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冯小刚可能并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获得一座由影评人颁发的奖项。那是2016年9月18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主席皮尔斯·汉德尔在电影节的颁奖仪式上宣布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获得了当届电影节的“国际影评人奖”。冯小刚本人没有出现在现场。虽然在10天前,他带着《我不是潘金莲》在多伦多电影节上做了全球首映仪式,但并未在此逗留太久,很快转战到西班牙,去参加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了。
在得知获奖消息后,冯小刚为组委会录制了一段感谢视频,他没有过多提及影评人三个字,更多地是感谢了站在他身边的范冰冰:“非常荣幸,也是女主角冰冰努力的结果。”
两个月后,《我不是潘金莲》在国内公映。中国电影资料馆旗下的微信公众号“文慧园路三号”推送了一条相关文章,标题写道:“这次影评人依旧不计前嫌地给了高分。”
这句话背后有另外一段故事。2013年12月29日凌晨5点40分,冯小刚连发七条微博,大骂影评人:“从《一九四二》到《私人订制》,你们的嘲笑和狂欢恰恰反映了你们的浅薄,我看不起你们,别再觍着脸引领观众了,丢人。”“我不怕得罪你们,也永远跟你们势不两立。”
冯小刚的愤怒来自当年执导的电影《私人订制》在上映后遭遇的连环差评。电影杂志《虹膜》的主编、影评人magasa直接在微博中写出:“让人看得满腔怒火,世上竟有这样没有羞耻的电影! ”当年的微博认证为东北师范大学、如今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的影评人大旗虎皮更是称其:“不尊重电影,瞧不起观众,没有人物和结构,只有广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是编几个笑话逗你玩,再把电影作为公器说两句狠话。”
与此同时,在豆瓣电影的《私人订制》页面,6万多名网友给出了1至2星。这让冯小刚无法接受。在连发七条骂人微博的当天,他出现在了一场名为“拜年大会”的电影宣传活动中,依然带着满腔的怒火,在台上不断炮轰,“傻帽影评人,连这都看不出来,还当影评人,别丢人了。”“这电影里的第二个故事就是讽刺大尾巴狼的,现在社会上豆瓣什么的都是大尾巴狼,假装懂电影,狗屁,还聊什么镜头、蒙太奇,你知道什么蒙太奇?”语毕,哄堂大笑。
冯小刚开骂后不久,magasa便通过媒体,做出了回应:“影评人在这里就作为一个假想的靶子,永远是弱势的,因为骂影评人非常安全,平时普通观众、导演都会骂影评人。”
2015年10月15日,电影类微信公众号“影画志”推送了一篇文章,与公号上所有的爆款一样,这篇文章也有着一个开宗明义、直指要害的标题:“炸裂!《夏洛特烦恼》居然全片抄袭了《教父》导演的旧作!”果然,它在短时间内便达到了10万以上的阅读量。
而影画志的作者,影评人文白还没来得及感受高阅读量带来的成就感,便被一条微博弄了个措手不及。2015年10月19日,一位名为王军的律师在微博上宣布自己受《夏洛特烦恼》出品方开心麻花、新丽传媒的委托,公开了一封律师声明,称“《夏洛特烦恼》无端遭受抄袭指责不能忍,律师代理维权工作全面启动”。
2015年11月10日,王军又在微博上公布了一份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具的受理案件通知书,正式将文白告上法庭,要求其删除涉案文章、公开致歉并索赔各项损失221万余元。
和大多数的普通网友一样,文白是通过微博才得知这件事的。时隔一年多,文白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他用“近于崩溃”来形容当时的感受。“就是个意外吧,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文白说,“我不太愿意回想起当时的感受啊。”
如今这场官司依旧没有定论。对于此事,文白已经不愿多谈,只说:“把它当做一次经历,这样理解可能自己的心态会好些。”
“这件事有没有影响到你后来写影评时的心态呢?”记者追问道。文白想了想,给出了一个令记者有些惊讶的回答:“有啊,比如抄袭这个东西,我后来就再没提过……”
