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传播特质与影像表征

2017-02-09 13:01郭薇薇
新媒体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微电影

郭薇薇

摘 要 在新媒体环境的支持下、影视高新技术的依托下、文化创意产业大潮的推动下,兼以国家一系列优惠利好政策的扶持,微电影产业异军突起,在各大视频门户网站与移动媒体终端频频露脸,成为不可小觑的影视传播新力量。作为试图与传统大电影分庭抗礼的全新文化形态,微电影的传播特质与影像表征也势必与传统大电影有所区分。在传播特质上,“三微”的传播内容、“草根”的传受双方、融合的传播媒介、交互的传播方式是微电影的重要特征;在影像表征上,微电影营造了微言大义的影像世界和雅俗共赏的影像世界。

关键词 微电影;传播特质;影像表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3-0007-02

在融媒体大潮愈演愈烈,传播态势日益碎片化与快餐化的当下,微电影以其“微投资”“微制作”“微时长”的显著优势,召集到大批投资方、制作人与受众。与此同时,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与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微电影产业的发展。例如,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提出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提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1]。在新媒体环境的支持下、影视高新技术的依托下、文化创意产业大潮的推动下,兼以国家一系列优惠利好政策的扶持,微电影产业异军突起,在各大视频门户网站与移动媒体终端频频露脸,成为不可小觑的影视传播新力量。作为试图与传统大电影分庭抗礼的全新文化形态,微电影的传播特质与影像表征也势必与传统大电影有所区分。

1 概念界定:微电影与微电影产业

1.1 微电影

微电影是伴随新媒体环境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它以传统电影特性和互联网传播为土壤,满足受众在移动、网络、碎片化时段的观影诉求,具有“微投资”“微制作”“微时长”特征的短视频,时长通常在0.5~30分钟之间[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电影具备传统电影创作与传播的主要环节:完整的创意策划、完整的编剧、完整的制作体系、完整的播放流程。并且,微电影既可以做成与大电影类似的独立短片,也可做成与电视连续剧类似的系列剧集。

1.2 微电影产业

微电影产业是伴随微电影的兴起而迅速萌芽、蓬勃发展的新产业。它与传统电影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联,甚至可以视为传统电影产业的分流或者传统电影产业在融媒体大潮中的新形态、新发展。换而言之,微电影产业尚未成为全然独立的新业态。具体来讲,微电影产业是基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以新媒体作为发布与传播平台,以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消费与传播的文化生产活动。微电影产业囊括微电影生产与经营、播映与传播乃至后产品开发等所有活动。

2 微电影的传播特质

2.1 “三微”的传播内容

前文已述,具备“微时长”“微投资”“微制作”的“三微”是微电影的基本特征。首先,“微时长”是将微电影与传统大电影加以区分的重要特征。时长的简短微小,使得微电影能够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迅速地、裂变式地传播,这也切合了当下时代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态势。也正因如此,在基于新媒体的播放与传播平台上,0.5~30分钟时长的微电影能够迎合受众的诉求。其次,“微投资”是有别于传统电影的显著特征。在传统电影行业的产业价值链条中,涵盖了宣传、制作、发行、播映、后产品开发与流通等多个环节。由此可见,传统电影行业投资规模巨大,具有极高的行业壁垒。与此相比,基于较小的投资规模,微电影不具有明显的行业壁垒,进入门槛较低,也能够召集范围足够广的参与者和传播者,是平民的狂欢。再次,“微制作”是微电影所固有的重要特征,它与“微投资”“微时长”一并成为行业壁垒低、准入门槛低、波及范围广的微电影的重要依托。制作一部微电影,耗时仅需几天至几周,这便使得它的制作过程既简易又快捷,制作设备也多为民用摄像机和剪辑软件。即便是未经专业训练的普通民众,在稍加了解摄录编的基本操作方式后,亦可加入微电影制作的队伍中。微电影的“三微”特征,使得电影创作与传播从庙堂走向民间,从精英走向大众。

