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中张明的三种人生状态

2017-02-09 03:39周妙妙
文学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吴迪张明囚徒

周妙妙

《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中张明的三种人生状态

周妙妙

王朔所著的《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的小说中,男主人公张明在遇见了吴迪、失去了吴迪、被警察逮捕、遇见了胡亦等事情中,经历了三种人生状态的嬗变:逃亡的囚徒;恐惧的灵魂;归来的自我。

张明 状态 嬗变

我看了王朔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小说里男主人公张明和两个女孩的情感故事。但我不想围绕此探讨太多,因为我更关注的是张明在经历这些后,自身状态的变化,我认为他的状态分三个阶段,分别是逃亡的囚徒、恐惧的灵魂、归来的自我。

一.逃亡的囚徒

“逃亡的囚徒”不仅是张明在被正式逮捕之前的身份,也是他的状态。那时他的世界里只有“金钱”,除此以外他都不在乎,包括道德、信仰、法律等。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在想,他们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以营利为目的,引诱、容留妇女卖淫;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做了这么多不合法的事情,他们就不怕被抓获,那时他们赚了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在犯罪分子的眼里,只要自己小心谨慎,再依靠聪明才智,自己是永远可以逍遥法外的,至少在张明眼里是这样。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这也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一份职业,他们不在乎正当与否,只要能有钱可获,有让他们吃喝玩乐的资本,他们就做。从这里可以理解为张明他们是在生存,而不是生活。

张明身上的“痞气”十足,以“轻视敷衍”的姿态对待一切,这一点在对待吴迪上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刚开始接触吴迪,一方面是想充实自己空洞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吴迪单纯美好,可以成为自己猎取的对象。在引诱吴迪的过程中,张明以不羁、与众不同的一面俘获了吴迪的爱。吴迪爱的轻易,但却也爱的执著,一陷,便是深渊。张明没有费多大劲就得到了吴迪,在知道吴迪是“第一次”后,他最直接的反应是惊慌,他怕吴迪从此死死缠住自己,自己要为她负责。他从来就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他也从来不想负责任,对于吴迪的讨好和谦卑,对于他来说是一份重担,他需要摆脱。所以在发生关系后,张明不想在吴迪身上投入任何精力和时间,先是随口的敷衍,后是直接不去见吴迪。

如果说张明刚开始想甩开吴迪是因为吴迪让他感受到了拘束与责任,阻碍了他“拼命吃拼命玩拼命乐,活着总要什么都尝尝。每道菜都夹一筷子”的生活态度,那么后来再一次的甩开是吴迪阻碍了他金钱的获取,而这是最为严重的。没有了金钱,哪还能拼命吃拼命玩拼命乐呢?吴迪掌握张明他们一伙人的具体情况,并劝告张明不要再干违法的事了。吴迪是传统价值观的具象化,她不合时宜地不重钱只重情,而张明是商品经济价值观的早产儿,钱在他的世界里是多么的重要,任何阻碍他获取金钱的人和事,他都会剔除。

在这一阶段的张明,他的生命状态中没有任何“重”的成分,他也承担不了任何有重量的东西,譬如责任,道德。他灵魂的状态在逃亡,在游荡,在飘忽不定……

二.恐惧的灵魂

张明被正式逮捕之后被判处了十五年有期徒刑,在劳动农场待了两年之后,由于身体原因,改判为监外执行,保外就医。张明回到家吃吃睡睡,心情也不错,也有自由的感觉。他的改变开始于年轻的管片民警和他提到吴迪就是死在张明现在住的房子里的床上,讲述了吴迪自杀时的情况。这开始让张明感到不安,感到恐惧。我想,如果没有民警的这一插曲,后面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张明可能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下去,小说到这里也可以收尾了,这样便是单薄的言情小说了。

张明在知道吴迪的事情之后,往事浮现,内心有愧疚,有无奈,有不安。吴迪执着的爱是那样的有分量,沉甸甸,但又是无望的,这压得张明喘不过气来。他不喜欢这种感觉,也不习惯这种感觉。因为上述也提到,他过去的生活态度,他不会很在乎谁,他只想开心自由的活着。幻觉与现实相融,反复出现,让人分不清现在的真实和过去的真实,这让人无法摆脱。当代丹麦著名的哲学家尼尔斯·托马森在《不幸与幸福》中提及“恐惧是对乌有的恐惧。它没有具体的客体对象。”这种虚幻、不真实的感受让张明深深的恐惧,以致他选择暂时离开,灵魂平静之后,往事消散之后,再回来。

三.归来的自我

张明登上了一艘灯火通明的华丽客轮,前往东海里一个以“海天佛国”著称的小岛。在这客轮上,遇上了胡亦,一个和吴迪有着诸多相似点的女孩,甚至和张明对话的语言都是那样惊人的相似。胡亦的出现,让张明不是以“遗忘”来对待过去,而是给了他一次机会,一次直面自己,救赎自己,弥补错误的机会。胡亦和吴迪虽然相似,但却也是不同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对待感情上,吴迪一旦动心,便想将自己托付给别人,两人一起过着安稳的日子。从这点上来说吴迪确实是传统价值观的具象化。而胡亦的动心是廉价的,她的感情收放自如。在张明与胡亦的感情里,胡亦对待张明就像张明对待吴迪一样,这使张明更加看清了自己,也体会到了过去自己对待吴迪的残忍。

胡亦在遭到两个“作家”的轮奸之后,想通过出卖自己的身体来进行报复,想作践自己,这一情景又是惊人的相似,所不同的是,吴迪真的在爱情中卑微到了尘埃里,最后出卖自己的身体,糟蹋了自己。张明在劝阻胡亦时,自己当年的话浮现在了脑海里:你难过了。不是你想象的那个可爱、纯洁的故事,不是你想象的那个可爱、纯洁的人。你像中学生一样浪漫,我告诉你,本来无一物……不要意气用事,你这样报复不了谁,只会毁了自己……想开点,现在刻骨铭心的惨痛,过个几十年再回头看看,你就会觉得无足轻重。那就这样吧,别悲天悯人,自叹命薄了。你还年轻,依旧漂亮。这些话对吴迪没有效果,但是对胡亦有效果,胡亦会忘记这些,继续生活下去。

胡亦走了,张明故意留下来收拾那两个自称是“作家”的通缉犯,让他们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张明的这一做法中,可以看到他的改变。以往的他,无视法律,自己也同样做着违法、伤害别人的事。现在让两个通缉犯得到法律的制裁,一方面表明了张明的心中已经有了法律,对与错等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他有了人性,有了良知;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一个交代,他帮胡亦讨回了公道,也做了原本应该对吴迪做的却没有做的。

这些事情做好之后,张明回家了。从他眼里的风景中,我们可以知道他释然了,他在一次次遇见里犯错、改正、成长……最后,他的眼里有了美丽的风景,有了城市,有了人,拥有了安定的灵魂和成熟的自我。

[1]王朔.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

[2]丹尼斯·托马森.不幸与幸福[M].华夏出版社,2004.

[3]胡小华.王朔笔下主人公形象的嬗变历程[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介绍:周妙妙,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吴迪张明囚徒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机智的囚徒
被女生拒绝后
囚徒
二手货
被释放的囚徒
你怎么不向我借钱
张明等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不加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