从“意外”到“崩溃”再到“再没提过”,一年多的时间里,文白的心路历程似乎印证了masaga的那句话:“影评人是弱势的。”
几乎每一篇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影评都少不了是非争端。这样的争端有时来源于电影片方的驳斥,有时也来自于粉丝们的赤诚之心。
粉丝依靠人数多、团结性强、对所崇拜的作品或偶像投以不计回报甚至不容置疑的热爱,在对批评声进行驳斥时,表现得甚至比片方更为激烈。
“粉丝力量也会影响影评人的独立性,真的太可怕了,太恐怖了。”独立撰稿人、影评人鲁韵子是扶着前额对记者说这句话的。她清楚地记得2015年夏天,因为一篇关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稿子,每天在微博上收到各种谩骂私信时的情景。“骂我们全家三辈祖宗,我后来受不了了,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不过后来删了。我说某片粉丝你们就继续骂吧,骂特别能体现你们的素质,另外我真的没觉得某片能够打8分那么高。”
当时还在媒体做深度记者的鲁韵子写了一篇关于“自来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粉丝总称)的文章。文章详细分析了“自来水”的组织结构、思维模式,以及自己与这个群体打交道的过程,她特别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态度:“片子本身没有达到那么高的质量,但是可以理解自来水为什么会对它抱以那么大的热情。”鲁韵子停顿了一下,“然后我就被骂惨了。”
被名导喷、被片方告、被粉丝骂,影评人似乎总是处于被欺负的位置,只要提出批评看法,便很有可能会招致以上这些待遇。许多影评人为了避免更大的、难以应付的麻烦,会像文白、鲁韵子一样“不想谈了”或者“删掉微博”。
但也有人选择息事宁人,是因为并没将“对手”放在眼里。
“事到现在,我已经有点无心恋战的感觉,我再说些什么就好像欺负他们一样,因为他们没有话语权。”2013年7月,影评人周黎明对媒体说出了这句话。与文白、鲁韵子这些年轻的80后影评人不同,1962年出生,做了将近20年影评的周黎明著有多部电影批评类专著,被称为中国影评第一人。
周黎明口中的“他们”是郭敬明的粉丝。
2013年6月27日,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上映当天,周黎明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中国电影突飞猛进,《富春山居图》创造的超级烂片超级卖座纪录,不足一个月便将被《小时代》所超越。《小时代》之烂远远超过《富春山居图》,它的炫富和堆砌达到一种病态的境界。”这条微博引发了近9000条评论,大多都是郭敬明的粉丝在反驳周黎明的评价,甚至对周黎明本人展开攻击,“就是嫉妒别人的才华高于你吧。口无遮拦地说出这些让人觉得你很低级趣味的话。”“老了就退休吧,您老正一步步亲手扼杀您所谓的称号呢。”“你老啦,不配活在这个新时代。”
他们的偶像郭敬明也在第二天发文进行回应:“抱歉周先生……你看见什么,你就是什么。”暗指周黎明没有看懂电影,曲解了电影的本意。
周黎明并没有被这股架势吓到,随后几天又连续发布了十几条明讽暗嘲《小时代》的微博。而这些微博的评论数随着时间的递增而依次减少。也许是自觉无趣,周黎明以“不想欺负他们”为由,停止了这场骂战。
在3年前,冯小刚因《私人订制》大骂影评人的事件中,周黎明这个名字也被反复提及。但他并不是被骂的那个,冯小刚在展开炮轰的时候,特地将他与其他影评人区分开来。原因是他是当时少有的、对《私人订制》表示肯定的影评人。也正因为此,有人说他“良心被狗吃了”。
冯小刚说自己被这样的说法激怒了。“这是一个最廉洁的影评人,”冯小刚说,“绝对不可能被谁买通的,因为他这个人内心太骄傲了。所以那些人一看他给了这个电影一个中肯的评价,先是围攻他,然后给他泼脏水,说你收人家的钱了,所以周黎明发了个疑问说,如果影评人是独立的话,怎么你们就不能容我说一个我的观点,非得顺着你们说,我越想这事越有气,我得替周黎明说说话。”
周黎明自己也在微博上直接回击:“如果哪位因为我说了《私人订制》的好话,怀疑我收受了华谊和冯小刚的好处(包括人情),最好请你深入调查一下。中国影评人里,有谁是发红包的时候为了躲避从边门逃走的?是谁谢绝所有影人和片商的各种招待?是谁因为不愿写软文而被片商从影院赶走的?”
