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际春
多数人对幸福的理解都存在误区,一般分为3种。
第一种是将幸福视为来自外在的东西,无论是物质上的,如年轻人哀叹没车、没房、没钱,还是精神上的,如抱怨没人爱。第二种是将幸福与得到和欲望等同起来,只在乎得到了什么,欲望是否被满足。而有关幸福感的研究早就发现,人的幸福感在基本生存得到满足之前与金钱、物质正相关,而之后相关性就不高了。事实也是如此,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具备了幸福的条件,可大家依然活得拧巴、烦恼。因此,幸福光靠房子、车子、票子是不行的。
第三种则是认为幸福必须是巨大的。这源于人强大的适应能力。适应力有好的一面,可以帮助人适应恶劣环境得以生存;但同时,它也让人很快适应了好的感觉,从而变得习惯、不以为然、熟视无睹甚至麻木。不知不觉中,人的幸福感的阈限逐渐抬高,过去只要两人牵个手都幸福得要死,现在天天在一起却什么都感觉不到,需要特别、新奇、巨大的刺激才能让人感到同等幸福,与吸毒上瘾需要不断加量才能体验到快感类似。
想要破除这个误区,需要提高幸福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提高幸福感知力和主动创造幸福的能力。
提高幸福感知力,即要经常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去体会幸福,破除“幸福必须是巨大的”幻想,让自己对微小的幸福也能敏感去觉知。如同佛教里说:每日看见荷花,都像第一次看到那么美,心生欢喜。如果你每天见到另一半,都像第一次看到让你怦然心动的TA,幸福感自然满满。在平淡无奇、琐碎日常中发现、体察幸福是一种有意识的修行,而不是自然即能获得的。
提高幸福感知力还包括:
1.培养感恩的心。感恩是获得幸福感最容易和有效的手段之一。即使是老夫老妻,即使是柴米油盐的生活,也有许多值得感谢之处。注意到了吗,说感谢的话和听到感谢话的人,脸上会自动浮现幸福的微笑?还有的人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欲望太高,人可以有追求,但若沦为或逼迫伴侣沦为名利的奴隶则是自套枷锁。对应的解药:知足常乐,珍惜已经拥有的。
2.学会活在当下。忧郁的人整日为过去不可挽回的事难过是活在过去,焦虑的人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担心是活在未来,他们都错过了真正的生活,即此时此刻,自然也就没有更新的体验,只有不断地重复。
有时候,要克服心理惯性去感知幸福不容易做到,尤其对那些悲观、抑郁倾向的人,此时,向死而生的经验(生病、意外、丧失)或练习会有帮助。例如,写自己的墓志铭,当思考和面对死亡和人生的有限性时,人们会突然从麻木中惊醒过来,异常珍惜日常的点滴幸福。
关于主动创造幸福的能力,作者们已经给出了很好的范例。此外,多项幸福感的研究都提到,幸福感和爱、亲密关系(联结)、助人三项相关度最高。被爱和得到固然是幸福的,而爱人、不求回报地去付出和给予、帮助他人获得的幸福感非但不低,甚至超过前者。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生命力和自我价值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实现,这种喜悦和幸福感往往是深刻而持久的。
本刊观点
美满的婚姻就是靠着这些微小的幸福感累积起来的,心里有爱,做有爱的事,这是婚姻中最重要的。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