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则将学生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点。
思想品德课程既是一门学科课程,更是一门特殊的、带有明显综合性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然而,受应试教育的牵绊,长期以来,教师习惯用学科化的思维去理解思品课,认为上思品课就是教课本,以致当前的思品课堂充斥着碎片化的知识教学以及程式化的技能训练。而知识和技能本身是不能自然转化为人终身受用的素养的,也无法真正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为在知识的习得以及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学生学会的至多是认知层面的“做人”,而要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一个有素养、有道德的人,则需要通过创设丰富生动的、教育性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历、体悟,才可能实现内化。体验性的活动教学更契合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期特选取几位一线教师的思考与实践感悟,旨在向广大同行传递讯息并发出邀请:让我们一起紧跟课改的时代步伐,积极投身于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