“买通”“收好处”“发红包”“招待”“软文”成为了这场骂战中的关键词,也引出了影评环境中的另一大现象——在接受招安与保持独立之间徘徊。
事实上,有许多影评人会收取片方红包,无论影片质量如何,都一律为电影写下好评,这在中国影评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冯小刚甚至在大骂影评人的过程中,说出了“收钱还骂”这样的字眼,几乎直接承认曾经收买过影评人,可见其丝毫不认为这是需要保密的潜规则。许多影评人也因此获得了相当丰厚的酬劳。
早在2012年,便有一位名叫木雕禅师的影评人在微博上说:“今年影院上映电影约350部,虽有《画皮2》突破纪录,但还是八成亏本,然而影评人赚得盆满钵满,据知有影评人月收入超过六万。”
电影编剧、影评人张小北在这条微博下留言:“月收入超过六万的那就不叫影评人了!不要把电影营销和影评总是联系在一起!那是写公关稿的撰稿人。”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种“红包影评人”根本不能算作真正的影评人。
其实相比于真金白银,还有另一种更难让人拒绝的招安方式——打感情牌。
处于电影产业链中靠后位置的影评人,想要获得更多、更快的行业资讯,就需要不停地与电影圈内人士进行沟通,人情关系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不顾情面,直抒胸臆,这又太不符合这个人情社会里的行为习惯了。
鲁韵子坦言自己正在面对这样的压力:“我主要是写电影产业评论的。要做产业,就很难跟这些人脱离关系,因为你必须要跟大家去聊才会有信息,聊多了你就熟了,许多话也就不方便说了。”
前不久,鲁韵子遇到了一件令自己哭笑不得的事情。一天深夜,她在微信公众号里偶然看到一篇吐槽某部电影的文章,“有点像吐槽,又有点像过度阐释的一个东西,很有趣。”她随手转发到了朋友圈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大概40分钟后,接到了一个“公关电话”,请她把这条转发删掉。
鲁韵子的很多同行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也许并不是多么严肃的影评,不过是在朋友圈里随意打几个字,也会收到利益方的各种“软磨硬泡”,“直接找过来,问你能不能删。你说我就是自己抒发几句,自己看也不行吗?他就会说这样也不太好,咱们以后还要联系什么的。”鲁韵子摇摇头,“只能无奈地删。”她认为这股不好的风气正在成为圈子里的一大趋势,但同时也找到了一种平衡方式:“如果我不喜欢这部片子,那我最多就什么都不写。现在我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让市场去检验它,市场会证明什么是对的。”
其实也有不愿“心存侥幸”,始终保持独立态度的影评人,而且是在年轻影迷中极具知名度的自媒体人,比如微信公众号“桃桃淘电影”的创始人桃桃林林。
为了避免复杂的人情关系,桃桃林林选择与电影圈保持相当程度的距离,他甚至没有像大多数有志于在电影、传媒行业发展的人那样,到北京工作生活,“远离那个圈子,其实是好事。人情比金钱更可怕,比如说给你五千块、五万块,不能收买你,但是可能你跟他因为什么事成为朋友,你对他的批评会变得纠结。”
“桃桃淘电影”的每一条推送,几乎都保持在了5至7万的阅读量,用桃桃林林的话说是“很少有爆款,但很平稳”。“因为我有时候不太愿意凑热闹,去贴那些热门电影或话题。那样可能会获得更多关注,但是我觉得那有点超出我对自己的规划了,我想保留一点自己的东西。”桃桃林林说。
不想贴热度,也不愿被收买的桃桃林林,自有一套盈利的方式。公号、视频、线下观影团……他已经将自己的影评做成了IP,目前他正在推进与商家品牌的合作,以此获得收益。而品牌之所以愿意出钱赞助,自然也是看中了桃桃林林背后强大的粉丝数量。“真正养活你的其实不是片方,而是你的读者。如果你经常为烂片摇旗呐喊,就算读者不质疑你背后有没有收钱,他也会觉得你的审美跟他完全相反,也就渐渐远离你了,那你就失去你的读者了,其实这样片方也不会找你,你就把自己做垮掉了。”桃桃林林说。
片方总是千方百计想要收买影评人,自然是看重这个群体对观众的影响力,进而对票房的影响力。2016年,原本在市场上极为走俏的大IP、小鲜肉电影,却都在票房上折戟。在如今的市场上,各种附加元素已经不足以让观众掏钱买票,影片本身的口碑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既能给出专业点评,又拥有大量粉丝的“大号”影评人,就显得格外有存在感。