2.2 “草根”的传受双方

微电影的萌芽与迅猛发展,离不开各类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售价低廉的摄录编设备,比如家用数字摄像机、可摄像的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摄录编设备的大众化与平民化,使得昔日隶属精英与庙堂的影视创作变得简单而快捷。对影视创作饱含兴趣的广大民众,仅需不多的经济、时间和精力投入,便可加入到创作队伍中,做出自己的微电影作品。这些微电影作品类型不同、题材各异、风格多样,呈现出审美类型精彩纷呈、价值取向百花齐放、题材选取丰富多远的微电影创作局面。与此相应,微电影的受众特征也具有草根化、平民化、大众化的突出体现。这是因为,新媒体平台的搭建与发展,使得草根阶层拥有了广阔的“秀场”。而平民化、草根化、大众化的微电影在广阔的新媒体平台上必然吸引来更多的同类草根受众。正是他们将微电影进行病毒式、裂变式的二次、多次传播,由此将微电影打造为全民参与的网络盛宴。传受双方的草根性是微电影有别于传统电影的重要特性,这种特性在促进微电影行业繁荣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作品水准不高、通俗乃至媚俗等一系列问题。

2.3 融合的传播媒介

在媒介融合态势愈演愈烈的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作为平台提供者和媒介融合的促成者,在居功至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其中,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方式,使得受众的时间、注意力、阅读方式、观影方式也随之呈现出碎片化状态,这也使得受众很难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得统一、完整而流畅的观影体验。在碎片化传播已成定局的当下,微电影应时而生,满足了受众碎片化的审美诉求,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可观赏到一部情节跌宕而完整的电影作品。微电影这种超常规的全新观影方式,建立在基于移动媒体播放终端的技术基础之上,这也是有异于传统影院、电视、PC播放器的重要特性。受众在持有移动设备的情况下,只需下载相应终端,便可随时随地上网观看微电影。

2.4 交互的传播方式

在传统电影的单向传播方式中,传受双方地位不平等,且无法及时交互。而微电影的传播方式则大为不同,它所依托的新媒体传播平台自身便具有交互性、多向性的特点,这也便使得微电影的传播方式有别于传统电影。在微电影的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二者可达成实时交互。甚至在微电影的草创期,受众便可通过网络交互的方式加入其中,为创作者提供不同的视角与观点。而商业性微电影早已深谙此道,充分利用微电影传播的交互性特点,设置各种网络互动单元:投票、竞猜、剧情补完等。传受双方的交互性与平等性使得微电影成为创作者与受众才华融汇的舞台。

3 微电影的影像表征

3.1 微言大义的影像世界

在以“三微”为主要特征的微电影中,受众在观影过程中体验到的是短小的时长、紧凑的情节和多变的剧情。而从微电影的创作全过程来看,它具备电影创作所需的一切元素。以摄制过程而言,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区分并不明显,它所涵盖的环节包括:创意策划—文本编创—组建团队—筹措资金—影片拍摄—后期剪辑—包装合成—影片播映。其中,与传统电影的最大不同似乎体现在制作的精细程度上,然而有些微电影的制作水准也在与大片靠拢,如早期的商业微电影《一触即发》。

在叙事方式上,微电影的剧情更加凝练,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管中窥豹是主要模式,而历程式、线条式的情节并不太适合微时长的微电影。在情节模式处理方面,微电影遵循传统电影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段式。在开端和发展的部分,微电影通常会进行大幅度的压缩,以汹涌澎湃的高潮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随之进入极具戏剧性的反转式结局,令人意犹未尽。以早期微电影《一触即发》为例,开端与发展仅占片长的1/6,高潮时长占到全片的2/3,而结尾更是仅占片长的1/18,戛然而止。

3.2 雅俗共赏的影像世界

微电影虽生于草根,兴于草根,但在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微电影作品中,故事情节和精神内核却是相同的,即:紧追社会热点、吸引受众关注、激发受众共鸣等。这也就意味着,深具草根味道的微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做到雅俗共赏,能够激发广大民众的情怀。如:点击量一度爆表的微电影《老男孩》,它便是以广大民众所共同拥有的“青春”“怀旧”情怀为指向,通过巧妙的故事讲述来激发人们的共鸣。微电影并不擅长讲述复杂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它所展现的世界往往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个点。而能够感人至深的,往往是以点带面的情感戏,所以,若能在情感层面唤起受众的共鸣,微电影便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雅俗共赏。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新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14/c_119769524.htm,2014-03-14/2016-10-11.

[2]王利平.微电影产业化的路径分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4(14):4-6.

猜你喜欢
微电影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分析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产生及发展策略
浅析当代微电影传播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微电影的发展生态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全媒体时代微电影商业元素探析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