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培养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

2017-02-08 21:07牛建会王雪峰郝彩侠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工程能力教师

牛建会+王雪峰+郝彩侠

摘要:本文从学生本身、学校、企业和社会等方面分析高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加强工程实践认识、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以及扩大学生知识面等方面来提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66-02

一、引言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文件提出“人才为本”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在工程领域缺乏具有工程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所谓工程实践能力,就是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活动,比如设计、制造、试验、运行、管理、营销等工程实践环节,并能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文化、法律、环境等诸因素,为社会创造和提供目的在于使用的系统、产品、工艺流程或技术服务或其他解决现实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学校、学生、企业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一致、通力合作、重点环节有效控制。

二、大学教育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工程实践能力是考核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同时,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目前,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工科类本科院校相对偏于纯理论教学,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偏弱。虽然,近年来工科院校都加强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1.观念错位,重理论轻实践。传统观念认为理论的东西就高大上,做具体实践的工作就没面子。实际不然,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实践是印证理论并提升理论。要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必先正本清源,从观念上摒弃偏颇的思想,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学校和学生的工程实践的意识是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第一步。

2.校内外管理脱节。去企业实习,多因素导致实习流于形式,走过场,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得到锻炼。其一,学生本身缺乏吃苦精神。现在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从小没有吃过苦,一部分学生上报实习点后,并没有到岗实习,而是猫在家里或是游山玩水,最后找人盖章了事。其次,由于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企业出于管理、效益、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即便接收也不会安排实质性的岗位,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明显。再者,学校积极性不高,缺乏监督和管理。由于学校在安全、经费、管理等各方面的顾虑,对学生的实习热情不高,而且对安排实习的学生没有一套管理程序,学生们基本处于自觉的自我约束,这样导致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收获不大。

3.专业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大部分工科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尤其是其中的中青年教师,毕业后没有经历工程实践就直接进入高校任教,虽然他们学历高,理论功底扎实,但由于跳过了工程实践的关键一环,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了专业课教学的坡脚。同时又赶上了高校的扩招浪潮,青年教师承担了十分繁重的一线教学任务,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接触工程实践,缺乏工程实践的机会。从而导致青年教师的教学素材干涩,讲授专业理论课时,缺少工程实例的支撑,仅按照书本呆板地宣讲。由于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主要在学术理论上,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考核较少,造成大部分中青年教师缺乏提高自己工程实践能力的动力,从而导致工科院校的老师严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讲课显得呆板空洞。

4.工程教育领域设置的知识面存在局限性。工程教育领域知识过于局限于科学的层面,把科学与人文以及工程与环境等关系割裂开来,将一个系统弄成了碎片。工程教育的缺陷在于我国教育体制局限,高中阶段便文理分科,导致理工类和人文类分开,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生硬割裂,不但使同学们失去了解学习综合学科的动力,同时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互不相干。实际上,他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应将工程教育放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中来看待,应充分考虑社会文化、道德和环境等因素。

三、对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工程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1.学校开设关于工程实践能力重要性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通过课程让学生认识到工程实践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工程实践:实践不是简单的操作性实践,而是反思性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炼理论,提升自身水平,在用实践验证理论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螺旋式上升,而不是简单的往复运动。

3.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实践交流:在学生们完成工程实践活动后,组织进行经验和心得交流会,通过学生之间无障碍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加强工程实践的过程管理

1.健全制度建设,规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是实施的有力保障,只有有了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才能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过程控制:工程实践不是完成后盖个章做个评价了事,只有全过程进行控制,才能使工程实践见成效。

3.强化工程实践考核:学生在工程实践完毕后及时对实践活动进行书面总结,形成成果,学校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考核标准,对于工程实践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通过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或是学校有计划对年轻专业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培训,让年轻教师带学生多到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观摩,在学生得到提高的同时,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学相长。另外工科类高校应改变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研究、轻工程实践,考核教师不应单纯强调论文和科研成果。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

工程实践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工程实践能力的养成,除了本工程领域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培养人际交往等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在工科教学过程中通识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通过通识教育可以使工程技术人员的视野更宽广,让工程技术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综合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科学生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跨专业选修一些其他课程,比如管理、经济、法律、文学、艺术、历史、伦理等人文学科的课程,学生在掌握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同时拓宽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最终能把这些思维渗透到工程实践中,在工程实践过程能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使得他们的工程实践产品更具有艺术性。

四、结束语

工程师是为人们提供良好工作、生活、出行环境的创造者,培养一个工程师容易,培养大师级的工程师就需要个人、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有力的保障制度、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努力培养更多理论素养过硬,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接地气的大学生,为未来大师级的工程师储备人才,让他们为我们创造更美好、更舒适的世界。

参考文献:

[1]田逸,美国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王安怡,沈璐,陈昌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6):67-68,73.

[3]李建强.完善工程实践体系,促进工程实践回归[J].中国高等教育,2007,(08):50.

Probe on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IU Jian-hui,WANG Xue-feng,HAO Cai-xia

(Colleg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 students themselves,schools,enterprises and social aspects. In order to provid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the recognition of engineering practice,strengthening the process management,improving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expand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o on were put forward,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to provide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gineering students;engineering practice

猜你喜欢
工程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子午工程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