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实现从官位意识向公民意识转换

2017-02-08 00:18金阳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群众

金阳

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理应将自己放低,把群众抬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却迷恋官位,把做大官当成人生追求、立业之本,一门心思往上爬,削尖脑袋往上挤,看不起普通群众,善走上层路线,攀附权贵,找靠山,寻后台,抱大树,背离了党的宗旨,背叛了入党誓词。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实现从官位意识向公民意识转换都有哪些要点?要如何实现呢?

转换要点

一要转观念,做到心中有民。有的干部总嫌组织给的平台不够大、舞台不够大,总是抱怨自己的官太小、权太小,干不了大事情,张口闭口就向组织提条件,伸手就跟组织要官位,达不到要求就发牢骚、撒怨气。有的干部喜欢别人以“局长”“县长”“主任”等官职介绍自己,“官念”很强,官瘾很大,官气十足,俨然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人民群众对此很反感。领导干部要实现从“官念”向“民念”的转变,就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装着群众的大事小情、家长里短,时刻牵挂着群众的安危冷暖、衣食住行,对照群众期盼,经常想一想自己所做的哪些工作群众还不满意,自己的哪些工作思路与群众所想还“对不上光”,真正做到想到群众的心坎上。

二要转角色,做到俯首为民。有的干部认为自己是“主”,群众是“仆”,决策不听群众意见,办事不与群众商量,不愿去田间地头了解农事,不愿坐农家炕头了解民情,不愿与群众交朋友。领导干部要自觉摆正位置,时刻牢记“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主动放低身架,把自己当成普通百姓中的一员,自觉与人民群众结成一心、连成一体、打成一片,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三要转方式,做到工作靠民。有的干部工作方式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胡萝卜+大棒”那一套,方法简单粗暴,一言不合就骂人,爆粗口,说脏话,视群众为“草民”,把群众当“奴仆”,对群众呼来唤去、使来使去。有的干部习惯于搞“一言堂”“家长制”,在单位内说一不二,对持有不同意见或不同声音的人伺机打击报复。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行为方式,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工作依靠人民,遇事多同群众商量,决策多听群众意见,与群众手牵手、心连心、共患难,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诉求当家书,把群众的事情当家事,真正做到还权于民让民做主、用权为民叫民当家。

四要转作风,做到实干惠民。作风是一个人能力素质、思想境界的重要体现。有的干部工作静不下心,沉不住气,稳不住神,扎不下根,做“水上漂”,当“飞毛腿”,说话不靠谱,工作不着调。有的干部喜欢干面子活儿,说领导喜欢听的话,干领导看得见的事,做事张扬,好大喜功,无利不起早。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民之所想,工作所向,民之所盼,工作所指,真正静下心来、扑下身去,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就像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人民公仆那样,把丰碑刻在人民心里、把微笑写在人民脸上,用转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五要转思路,做到感情亲民。思路决定出路,行为决定效果。有的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做群众工作方法不多、思路不宽,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等问题,不能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只在原有的思路上转弯弯、打转转、兜圈圈,总也走不出困境、跳不出陷阱。有的干部干工作一根筋,一条道跑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原则性有余,灵活性不足,结果碰了钉子、吃了败仗、走了麦城。有的干部对群众工作一厢情愿,不知道群众想什么,不清楚群众要什么,大包大揽,越俎代庖,好心办坏事,群众不领情,结果吃了闭门羹、坐了冷板凳。领导干部要实现从“官本位”向“民本位”、从“官念”向“民念”转变,必须树牢群众观念,践行群众路线,为群众着想,帮群众解困,真正到群众家中坐一坐、聊一聊,掀开群众家里的锅看看吃得好不好,坐上群众家里的炕看看住得暖不暖,把温暖送到群众心窝里。

转换路径

认真倾听民声——“换心”。民意自在百姓中。领导干部要实现从“官念”向“民念”转变,必须从感情上接受群众,耐心倾听群众的家长里短、衣食住行,听听群众的真知灼见、真情实感,想一想群众真正盼望什么,听一听群众到底需要什么,真正做到民之所思、行之所指,用心倾听,用情实践,以心换心,拆除心灵上的“篱笆”,解开心里面的“疙瘩”,达到心心相通、心灵共振。

实践体验民情——“换位”。领导干部不到田间地头走一走,不知道农民劳作有多苦,不到农民家中聊一聊,不知道农民生活怎么样。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进农户嘘寒问暖,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农民群众促膝交谈,建立了深厚友谊,树立了共产党人的丰碑。作为领导干部,要将工作搬到“三农”一线,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当几天农民,干几天农活儿,真正体验一下农民之苦、农活之累,从而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充分发扬民主——“换气”。发扬民主就是让人民有话就说、有策就献。一个人思考再缜密,也有虑事不周的时候。一个人知识再渊博、水平再高,也有学习不到的知识、触及不到的领域。作为领导干部,要眼睛向下,躬身学习,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向下级问计,不懂的知识要多学,不会的问题要多问,不耻下问,不耻下学,以此体现领导干部虚心好学、虚怀若谷的谦虚品质和优良作风。

广泛凝聚民力——“换骨”。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干部才是推进事业发展的“正规军”“主力军”,群众充其量只是个“杂牌军”“游击队”,指望群众借不上多大力,使不上多大劲儿,弄不好还可能帮倒忙、使反劲儿。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陈毅元帅曾满怀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据记载,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组织出动了民夫543万人,他们不仅是运输队,还是担架队、卫生队、预备役部队。国民党面对的不仅是共产党的军队,还要面对民众组成的浩瀚海洋。领导干部既要善于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更要善于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只有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的事业才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断赢得民信——“换颜”。在工作实践中,有的领导干部对群众趾高气扬、颐指气使,极大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一旦民众信任的大厦倾覆了、倒塌了,对党和政府的形象将是毁灭性的。领导干部要以信任筑基、以诚信为本,吐字成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不对群众开“空头支票”,不向群众打“政策白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赢得群众信任。

(责编 / 刘博)endprint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