以年底上映的《长城》为例,这部张艺谋导演、海外团队加持、一众小鲜肉加盟的大片,在声势浩大地上映之后,遭遇了诸多影评人的炮轰,知名影评人亵渎电影甚至直接写出“张艺谋已死”来表达对这部影片的失望,随后又补发一条解释“并没有诅咒人家的意思,就是觉得他的艺术生涯差不多完了”,两条微博累计转发量达到9200多条,影响力可见一斑。在中国影评的另一大阵地豆瓣电影上,《长城》的评分仅有4.9分。伴随着评价的一路下滑,号称投资10亿的《长城》仅获得了与投资额持平的票房收入。
根据新媒体评估平台新榜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与电影有关的原创且已被认证的公众号有643个,“桃桃淘电影”排名第18位。
它的创始人桃桃林林全职经营着这个公号,他坚持每天推送新内容,不断与粉丝沟通,从而不断提升公号的口碑与价值。与之相比,文白就显得随意多了。他的公号“影画志”经常停更数日,阅读量也大多停留在四位数。
文白在“影画志”的功能介绍里写下了这样几句话:“99%的公众号分为两种,转载注明出处的和转载不注明出处的,我要做那1%的原创。99%的影评也分为两种,写了就能收到钱的,和写了是为了收到钱的,我要做那1%的独立。”显然,文白所说的“独立”不仅指不受片方的影响,保持客观的立场,也直接表明他根本不打算靠影评来赚钱。
与“靠读者养活”的桃桃林林不同,写影评对文白来说只是副业而已,他真正的主业是杂志编辑,大部分影评都诞生在上下班路上搭乘的地铁上,“上班时间是单位的,下班时间是家庭的,公号只能在上下班路上搞定了。”
除了经营公号或兼职之外,影评人的另外一种谋生方式便是给媒体供稿。鲁韵子便属于此类。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鲁韵子刚为一家纸媒完成一篇关于2016年IP电影的稿件。“我再也不想写有关盘点2016年电影的任何东西了。”鲁韵子一边吃着简单的午饭,一边摇着头说,这是2017年1月4日下午4点半,鲁韵子刚刚吃上这天的第一餐。2016年的最后三个月,她频繁收到媒体的约稿,请她从不同角度分析这年的电影市场,这让她忙得不可开交。
2016年夏天,她从原来供职的媒体辞职,开始做独立撰稿人,最忙的时候,一周要写两三篇稿件,稿费便成为她主要的收入来源,其实这样的状态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影评人。但面对这个身份时,鲁韵子却有些犹豫,“影评人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务就是去各种电影节担任评委,我从来没做过,年纪也太小,做不了。”
同样对外界给予的“影评人”身份不置可否的还有桃桃林林,虽然他早已是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评委了。“真正的影评人是给媒体供稿的,用媒体来养着我。但我现在做的不只是一个影评的事了,我是一个电影自媒体从业 者。”
2016年的最后一天,桃桃林林推送了一篇名为“2016,我的院线电影十烂片”的文章,这样的盘点,他已经连续做了四年。文章最后,他晒出了从2012年到2016年自己在院线观影的票根。“省得你们说我没看电影瞎喷,这只是院线电影部分,呵呵。”他写道。有粉丝戏称桃桃林林为了在公号上推荐电影,仿佛神农尝百草一样,要在不计其数的烂片中选出几部好片来。但桃桃林林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他曾经特地发文来解释去影院看烂片的原因:“我看烂片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喜欢看。就好像我喜欢看好片那样的喜欢。这个事情解释起来非常麻烦,但也不是信口胡诌,或者说这同样是一种快感。”
桃桃林林目前的阅片量将近一万。“前几年不做公众号的时候一年可以看八九百部甚至更多。现在少多了,去年才看了不到五百部。”他继续对记者说,“在影院看的大概有四百多部。有一段时间给电影节做选片,会密集地看一堆电影,那些我没有计进去,因为那种有时候看得不仔细,有的可能看一半觉得不好,就剔除掉了。”
“所以做影评其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吧?”记者问道。“没有,对我来说看电影是最快乐的事,我最开心的就是躺在那儿一动不动地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