力将会逐步衰减。
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发展新媒体,这是传统出版社近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国家层面也为出版社提出了指导方针,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要融合发展,由过去的单纯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转变为融合发展,即由“物理反应”转向“化学反应”。
那么,纸质出版和新兴出版如何融合发展,出版如何互补,本人认为有以下路径可以尝试。
1 观念融合
对于这个问题,业界也是众说纷纭:2015年6月许小年教授对当下流行的互联网思维,诸如“单品海量”“羊毛出在猪身上”“平台战略”逐条批驳,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很荒唐的提法。这场对互联网思维的争论,使我们是要“互联网+”还是“+互联网”茫然无措。新东方创始人说徐小平:传统企业要转型,一定要把自己当成傻瓜,不要“+互联网”而要被“互联网+”。
“互联网+”和“+互联网”,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互联网+”的主体是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占主导地位,“互联网+”传统产业,结果必然是互联网企业说了算,他们制定游戏规则和模式,重新建立产业链,重新建立产业生态系统,它实质是一种颠覆式创新。
“+互联网”的主体是传统出版,以出版社为主体,且占主导地位,主导融合进程,做法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技术,打破信息不对称,提高为用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解决用户刚需,降低成本,提高传统出版社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
纵观文化行业,从腾讯韬光养晦多年打造了庞大的媒体帝国,到亚马逊并购《华盛顿邮报》,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互联网的这些新企业进军传统媒体的脚步从未停止,且近来有加速之势。所以,对传统出版社来说,现在要做的是主动“+”互联网,拥抱互联网,不能被动的被互联网“+”。如果现在不努力“+”互联网,将来只有被互联网“+”。
2 技术和内容并重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对于传统出版社来说,内容永远是最总要的、是根本,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把内容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内容与技术相互支撑、共同融合,是驱动之双轮、一体之两翼,共同形成核心竞争力。要实现融合发展,并实现突破,关键是要顺应新媒体视频化、传播移动化、社交化的趋势,把先进的数字技术融合到我们的内容上来。
从出版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活字印刷,还是铅字印刷、激光照排,还是数字出版的出现,都在推动着出版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出版永远是技术革命的产物,纸质出版物是印刷革命的产物,数字出版则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传统出版由原来的一种印刷模式变成了多种模式,由此产生质变。新媒体技术是指包含了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移动阅读就是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数字技术不断融合的结果。
3 建立用户思维
传统出版产业要想融合发展,最重要、核心就是要建立用户思维。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用户,以及和受众有何
区别。
受众强调的是被动接受,单项传播;用户强调的是主动消费,并且可以互相交流。受众是模糊的,虽有百万千万,不知男女老幼、美丑胖瘦,所以只能做大众营销。用户是具体的、清晰的、个体意义的概念,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掌握分析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倾向,从而制定个性化内容。受众在传播链条中处于被主导地位,而用户和媒体则是完全平等的。
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和毛泽东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为人民服务思想和用户理念,说法不同,想法一致。以前我们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可以说得用户者得天下。转型升级也好,融合发展也好,最关键是聚集用户。不管是新媒体还是数字出版商,任何互联网内容企业的核心就是用户运营。
对于传统出版单位来说,目前重要的是聚集用户,掌握用户这个大数据。可是,一直以来我们几乎从不知道我们的书卖给了谁,职业、年龄、性别、学历,一概不知。互联网企业却恰恰相反,只要你有购买记录甚至浏览记录,都会被记录、被分析,最后形成精准推送、精准营销。
当然,传统出版企业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拥有巨大的受众,并且在内容、品牌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一旦将受众转化为用户,将会产生巨大的
效益。
关键是如何将受众转化为用户,本人认为应该是这样:
一是做内容,内容是根本,特别是对图书出版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当然现在“内容为王”的说法已经不被认可,但是我认为做好内容才是出版行业发展的基础。二是做服务,做服务就是做平台,没有平台就没有手段聚集用户,就不能进行精准营销。
4 树立版权经营理念
数字出版或者说新兴出版的关键、核心在版权,未来的市场可以说是阅读市场,出版社在拥有了众多的高质量的品牌性内容后,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或者说新媒体下的生存路径,可以围绕版权经营
展开。
就出版业来说,数字出版时代或者说新媒体时代,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签下来大量的优质版权。出版单位作为内容提供者、知识传播者,应当牢固树立版权至上、版权经营的理念。在这方面做的成功的,当数盛大文学。据统计,盛大文学海量的网络小说中,其中的4部,卖出的游戏改编权、视频收入高达1 600万元。据说盛大文学的估值现在上百亿,之所以如此之高,原因就在于,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起点女生网等网站现在拥有近160万作者,在这些作者中有几十位顶级作者,他们拥有大量粉丝,而盛大文学签下了他们的所有版权。这就给我们一个经验和提醒,互联网时代,文学网站乃至其他数字出版网站,成功的秘密在于版权、在于运营版权。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出版业关于版权的概念比其他领域要宽泛得多,也比实际运用的要宽泛得多。出版社、编辑们不要仅仅局限于图书版权的概念,只是实现文字版权的输出,而应该把它经营到电视、电影、游戏以及手机、视频、网络等各个方面,一个作品用多种方式呈现,延伸产业链,创造更多的价值。具体讲,就是从纸质出版出发,依托本社的优势资源、品牌性内容,延伸产业价值链。比如,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的外科手术系列视频,卖到了美国、英国等国家,该视频就是在《外科手术》这本书的基础上,将国内顶尖的外科医生的手术全过程拍摄下来做成数字产品。其运营模式就是,以内容产品为核心,结合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经营服务的融合。
5 出版流程再造和人才队伍建设
传统出版社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是创新编辑出版机制,再造编辑、出版流程。传统出版社的编辑、出版流程,一直以来都采用出版纸质书的做法,组稿、看稿、对红、齐清定也都必须见纸样、大卖场式的销售模式;而在数字出版时代,已有的审、校、编、印、发流程不再适合数字出版的发展,有必要进行重新设计,进行机制创新。以前是以出版社为主导,数字时代则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而编辑出版流程的再造,要和协同编纂系统、内容资源管理、数字化加工及产品发布系统的数字化应用相结合。这样做的结果,必将会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提高出版社的整体效率。
当出版社在准备转型升级时,就要建立编辑团队和数字团队,最好不要分割开来,有些出版社由于体量小,没有建立自己的数字团队,而是将这部分业务全部交给单独的数字公司来做,效果不好。数字团队从编辑选题策划时就应该介入,不然就不顺畅。因此,出版社可以通过培训,培养一支既懂出版业务又懂技术的编辑队伍,也可以从外部引进相关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西京.深度融合需配套实施[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10-10.
[2]陈昕.“十三五”规划序幕拉开:中国出版业升级发展道路何在?[N].中华读书报,2014-11-26.
[3]陈昕.传统出版社转型发展的经济学分析[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06-30.
[4]刘成勇.融合发展的矛盾分析与辩证思维[J].中国编辑,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