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通照
新课标的引入在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严重的冲击,给上课的教师带来的新的挑战。要想在初中历史课上适应新课标的改革,完美的应用到教学中,就需要对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理念进行新的改革和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一、创建自由质疑的学习环境
学贵有疑,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允许学生假设与质疑,在质疑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质疑与析疑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如教学《中古欧洲社会》一课中,讲述了“丕平献土”的故事,学生了解到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课堂上,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皇权凌驾一切呢?这就为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方历史的比较提供了契机。为此,笔者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剖析曾经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历史缘由,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中古欧洲社会的本质认识。
二、历史与现实结合,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中,学生都是跟着老师的脚步进行学习,没有自己的展示空间,很难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思考和研究,麻木的接受。在新课标下的历史课上,除了老师的讲解之外,也要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学习之间的交流。并且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也要多为学生们提供自我思考和发挥的空间。课下可以学生们组织进行小组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课上师生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向教师展示自己在历史学科的不足,这样更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教师也能在和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明白学生哪些地方欠缺,在历史教学中适当的改进,更加符合学生的适应能力。并且在历史课上不能再强求学生们被动的学习,而要促进学生能够自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探究学生们的历史学习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倡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个人独立的学习。否则,便无法进行交流,必然会出现优等生“垄断”的局面,要参与讨论和探究必须具备前期认知能力,学生根据“导学稿”自学,先通读课本,弄清课文中的意思,扫清字面障碍;独立完成导学稿中较简单的基础知识题,这一部分题目可以在课本中找到明确的答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长要认真负责,调控好小组纪律,监督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认真学习课本,力争把基础知识部分掌握好。这一环节的完成,小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这就要求在指定小组长的时候,教师要动一番脑筋,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具体负责讨论纪录、小组纪律,指导差生。
2.倡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质疑
学生把导学稿中的基础知识掌握以后,对于难度较大或自己有疑问的题目,可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具体做法是:首先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在本小组中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成员经过讨论交流,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答案;形成组内共识。通过交流,组内成员之间能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不同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教师应加强巡视引导,深入个小组内了解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对学生讨论进行引导、点拨、启发,对小组交流进行疏通、调控,对小组交流进行疏通、调控。通过组内交流,成员之间能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
四、做好课后反馈,改进教学不足
在教学中,课后反馈是反应教师教学成效、学生掌握程度的重要检测标准。因而,做好课后反馈,教师能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掌握程度上的具体情况,从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善。例如,在讲述《辛亥革命》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情况、课后与学生交流情况进行教学反馈信息搜集,了解到学生们对辛亥革命的来龙去脉、缘由、意义等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信息是否完全掌握,倘若没有,是否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影片观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改善教学上存在的不足。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环境之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而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一步是培养学生的开放性的思维。因为开放性的思维不仅能够起到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作用,而且还能使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看待每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